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红外燃烧器,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以在红外燃烧器不出现回火时,减少明火的形成,提高红外燃烧器的加热效率。该红外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燃烧器本体内设有燃烧器腔体,燃烧器本体上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顶部的承烧板,承烧板上涂有催化剂,燃烧器本体上还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底部的燃料入口,还包括能够分流燃料使燃料从不同方向进入燃烧器腔体的导向管,导向管设在所述燃烧器腔体内,导向管与燃料入口相连。上述红外燃烧器用于被加热物的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能源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燃烧器。
技术介绍
红外燃烧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辐射加热的装置,其多采用蜂窝载体作为承烧板,并通常在承烧板的表面和承烧板的蜂窝状通孔内涂有催化剂,使燃料在通过承烧板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催化燃烧反应,催化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将承烧板加热至一定温度,使承烧板辐射红外线,辐射的红外线被加热物吸收,从而实现被加热物的加热。当燃烧器腔体内聚集大量燃料,红外燃烧器容易出现回火问题,为了减少回火问题的发生,一般将燃烧器腔体内的燃料出口到承烧板之间的距离设定的比较小,以降低燃烧器腔体内的燃料量;虽然这种设定方式可以减少因燃烧器腔体内聚集大量燃料而出现回火的问题,但是由于燃烧器腔体内的燃料出口到承烧板之间的距离较小,使得燃料在通过承烧板前无法实现均匀分散,以致燃料流速较快;这样当燃料通过承烧板时,燃料不能与承烧板上的催化剂充分接触,导致燃料不能完全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影响燃烧器的加热效率,另外,燃料中未发生催化燃烧反应的部分会在承烧板的表面通过自由基反应形成一层明火,这部分燃料所释放的热量只能以对流传热形式加热被加热物,极大的降低了红外燃烧器的加热效率。而且,如果红外燃烧器对纸、漆等易燃物进行加热,为了避免明火将被加热物引燃,只能增加红外燃烧器的承烧板与被加热物之间的距离,但是这会进一步降低红外燃烧器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燃烧器,以保证红外燃烧器不出现回火的前提下,提高燃料参与催化燃烧反应的比例,减少明火的形成,提高红外燃烧器的加热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内设有燃烧器腔体,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顶部的承烧板,所述承烧板上涂有催化剂,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还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底部的燃料入口,所述红外燃烧器还包括能够分流燃料使燃料从不同方向进入所述燃烧器腔体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设在所述燃烧器腔体内,所述导向管与所述燃料入口相连。优选的,所述导向管包括主管路和至少一个分支管路,所述燃料供应管路通过所述主管路和各所述分支管路与燃烧器腔体相连。较佳的,各所述分支管路设在所述主管路的周向,各所述分支管路均与所述主管路相连通,所述燃料入口通过所述主管路与各所述分支管路相连通。较佳的,每个所述分支管路的轴线与所述主管路的轴线所呈的夹角α为45°~135°;其中,所述主管路的轴线与所述燃烧器腔体的底部所在平面垂直。进一步的,当α=90°时,在所述分支管路的轴线方向上,所述主管路的轴线与所述燃烧器腔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W,所述分支管路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W的三分之二;当α≠90°时,在所述分支管路的水平投影所对应的轴线方向上,所述主管路的轴线与所述燃烧器腔体的内壁的距离为W,所述分支管路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W的三分之二。较佳的,所述燃料入口与位于燃烧器本体外部的燃料供应管路相连,所述燃料供应管路包括燃料喷嘴,以及与所述燃料喷嘴连接的引射管,所述引射管的出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主管路相连通。进一步,每个所述分支管路的内径大于等于连接管的内径的二分之一。进一步,当α=90°时,每个所述分支管路的轴线到所述承烧板的距离H大于等于4倍的连接管的内径;当α≠90°时,每个所述分支管路的水平投影所对应的轴线到所述承烧板的距离H大于等于4倍的连接管的内径。较佳的,所述分支管路为一个时,所述红外燃烧器还包括能够控制所述分支管路绕所述主管路的周向转动的转动控制机构,所述转动控制机构的控制端与所述主管路相连;所述分支管路为多个时,各所述分支管路均匀设在所述主管路的周向。优选的,所述燃烧器腔体内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所在高度高于所述导向管的燃料出口所在高度。