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铭顺专利>正文

红外线燃烧器的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78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风管,包括位于外端部的管头部、位于所述的管头部内侧的管颈部、位于所述的管颈部内侧的管身部,所述的管身部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的管颈部的表面向中间收缩成凹陷形。由于管颈部的表面向中间收缩成凹陷形,故可燃气体在经过管颈部时即可与空气均匀混合,使得可燃气体在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输送到红外线燃烧器的加热装置内后可充分燃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风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红外线燃烧器的风管通常为柱形,可燃气体由红外线燃烧器的喷嘴喷入柱形风管的内腔中,而在此过程中,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后再进入红外线燃烧器的加热装置内,但可燃气体在经过柱形风管的内腔时易在未与空气混合后即直接进入红外线燃烧器的加热装置中,导致可燃气体在加热装置中燃烧不充分,从而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风管,可燃气体在该风管中经过时可与空气均匀混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风管,包括位于外端部的管头部、位于所述的管头部内侧的管颈部、位于所述的管颈部内侧的管身部,所述的管身部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的管颈部的表面向中间收缩成凹陷形。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管颈部的表面向中间收缩成凹陷形,故可燃气体在经过管颈部时即可与空气均匀混合,使得可燃气体在由本技术输送到红外线燃烧器的加热装置内后可充分燃烧。附图说明附图1为安装有本技术的红外线燃烧器的立体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4为附图3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其中1、红外线燃烧器;2、加热装置;3、风管;4、喷嘴;5、管身部;6、管颈部;7、管头部;8、进气口;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2-附图4,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风管,包括位于外端部的管头部7、位于所述的管头部7内侧的管颈部6、位于所述的管颈部6内侧的管身部5,管头部7上具有进气口8,管身部5上则具有出气口(图中未显示),所述的管身部5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的管颈部6的表面向中间收缩成凹陷形,且所述的管颈部6的内腔截面呈圆形。参见附图1,本风管3在使用时与红外线燃烧器1的加热装置2相连接,其中,管身部5插入加热装置2的内腔中,而在管头部7的内腔中则插有喷嘴4。可燃气体由喷嘴4喷入风管3的管头部7内,而管颈部6的表面向中间凹陷,使得可燃气体与空气在风管3中均匀混合,便于可燃气体由风管3进入加热装置2内后进行充分燃烧,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可减少能源损耗。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风管,包括位于外端部的管头部(7)、位于所述的管头部(7)内侧的管颈部(6)、位于所述的管颈部(6)内侧的管身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身部(5)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的管颈部(6)的表面向中间收缩成凹陷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燃烧器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颈部(6)的内腔截面呈圆形。专利摘要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风管,包括位于外端部的管头部、位于所述的管头部内侧的管颈部、位于所述的管颈部内侧的管身部,所述的管身部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的管颈部的表面向中间收缩成凹陷形。由于管颈部的表面向中间收缩成凹陷形,故可燃气体在经过管颈部时即可与空气均匀混合,使得可燃气体在由本技术输送到红外线燃烧器的加热装置内后可充分燃烧。文档编号F23D14/46GK2809446SQ20052007227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吴铭顺 申请人:吴铭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线燃烧器的风管,包括位于外端部的管头部(7)、位于所述的管头部(7)内侧的管颈部(6)、位于所述的管颈部(6)内侧的管身部(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身部(5)的截面呈椭圆形,所述的管颈部(6)的表面向中间收缩成凹陷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铭顺
申请(专利权)人:吴铭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