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578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U型管件注塑模具易导致产品损伤的技术问题。本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包括动模和型芯,所述动模内转动连接有竖直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固连有用于推动弯管转动脱模的拨块,所述转轴上周向限位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动模内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当所述拨块推动弯管与所述型芯分离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沿限位块的旋转方向抵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良品率更高。

A large rotation demoulding mechanism for U-shaped pipe fit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
本技术属于模具
,涉及一种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改变,模具室工业生产等重要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是国名经济等基础工业。没有模具,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用模具加工的零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约材料、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在工业产品中,人们常常会要求带弯度、弧形如U型等具内弯形状的产品,如在汽车进气支管、工业仪器仪表、塑料建材连接弯头等领域最为常见,此类产品因形状特殊,其模具结构及脱模方式复杂,制作难度大,生产周期长。其抽芯机构的设计与制作成为模具制作的关键。申请公布号为CN10167064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U型管件注塑模具,它由定模板,动模板,旋转齿轮,肋环,过桥齿轮,齿条,油缸,双联型芯,弯型芯,面板,底板,支撑块,推板,推杆固定板主要零部件组成其特征是:推出动模板,使它脱离动模型腔,用肋环旋脱产品。上述模具通过二次抽芯的方式分别对直管段和弯管段的芯子分别处理,实现了U型管件的脱模,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齿条在驱动肋环旋脱产品后容易带动产品继续运动而与型芯碰撞导致产品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弯管的良品率。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包括动模和型芯,所述动模内转动连接有竖直延伸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固连有用于推动弯管转动脱模的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周向限位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动模内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当所述拨块推动弯管与所述型芯分离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沿限位块的旋转方向抵靠。完成开模后转轴上端的拨块受转轴带动旋转而推动成型弯管的端面使其沿芯子弯管部分旋转而完成弯管与芯子的彻底分离。通过在转轴上设置周向限位的限位块,在动模内部设置容纳限位块的限位槽,当拨块推动弯管旋转而与型芯最终分离时使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内侧壁沿旋转方向限位抵靠,这样拨块的速度在完成弯管脱模后会迅速归零,避免拨块初速度衰减太慢带动弯管继续快速旋转运动而与芯子本体碰撞,保证良品率。在上述的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中,所述动模包括能够上下运动的顶针板,所述转轴的下端与所述顶针板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所述动模表面具有与所述拨块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顶针板向上运动时能带动拨块脱离所述定位槽。通过在动模的表面设置与拨块相配合的定位槽,这样在脱模之间即使因误操作而驱动转轴运动也会因为定位槽的限定而使拨块无法运动,从而避免误操作对弯管产生损坏,保证良品率,此外设置转轴的下端与顶针板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这样开模完成后,在脱模前顶针板可先向上运动,这样同时使拨块脱离定位槽,从而保证转动顺畅。在上述的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中,所述拨块呈环形且套设于所述型芯的外周面。通过设置拨块呈环形,在拨块随转轴向上运动后型芯可同步向上,这样拨块在推动弯管使能对弯管的端面的作用力更加均匀,从而避免局部压强过大造成弯管损坏,保证良品率。在上述的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中,所述转轴的横截面呈异形,所述限位块呈环形且套设于该转轴的外周面,该限位块能沿所述转轴上下滑动。通过设置转轴的横截面呈异形,使限位块套设于转轴的外周面且能上下滑动,这样便于限位块的装配,此外在脱模过程中限位块竖向位置可不随转轴变化,能减小限位槽沿竖向的占用空间,降低工艺难度。