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燃料回路的煤气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93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煤气燃烧器(10)增大了调节比,该煤气燃烧器(10)具有一燃烧器主体(14)和在其中形成的多个喷口(30),并且具有一设置在燃烧器主体(14)中的油量分配器(44)。该油量分配器(44)限定一初级燃料室(56)和至少一个次级燃料室(66,68,70),其中次级燃料室(66,68,70)与至少一个喷口(30)流体连通,而初级燃料室(56)与其余的喷口(30)流体连通。初级混合管(32)将燃料空气混合物引入初级燃料室(56),而次级混合管(38)将燃料空气混合物引入次级燃料室(66,68,70)。(*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自然通风煤气燃烧器并且更特别涉及这种用于家用烹饪用具的燃烧器。自然通风煤气燃烧器通常用作家用煤气烹饪用具的表面装置。传统的煤气燃烧器通常包括一圆筒形头部,其具有绕其外圆周形成的许多个喷口。通过这些喷口排出燃料空气混合物并点火以产生火焰。煤气燃烧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是如由调节比调节的燃烧器的操作范围(调节比即最大燃料输入率与可维持稳定的火焰的最小燃料输入率之比)。操作范围对于用于煤气烹饪用具的煤气燃烧器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这样的燃烧器经常需要在各种各样输入量下操作。燃烧器的调节比受限于在燃烧器喷口处的可维持稳定火焰的最小煤气速度。当为了文火操作降低燃料输入时,通过喷口的煤气速度变得较低。最终,煤气速度可能变得很低以致完全没有火焰产生或产生一临界的火焰,其易于受周围的环境例如室内气流或砰地关上门时的干扰而熄灭。这个问题在所谓封闭的煤气燃烧器装置中是特别明显的,即这种燃烧器装置在炉灶平顶表面绕燃烧器底部的周围没有开口以防溢出物进入炉灶平顶下方的区域,从而更便于清理用具。一般,这样的具有一个燃料流的燃烧器的调节比限于约13∶1。一种已知的具备增大调节比的燃烧器是双燃料流燃烧器,其结合两个具有各自燃料输入的分开的燃烧器主体。这样的燃烧器具有一中心的燃烧器主体,其很象是标准圆筒形燃烧器头部的较小型式,并由一分开的具有较大直径的环形燃烧器主体围绕。然而,因为其完全被外燃烧器主体所包围,中心的燃烧器主体接受不到很多的外部空气流。因此,可利用的二次燃料空气是不足的,并且降低了燃烧器的热输出。这样的“双环”燃烧器的其它缺点是它们更难以清理并且一般比单主体燃烧器更昂贵。因此,需要一种具备增大的调节比的单主体自然通风煤气燃烧器。专利技术概述上述要求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煤气燃烧器得以满足,该煤气燃烧器具有一其中形成有多个喷口的燃烧器主体和一设置在燃烧器主体中的油量分配器。油量分配器限定一初级燃料室和至少一个次级燃料室,其中次级燃料室与至少一个喷口流体连通,而初级燃料室与其余的喷口流体连通。第一混合管将燃料空气混合物引入初级燃料室,而第二混合管将燃料空气混合物引入次级燃料室。本专利技术及其超过现有技术的优点在研究参照附图的以下详述和附属的权利要求时将是显而易见的。附图描述在本说明书的结束部分特别指出和清楚地申明了被看作是本专利技术的要点。然而,通过参照以下描述连同附图一起可以最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煤气燃烧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图1的拆去其盖的煤气燃烧器的俯视图;图3为煤气燃烧器沿图2中线3-3截取的剖视图;图4为图1的煤气燃烧器的油量分配器的仰视图。专利技术详述参照附图,其中在各视图中同样的标号都表示同样的元件,图1~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自然通风煤气燃烧器10。煤气燃烧器10固定在一支承表面12上而形成煤气烹饪用具如炉灶或炉灶平顶上部的一部分。如图3中所示,煤气燃烧器10设置成一所谓封闭的燃烧器。这意味着在围绕着燃烧器10的支承表面12上没有明显的开口。因此在支承表面下方的区域被封闭而防止溢出物进入,从而便于清理烹饪表面。然而显然,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用在封闭的燃烧器用具上,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型式的煤气烹饪用具。煤气燃烧器10包括一三角形燃烧器主体14,其具有一中心区域和由其向外辐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脚18、20和22。