较佳的,所述分流板上的分流孔孔径为所述承烧板上通孔孔径的2倍-10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红外燃烧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红外燃烧器中,燃烧器本体上还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底部的燃料入口,且燃料入口与位于燃烧器腔体内的导向管相连,而导向管能够分流燃料以使燃料从不同方向进入燃烧器腔体,当燃料从燃料供应管路进入导向管后,在导向管的作用下,燃料能够分流以从不同的方向进入燃烧器腔体中,这样燃料在进入燃烧器腔体前就得到了分散,即使导向管的燃料出口到承烧板之间的距离比较小,也可以完成燃料在燃烧器腔体内的均匀分散,从而保证燃料与承烧板上的催化剂能够充分接触;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红外燃烧器能够提高燃料参与催化燃烧反应的比例,以达到减少明火形成的目的,而当红外燃烧器对易燃品等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形成的明火比较少时,就可以缩小红外燃烧器的承烧板与被加热物之间的距离,以提高红外燃烧器的加热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燃烧器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燃烧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燃烧器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导向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燃烧器本体, 10-燃烧器腔体;11-承烧板固定件, 12-分流板固定件;2-承烧板, 3-燃料供应管路;31-燃料喷嘴, 32-引射管;320-可调风门, 33-连接管;4-分流板, 5-导向管;51-主管路, 52分支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燃烧器,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燃烧器本体1内设有燃烧器腔体10,燃烧器本体1上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顶部的承烧板2,承烧板2上涂有催化剂,燃烧器本体1上还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底部的燃料入口,该红外燃烧器还包括能够分流燃料使燃料从不同方向进入燃烧器腔体的导向管5,导向管5设在燃烧器腔体10内,导向管5与燃料入口相连。具体实施时,燃料从燃料入口进入导向管5,导向管5将燃料分流使燃料从不同方向进入燃烧器腔体10内,燃料进入燃烧器腔体10内后进一步分散,当燃料到达承烧板2后,与承烧板2的表面和通孔中的催化剂发生催化燃烧反应,催化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将承烧板2加热至较高的温度,使承烧板2辐射红外线,辐射的红外线被加热物体吸收,从而实现被加热物的加热;而燃料在导向管5中已经经过初步分散,使得燃料能够充分的与承烧板2的表面和通孔中的催化剂发生催化燃烧反应,极大的提高了参与催化燃烧反应的燃料量。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燃烧器的具体实施过程可知,燃烧器本体1
上还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底部的燃料入口,且燃料入口与位于燃烧器腔体10内的导向管5相连,而导向管5能够分流燃料以使燃料从不同方向进入燃烧器腔体10,当燃料进入导向管5后,在导向管5的作用下,燃料能够分流以从不同的方向进入燃烧器腔体10中,这样燃料在进入燃烧器腔体10前就得到了分散,即使导向管5的燃料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内设有燃烧器腔体,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顶部的承烧板,所述承烧板上涂有催化剂,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还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底部的燃料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燃烧器还包括能够分流燃料使燃料从不同方向进入所述燃烧器腔体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设在所述燃烧器腔体内,所述导向管与所述燃料入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内设有燃烧器腔体,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顶部的承烧板,所述承烧板上涂有催化剂,所述燃烧器本体上还设有位于燃烧器腔体底部的燃料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燃烧器还包括能够分流燃料使燃料从不同方向进入所述燃烧器腔体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设在所述燃烧器腔体内,所述导向管与所述燃料入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包括主管路和至少一个分支管路,所述燃料入口通过所述主管路和各所述分支管路与所述燃烧器腔体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支管路设在所述主管路的周向,各所述分支管路均与所述主管路相连通,所述燃料入口通过所述主管路与各所述分支管路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支管路的轴线与所述主管路的轴线所呈的夹角α为45°~135°;其中,所述主管路的轴线与所述燃烧器腔体的底部所在平面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当α=90°时,在所述分支管路的轴线方向上,所述主管路的轴线与所述燃烧器腔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W,所述分支管路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W的三分之二;当α≠90°时,在所述分支管路的水平投影所对应的轴线方向上,所述主管路的轴线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陈春辉,贺世家,靳琳浩,丁天朋,
申请(专利权)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