在上述的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中,所述限位块包括沿径向延伸的扇形板,所述限位槽呈扇形,当所述拨块推动弯管与所述型芯分离时所述扇形板沿周向的端面能与所述限位槽沿周向的端面相贴靠。通过设置限位块包括沿径向延伸的扇形板并设置限位槽呈扇形,使在弯管与型芯分离时扇形板的端面限位槽的端面相贴靠,这样形成面面配合可提高限位效果并减小碰撞损伤。在上述的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中,所述限位槽内侧壁的拐角处具有让位圆槽。通过在限位槽内侧壁的拐角处设置让位圆槽,这样能够减小扇形板的尖端对限位槽侧壁造成损伤的概率,提高模具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本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通过在转轴上设置周向限位的限位块,在动模内部设置容纳限位块的限位槽,当拨块推动弯管旋转而与型芯最终分离时使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内侧壁沿旋转方向限位抵靠,这样拨块的速度在完成弯管脱模后会迅速归零,避免拨块初速度衰减太慢带动弯管继续快速旋转运动而与芯子本体碰撞,保证良品率。2、本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通过设置限位块包括沿径向延伸的扇形板并设置限位槽呈扇形,使在弯管与型芯分离时扇形板的端面限位槽的端面相贴靠,这样形成面面配合可提高限位效果并减小碰撞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动模;11、限位槽;111、让位圆槽;12、顶针板;13、定位槽;2、型芯;3、转轴;4、拨块;5、限位块;51、扇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包括动模1和型芯2,动模1内转动连接有竖直延伸的转轴3,转轴3的上端固连有用于推动弯管转动脱模的拨块4,转轴3上周向限位连接有限位块5,动模1内开设有限位槽11,限位块5位于限位槽11内,当拨块4推动弯管与型芯2分离时限位块5与限位槽11的内侧壁沿限位块5的旋转方向抵靠。完成开模后转轴3上端的拨块4受转轴3带动旋转而推动成型弯管的端面使其沿芯子弯管部分旋转而完成弯管与芯子的彻底分离。通过在转轴3上设置周向限位的限位块5,在动模1内部设置容纳限位块5的限位槽11,当拨块4推动弯管旋转而与型芯2最终分离时使限位块5与限位槽11的内侧壁沿旋转方向限位抵靠,这样拨块4的速度在完成弯管脱模后会迅速归零,避免拨块4初速度衰减太慢带动弯管继续快速旋转运动而与芯子本体碰撞,保证良品率。进一步来讲,动模1包括能够上下运动的顶针板12,转轴3的下端与顶针板12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动模1表面具有与拨块4相配合的定位槽13,顶针板12向上运动时能带动拨块4脱离定位槽13。通过在动模1的表面设置与拨块4相配合的定位槽13,这样在脱模之间即使因误操作而驱动转轴3运动也会因为定位槽13的限定而使拨块4无法运动,从而避免误操作对弯管产生损坏,保证良品率,此外设置转轴3的下端与顶针板12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这样开模完成后,在脱模前顶针板12可先向上运动,这样同时使拨块4脱离定位槽13,从而保证转动顺畅。作为优选,拨块4呈环形且套设于型芯2的外周面。通过设置拨块4呈环形,这样拨块4在推动弯管使能对弯管的端面的作用力更加均匀,从而避免局部压强过大造成弯管损坏,保证良品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包括动模(1)和型芯(2),所述动模(1)内转动连接有竖直延伸的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上端固连有用于推动弯管转动脱模的拨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上周向限位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动模(1)内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限位块(5)位于所述限位槽(11)内,当所述拨块(4)推动弯管与所述型芯(2)分离时所述限位块(5)与所述限位槽(11)的内侧壁沿限位块(5)的旋转方向抵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包括动模(1)和型芯(2),所述动模(1)内转动连接有竖直延伸的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上端固连有用于推动弯管转动脱模的拨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上周向限位连接有限位块(5),所述动模(1)内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限位块(5)位于所述限位槽(11)内,当所述拨块(4)推动弯管与所述型芯(2)分离时所述限位块(5)与所述限位槽(11)的内侧壁沿限位块(5)的旋转方向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管件大旋转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包括能够上下运动的顶针板(12),所述转轴(3)的下端与所述顶针板(12)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所述动模(1)表面具有与所述拨块(4)相配合的定位槽(13),所述顶针板(12)向上运动时能带动拨块(4)脱离所述定位槽(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震宇陈国梁陈爱平周章添李晓星赵锡锋
申请(专利权)人:永高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