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用放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408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油机用放油机,其属于柴油机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架、用于旋转并使得柴油机进入送油工位的旋转机构、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柴油机的托架和用于向柴油机内腔中喷射油液的喷油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固接于所述机架上方。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能够旋转的支承转台和用于带动所述支承转台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托架固接于支承转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完全不需要人工转运扶持柴油机,降低了劳动强度,也减少了人力投入,极大得提高了清洗放油效率,提升了经济效益;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式更加简单方便,清洗效果佳,清洁度高。

An oil drain engine for diesel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机用放油机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清洁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柴油机用放油机。
技术介绍
柴油发动机是燃烧柴油来获取能量释放的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工作时,进入气缸的是空气,气缸中的空气压缩到终点的时候,温度可以达到500-700℃,压力可以达到40—50个大气压。活塞接近上止点时,供油系统的喷油嘴以极高的压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向气缸燃烧室喷射燃油,柴油形成细微的油粒,与高压高温的空气混合,可燃混合气自行燃烧,猛烈膨胀产生爆发力,推动活塞下行做功,此时温度可达1900-2000℃,压力可达60-100个大气压,产生的扭矩很大,所以柴油发动机广泛的应用于大型柴油设备上。柴油机在装配完成之后,需要试车测试,而在测试之后,柴油机机体内腔中会残留有测试用柴油,需要对其进行放油操作以达到清洗内腔效果,才能够进行后续售卖。如果废燃油长期留存在柴油机机体内,会逐渐吸附外来杂质,比如灰尘、水分、砂粒、金属屑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变质物和有害杂质,腐蚀内部腔室;在后续使用时,废燃油可能渗流到柴油机的润滑系统中,稀释掉润滑机油,则润滑作用会被降低,导致柴油机内部磨损加剧,严重时甚至会烧毁柴油机。现目前,各生产厂家尚无一套成熟的效率高的柴油机内腔放油清洗专用设备,各厂家采用的清洗工艺多比较简单,仍是以人工操作为主,搭配简单吊装设备。人力成本投入高,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喷油清洗角度不好控制,清洗效率低,清洗后清洁度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柴油机用放油机,旨在改进现有柴油机放油清洁工艺的不足,采用机械自动化作业代替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清洁效果,降低人力成本投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柴油机用放油机,其包括机架、用于旋转并使得柴油机进入送油工位的旋转机构、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柴油机的托架和用于向柴油机内腔中喷射油液的喷油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固接于所述机架上方。在使用中,由吊装设备吊运柴油机至托架上方,并稳定固定置放于托架上;再运行旋转机构,旋转托架至送油工位进行放油。需要说明的是,送油工位即喷油机构所对应的位置,喷油机构连接在外部架体上(比如吊装设备的架体)以实现固定。当柴油机进入送油工位后,将喷油管的端口接入柴油机的进油口,由喷油机构送油,新油冲刷清洗柴油机内腔,再由出油口放出废油,以达到清洗内腔,冲出杂质的作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能够旋转的支承转台和用于带动所述支承转台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托架固接于支承转台上。当柴油机在送油工位上被送入新油后,即时开始放油;送油之后,支承转台开始旋转,该柴油机在旋转过程中一直处于放油状态,当转至送油工位前一个工位时,则基本放尽柴油机内腔中的油。然后,再由吊装设备吊运走清洗完成的柴油机,至此即完成一个柴油机的清洗。之后,在送油工位前一个工位由吊装设备调运新的需放油柴油机至托架上,形成循环放油体系。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旋转承板、滑动轴承和齿轮组,所述旋转承板固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滑动轴承底部固接于所述旋转承板上,滑动轴承顶部固接于所述支承转台底面;所述齿轮组位于所述滑动轴承内。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于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下侧设置有转轴轴承座,所述转轴轴承座中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固接于从动齿轮上;所述旋转承板上开设有用于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和安装转轴轴承座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托架包括柴油机托板,所述柴油机托板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支承转台,柴油机托板朝向支承转台外侧倾斜;所述柴油机托板的另一端对称设置有用于卡住柴油机的定位板A和定位板B,所述定位板A和定位板B呈“L”型。