虽然将三角形的燃烧器主体用作实例以便于公开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想,但应该认识到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具有三个支脚的燃烧器主体,也适用于实际上具有任何数目支脚的燃烧器主体以及环形燃烧器主体。燃烧器主体14包括三角形底部24和沿底部24的周边形成并由其垂直延伸的侧壁26。燃烧器主体14可以为任何构造,例如铸铝件,其能够适应各种型式的机械应力、温度和煤气燃烧器10将遭受到的其他操作条件。三角形盖28覆盖燃烧器主体14的顶部,从而盖28、底部24和侧壁26限定一中空的内部。盖28可以固定式连接于侧壁26或可以简单地倚靠在侧壁26上以便于拆除。在侧壁26的外边缘中形成许多燃烧器喷口30以便与燃烧器的中空内部流体连通。按在本文中所采用的,术语“喷口”是指能够维持火焰的任何形状的开口。燃烧器喷口30绕侧壁26的周边分布并且一般被均匀地间隔开,但不一定如此。一般,根据煤气燃烧器10的尺寸和加热要求,燃烧器喷口30的总数将在约15至36个的范围内。虽然图中所示的全部喷口30是基本上相同的,但应该指出它们在构形上是可以不同的。而且,一些喷口30在供给它们燃料的方式上是不同的,这一点以下将详述。虽然各附图中未示出,燃烧器主体14还可以包括多个在侧壁26的外边缘中形成的贮存狭槽。这些贮存狭槽是在相邻的各个喷口30之间形成的较狭窄的槽以改善燃烧器10的火焰的固位和稳定性。在James R.Maughan 1999年5月4日发布的U.S.专利No.5 899 681中更详细地描述了这些贮存狭槽。如图3中所示,初级混合管32,例如一文丘里管,轴向穿过支承表面12延伸以便在支承表面12的下方具有一外表设置燃烧器主体14的一端(入口端),而其另一端(供气端)连接于底部24的一个开口以便形成进入燃烧器主体14的内部的入口。初级混合管32处于燃烧器主体14的中心区域的中心,虽然另外它也可以偏离中心。一初级燃料喷嘴34大致与混合管32同心定位并具有喷射孔36对准于初级混合管32的入口端从而由喷射孔36排出的燃料流入混合管32。维持燃烧的初级空气从围绕燃烧器10的周围空间(一般从燃烧器10的下方)获取,并且以传统方式通过围绕初级混合管32的入口端的开口区域由燃料射流带走。因此,混合管32将初级燃料空气混合物引入燃烧器主体14的内部。次级混合管38,例如一文丘里管,轴向穿过支承表面12和底部24延伸,以便在支承表面12的下方具有一设置在燃烧器主体14外部的一端(入口端),而其另一端(供气端)设置在燃烧器主体14的内部。或者,可以使供气端与底部24齐平。次级混合管38设置在邻近于初级混合管32。如图中所示,次级混合管38位于燃烧器主体14的第一支脚18处,不过其他的位置也是可能的。一次级燃料喷嘴40与次级混合管38大致同心地设置,并具有对准于次级混合管38的入口端的喷射孔42,从而由喷射孔42排出的燃料流入次级混合管38。维持燃烧的次级空气从围绕燃烧器10的周围空间(一般由燃烧器10的下方)获取,并且由以传统方式通过围绕次级混合管38的入口端的开口区域由燃料射流带走。因此,次级混合管38将次级燃料空气混合物引入燃烧器主体14的内部。一油量分配器44设置在燃烧器主体14的内部。油量分配器44适合于使燃料直接从次级混合管38流向选定的各喷口30。在图示实施方案中,油量分配器44为三角形元件,其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扩散部分46、48和50用于绕中心区域配置的初级燃料空气混合物。油量分配器44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扩散部分46、48和50对准于相应的燃烧器主体14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脚18、20和22,但比后者短。一入口导管54穿过油量分配器44的中心延伸并共轴式对准初级混合管32。因此,输入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经由初级混合管32流入围绕油量分配器44的燃烧器主体的内部,下文称之为初级燃料室56。油量分配器44还包括在邻接于各个第一、第二和第三扩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气燃烧器,包括:一燃烧器主体(14),在其中形成有多个喷口(30);一设置在该燃烧器主体(14)中的油量分配器(44),该油量分配器(44)限定一个初级燃料室(56)和至少一个次级燃料室(66,68,70),其特征在于,该次级 燃料室(66,68,70)与所述许多喷口(30)中的至少一个流体连通,而该初级燃料室(56)与所述多个喷口(30)中其余的各个流体连通;将燃料空气混合物引入所述初级燃料室(56)的装置(32);以及将燃料空气混合物引入所述次级燃料室 (66,68,70)的装置(38)。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M海尼斯V卡洛卡J拉米雷茨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电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