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自动上下料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898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车床自动上下料单元,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底端设置有气缸推杆,所述气缸推杆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设置有气动夹盘,所述气动夹盘的底端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四个抓取手,所述转轴的右端设置有转动驱动电机系统,所述驱动气缸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部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转轮。通过设置控制面板控制下的自动上下料装置,相比传统人工操作对车床上下料,对工人技能要求低,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通过设置控制面板内的plc伺服控制系统,使自动上下料车床的生产节拍稳定,避免了人工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unit of la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床自动上下料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床配套设备
,具体为车床自动上下料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如今制造业已经开始步进了自动化时代,面对面对“招工难、人工高、流动大”的用工环境,面对通货膨胀、经济不景气的市场,制造业只有改变传统思路,向内部挖潜力求得生存与发展,迈向“智能机器”时代自动化升级。自动上下料车床的研制成功及投入使用,推动了制造业生产线自动化设备的国产化,增强了国内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制造行业的新经济增长点,推动了行业的发展。通过引入自动上下料单元代替人工操作高危类工作,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危险性,保障员工安全,如今机械抓取手在机械生产行业得到了广泛运用,使用抓取手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由机械化操作代替传统人工操作,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减轻企业对用工的依赖性,降低生产成本,对机械行业生产线实现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床自动上下料单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车床自动上下料单元,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底端设置有气缸推杆,所述气缸推杆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端设置有气动夹盘,所述气动夹盘的底端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四个抓取手,所述转轴的右端设置有转动驱动电机系统,所述驱动气缸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部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转轮,两个所述转轮之间设置有导轨,连接板的后端设置有移动驱动电机系统,所述驱动气缸的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上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转轴穿过通孔连接于转动驱动电机系统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气动夹盘的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工业视觉定位装置。优选的,所述气动夹盘的左端设置有进气螺纹口,所述气动夹盘的底端设置有四个移动滑块,所述抓取手固定连接于移动滑块的底端。优选的,所述转轮的外部均匀设置有锯齿,转轮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连接板,所述连接轴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于移动驱动电机系统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导轨的截面形状为“工”形,所述导轨的左右两端与转轮的形状大小适配,所述导轨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均匀排布的镂空通孔。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内置plc伺服控制系统,所述工业视觉定位装置、气动夹盘、转动驱动电机系统以及移动驱动电机系统电性连接于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制面板控制下的自动上下料装置,相比传统人工操作对车床上下料,对工人技能要求低,一人可操控四至六台车床,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通过设置控制面板内的plc伺服控制系统,使自动上下料车床的生产节拍稳定,避免了人工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的上下料车床生产线,从上料,装夹,下料由车床上下料气动夹盘配合抓取手完成,减少了中间环节,零件质量大大提高,特别是工件表面更美观,使用人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修改自动上下料车床的程序和抓取手抓取半径,迅速的改变生产工艺,调试速度快,免去了对员工还要进行培训的时间,实现快速投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驱动气缸,2、气缸推杆,3、连接架,4、转轴,5、连杆,6、气动夹盘,7、抓取手,8、转动驱动电机系统,9、连接板,10、转轮,11、导轨,12、移动驱动电机系统,13、控制面板。本专利技术中的仪器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和私人定制获得:气动夹盘:MHS4-40D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车床自动上下料单元,包括驱动气缸1,驱动气缸1的底端设置有气缸推杆2,气缸推杆2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架3,连接架3之间设置有转轴4,转轴4的底端设置有连杆5,连杆5的底端设置有气动夹盘6,气动夹盘6的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工业视觉定位装置,方便装置对需要加工的工件以及加工工位进行定位,气动夹盘6的底端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四个抓取手7,气动夹盘6的左端设置有进气螺纹口,气动夹盘6的底端设置有四个移动滑块,抓取手7固定连接于移动滑块的底端,设置抓取手7通过气动夹盘6驱动,实现装置对工件的夹取,转轴4的右端设置有转动驱动电机系统8,连接架3的上部设置有通孔,转轴4穿过通孔连接于转动驱动电机系统8的输出端,设置转动驱动电机系统8驱动转轴4转动,方便装置在夹紧工件的同时,对工件角度进行调整,对准车床的作业工位,驱动气缸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上部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转轮10,两个转轮10之间设置有导轨11,导轨11的截面形状为“工”形,导轨11的左右两端与转轮10的形状大小适配,导轨11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均匀排布的镂空通孔,连接板9的后端设置有移动驱动电机系统12,转轮10的外部均匀设置有锯齿,转轮10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于连接板9,连接轴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于移动驱动电机系统12的输出端,设置移动驱动电机系统12,驱动连接轴转动,使转轮10沿着导轨11移动,实现对工件从周转箱至车床的位置转移,驱动气缸1的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13,控制面板13内置plc伺服控制系统,工业视觉定位装置、气动夹盘6、转动驱动电机系统8以及移动驱动电机系统12电性连接于控制面板13的输出端,设置控制面板13控制下的自动上下料装置,相比传统人工操作对车床上下料,对工人技能要求低,一人可操控四至六台车床,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设置控制面板内的plc伺服控制系统,使自动上下料车床的生产节拍稳定,避免了人工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自动上下料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床自动上下料单元,包括驱动气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1)的底端设置有气缸推杆(2),所述气缸推杆(2)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架(3),所述连接架(3)之间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底端设置有连杆(5),所述连杆(5)的底端设置有气动夹盘(6),所述气动夹盘(6)的底端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四个抓取手(7),所述转轴(4)的右端设置有转动驱动电机系统(8),所述驱动气缸(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上部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转轮(10),两个所述转轮(10)之间设置有导轨(11),连接板(9)的后端设置有移动驱动电机系统(12),所述驱动气缸(1)的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13)。/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床自动上下料单元,包括驱动气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1)的底端设置有气缸推杆(2),所述气缸推杆(2)的底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架(3),所述连接架(3)之间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底端设置有连杆(5),所述连杆(5)的底端设置有气动夹盘(6),所述气动夹盘(6)的底端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四个抓取手(7),所述转轴(4)的右端设置有转动驱动电机系统(8),所述驱动气缸(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上部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转轮(10),两个所述转轮(10)之间设置有导轨(11),连接板(9)的后端设置有移动驱动电机系统(12),所述驱动气缸(1)的前端设置有控制面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自动上下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的上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转轴(4)穿过通孔连接于转动驱动电机系统(8)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自动上下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夹盘(6)的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相栋黎霞霞刘如才唐立强谷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