更进一步地,所述柴油机托板的边缘处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柴油机中段的卡块。更进一步地,所述柴油机托板与所述支承转台的夹角呈5~30°。更进一步地,所述托架还包括活动定位装置,所述活动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套和定位杆,所述定位套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上并通过调节螺栓实现可松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A上开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中穿设有连接于所述定位套的调节螺栓。进一步地,所述喷油机构包括喷油管、支板和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底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板上,所述喷油管一端固接于支板上并连通供油设备;所述喷油管通过连接件与伸缩气缸固接为一体,喷油管为可伸缩软管,伸缩气缸能够带动喷油管实现给进和复位。进一步地,所述柴油机用放油机还包括用于收集废油的接油槽,所述接油槽固接于所述机架周侧。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油槽下侧还设置有接油槽支架,所述接油槽支架的底部四角设置有调节脚。进一步地,所述支承转台为多角星型结构,所述托架固接于所述支承转台的角上。(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的柴油机内腔清洗设备,工艺简单,仍是以人工操作为主,搭配简单吊装设备,人力成本投入高,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喷油清洗角度不好控制,清洗效率低,清洗后清洁度不够理想,本技术完全不需要人工转运扶持柴油机,降低了劳动强度,也减少了人力投入,极大得提高了清洗放油效率,提升了经济效益;同时,本技术操作方式更加简单方便,清洗效果佳,清洁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旋转机构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支承转台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旋转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喷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机架;200-旋转机构;201-支承转台;202-驱动电机;203-旋转承板;204-滑动轴承;205-主动齿轮;206-从动齿轮;207-转轴轴承座;208-转轴;300-托架;301-柴油机托板;302-定位板A;303-定位板B;304-卡块;305-定位套;306-定位杆;307-滑槽;400-喷油机构;401-喷油管;402-支板;403-伸缩气缸;404-连接件;501-接油槽;502-接油槽支架;503-调节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机用放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用于旋转并使得柴油机进入送油工位的旋转机构(200)、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柴油机的托架(300)和用于向柴油机内腔中喷射油液的喷油机构(400);所述旋转机构(200)固接于所述机架(100)上方;/n所述旋转机构(200)包括能够旋转的支承转台(201)和用于带动所述支承转台(201)旋转的驱动电机(202);所述托架(300)固接于支承转台(20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2 CN 20192031510201.一种柴油机用放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用于旋转并使得柴油机进入送油工位的旋转机构(200)、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柴油机的托架(300)和用于向柴油机内腔中喷射油液的喷油机构(400);所述旋转机构(200)固接于所述机架(100)上方;
所述旋转机构(200)包括能够旋转的支承转台(201)和用于带动所述支承转台(201)旋转的驱动电机(202);所述托架(300)固接于支承转台(20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用放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200)还包括旋转承板(203)、滑动轴承(204)和齿轮组,所述旋转承板(203)固接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滑动轴承(204)底部固接于旋转承板(203)上,滑动轴承(204)顶部固接于所述支承转台(201)底面;所述齿轮组位于所述滑动轴承(204)内;
所述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205)和从动齿轮(206),所述主动齿轮(205)固接于所述驱动电机(202)的输出轴,所述从动齿轮(206)啮合连接于主动齿轮(205);所述从动齿轮(206)下侧设置有转轴轴承座(207),所述转轴轴承座(207)中设置有转轴(208),所述转轴(208)固接于从动齿轮(206)上;所述旋转承板(203)上开设有用于通过驱动电机(202)的输出轴和安装转轴轴承座(207)的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用放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300)包括柴油机托板(301),所述柴油机托板(301)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支承转台(201),柴油机托板(301)朝向支承转台(201)外侧倾斜;所述柴油机托板(301)的另一端对称设置有用于卡住柴油机的定位板A(302)和定位板B(303),所述定位板A(302)和定位板B(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帅朝敏王琦杨红军王宪秋朱派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元欣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