一种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8995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及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包括:包括:中空的本体,其包括侧壁,且在一侧壁上设有开口,可通过开口向该本体内部浇筑混凝土浆料;主筋,其嵌设于本体的侧壁上;箍筋,其连接于不同的主筋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本体连同主筋一同预制,在制作结构时,只需将混凝土浆料浇筑于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内部即可,简化了结构的建造工序,有利于节约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及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及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需借助模板进行浇筑。待浇筑完成后,需拆除模板,工序繁琐;另外,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采用现场浇筑,现场的作业量较大,工期较长。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柱的建造方法可参考文件:专利公开号:CN106836644A,公开日:2017年6月13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建造方法。该钢筋混凝土柱的建造方法公开了步骤:在制作钢筋龙骨之后,支设柱模板,向柱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待养护结束后,拆除模板。随着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了加快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以及发展绿色环保建筑,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运而生。目前,常见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采用外壳预制核心现浇筑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梁、柱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连同箍筋预制,形成口形预制混凝土外壳;外壳装配定位并配置主筋后,于外壳内浇筑混凝土浆料,混凝土浆料完全硬化后形成核心,此时,主筋埋设于核心中;这样有利于节约模板,有利于建筑工业化。通过分析可知,该外壳中仅预制有箍筋,而箍筋无法增强外壳的抗拉强度以及抗弯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外壳中仅预制有箍筋,无法增强外壳的抗拉强度及抗弯强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通过将本体连同主筋一同预制,从而提高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的抗拉强度以及抗弯强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结构,其采用了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在制作结构时,只需将混凝土浆料浇筑于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内部即可,简化了结构的建造工序。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包括:中空的本体,其包括侧壁,且在一侧壁上设有开口,可通过开口向该本体内部浇筑混凝土浆料;主筋,其嵌设于本体的侧壁上,这里所说的嵌设,是指在制造本体过程中加入主筋,使主筋局部掩埋在本体侧壁上,主筋与本体连接成一个整体;箍筋,其连接于不同的主筋之间。较优选的,所述的本体还包括加强肋,加强肋连接于相对的侧壁之间。较优选的,沿所述的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加强肋,且所述的加强肋垂直于本体的长度方向。较优选的,所述的主筋部分嵌设于本体的侧壁内侧,使主筋部分裸露于本体内部。较优选的,所述的主筋贯穿加强肋。较优选的,所述的主筋至少为两层且沿本体厚度方向依次排布,相邻两层主筋的间距为5~8cm。较优选的,所述的设有开口的侧壁垂直于本体的厚度方向。较优选的,所述的本体为3D打印一体成型。较优选的,所述的本体为混凝土柱壳体、混凝土梁壳体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结构,包括上述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和位于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内部的核心。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通过主筋提高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的抗拉强度以及抗弯强度;另外,由于主筋直接连接于本体上,主筋与本体连接成一个整体,其整体受力性能更好。(2)本技术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将加强肋连接在相对的侧壁之间,加强肋具有拉结筋的作用,能够解决在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内部浇筑混凝土浆料时产生的涨模问题。(3)本技术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当本体尺寸较大时,本体内部需要浇筑更多的混凝土浆料,可增加加强肋的个数,并且使这些加强肋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从而避免涨模问题。(4)本技术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将主筋裸露于本体内部,向本体内部浇筑混凝土浆料过程中,主筋裸露于本体内部的部分被该混凝土浆料覆盖,该混凝土浆料硬化后形成核心,此时,核心与本体面结合,同时,核心与本体通过主筋连接,使得核心与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增加,有效避免了脱壳现象。(5)本技术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将主筋贯穿加强肋,通过加强肋限制主筋的弯曲变形,从而提高本技术整体的抗压强度。(6)本技术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设有开口的侧壁垂直于本体的厚度方向,开口的面积能够达到最大化,通过开口向该本体内部浇筑混凝土浆料时,浇筑所需的时间能够缩减。(7)本技术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所述的本体为混凝土柱壳体、混凝土梁壳体中的任意一种,由于混凝土柱以及混凝土梁为各种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使用较为广泛,因此,本技术对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8)本技术的结构,包括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和位于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内部的核心,由于本体连同主筋一同预制,在制作结构时,只需将混凝土浆料浇筑于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内部即可,简化了结构的建造工序,有利于节约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2、核心;11、本体;12、箍筋;13、主筋;112、加强肋。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参考了附图,该附图形成描述的一部分,在该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了本技术可实施的示例性实施例。尽管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被充分详细地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技术,但应当理解可实现其他实施例且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变。下文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技术的范围,而仅仅为了进行举例说明且不限制对本技术的特点和特征的描述,以提出执行本技术的最佳方式,并足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1,包括中空的本体11、主筋13和箍筋12,其中,本体11,包括侧壁,且在一侧壁上设有开口,可通过开口向该本体11内部浇筑混凝土浆料;主筋13嵌设于本体11的侧壁上,即在制造本体11过程中加入主筋13,使主筋13嵌设在本体侧壁上,保证主筋13与本体11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主筋13提高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1的抗拉强度以及抗弯强度,且主筋13与本体11连接成一个整体,其整体受力性能更好;箍筋12连接于不同主筋13之间。本实施例中,本体11为混凝土柱壳体。将本体11连同主筋13一同预制,在制作结构时,只需将混凝土浆料浇筑于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1内部即可,简化了结构的建造工序,有利于节约时间。如图2所示,为了解决在本体11内部浇筑混凝土浆料时产生的涨模问题,这里,本体11包括加强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空的本体(11),其包括侧壁,且在一侧壁上设有开口;/n主筋(13),其嵌设于本体(11)的侧壁上;/n箍筋(12),其连接于不同的主筋(13)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本体(11),其包括侧壁,且在一侧壁上设有开口;
主筋(13),其嵌设于本体(11)的侧壁上;
箍筋(12),其连接于不同的主筋(1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1)还包括加强肋(112),加强肋(112)连接于相对的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的本体(11)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加强肋(112),且所述的加强肋(112)垂直于本体(11)的长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3D打印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筋(13)部分嵌设于本体(11)的侧壁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健周政宋林刘道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