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制备方法及锂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356080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制备方法及锂电池,该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由锂盐、聚合单体、添加剂、无机粉末和引发剂原位聚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锂盐加入到聚合单体和添加剂中,混合形成基础电解质;将无机粉末加入到所述基础电解质中,混合形成第一溶液;将引发剂加入到所述第一溶液中,使各个组分原位聚合,获得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其电化学窗口达到5.5V,同时也有效解决了电极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电阻过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可很好地应用于工业生产。

A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lithium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制备方法及锂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电解质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制备方法及锂电池。
技术介绍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是研究者们追求的主要方向,它要求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容量的电极和稳定的电解质。但是锂离子电池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存在锂枝晶的生长、液态电解液的漏液、燃烧等问题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研究的热门领域,其中固态电解质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离子电导率而受到更广泛的研究。较高的机械强度可以抑制锂枝晶的生长,良好的离子电导率有利于离子的传输。但是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存在严重的界面问题,原位聚合的策略也因此被提出,原位聚合方法就是:在电极上使用引发剂将纳米粒子和有机物分子直接聚合,减少了电极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电阻,提高了电池的性能。但是目前原位聚合方法获得的固态电解质,仍然具有电化学窗口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原位聚合方法获得的固态电解质电化学窗口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化学窗口大于5V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并进一步提供了包括该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电池。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包括原位聚合的:基础电解质、无机粉末和引发剂,其中,基础电解质是由锂盐、聚合单体以及添加剂混合而成的。进一步地,所述无机粉末选自导电陶瓷粉末、Al2O3、SiO2和TiO2中的至少一种。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陶瓷粉末为Li6.4La3Zr1.4Ta0.6O12、Li7La3Zr2O12、Li10GeP2S12和Li1.5Al0.5Ge1.5P3O12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锂盐选自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和双乙二酸硼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合单体选自醚基聚合单体;所述添加剂选自碳酸酯类。进一步地,所述聚合单体选自1,3-二氧戊环或乙二醇二甲醚;所述添加剂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引发剂选自Al(OTF)3、Al(CF3SO3)3、LiPF6、二乙基氯化铝以及乙基二氯化铝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基础电解质的质量分数为15%~95%,所述无机粉末的质量分数为5%~57%,所述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2%~44%。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基础电解质中,所述锂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7mol/L。基于上述的固态聚合电解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固态聚合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锂盐加入到聚合单体和添加剂中,混合形成基础电解质;S2、将无机粉末加入到所述基础电解质中,混合形成第一溶液;S3、将引发剂加入到所述第一溶液中,使各个组分原位聚合,获得所述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具体包括,先将引发剂加入到所述第一溶液中,进行搅拌混合获得第二溶液,使第二溶液在25℃~70℃下进行原位聚合反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锂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设置在所述正极与负极之间的电解质,所述电解质采用的是上述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是以无机粉末、引发剂、锂盐、聚合单体以及添加剂为原料进行聚合反应,该制备方法简单,能制备获得电化学窗口高于5V的稳定性极好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实物图;图2为实施例1中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SEM图;图3为实施例2中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阻抗图;图4为实施例2中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循环伏安曲线图;图5为实施例2中锂电池样品在1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测试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基于现有技术中原位聚合方法获得的固态电解质电化学窗口不高的问题,提供了电化学窗口大于5V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并进一步提供了包括该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电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锂盐加入到聚合单体和添加剂中,混合形成基础电解质。锂盐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制备锂电池时使用的锂盐,比如可以选自(LiFSI)、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双乙二酸硼酸锂(LiBOB)等。更进一步地,在基础电解质中,锂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7mol/L。聚合单体为醚基聚合单体,可以选自1,3-二氧戊环(DOL)或乙二醇二甲醚(DME)。添加剂可以帮助有效提高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可以选自碳酸酯类。进一步选自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中的至少一种。为促进上述物质的混合,可以在15℃~25℃的温度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可以是0.5~3h。S2、将无机粉末加入到基础电解质中,混合形成第一溶液。进一步地,无机粉末选自导电陶瓷粉末、Al2O3、SiO2和TiO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导电陶瓷粉末为Li6.4La3Zr1.4Ta0.6O12(LLZTO)、Li7La3Zr2O12(LLZO)、Li10GeP2S12(LGPS)和Li1.5Al0.5Ge1.5P3O12(LAGP)中的至少一种。无机粉末的加入有助于电解质的固体形态的维持。为促进无机粉末和基础电解质的混合,可以在15℃~25℃的温度下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可以是0.5~3h。S3、将引发剂加入到第一溶液中,使各个组分原位聚合,获得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引发剂选自Al(OTF)3、Al(CF3SO3)3、LiPF6、二乙基氯化铝以及乙基二氯化铝中的至少一种,引发剂的目的在于引发聚合单体进行原位的开环聚合反应。引发剂通常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聚合单体聚合,但针对不同的引发剂,所需的加热温度是不同的,因此不便对加热温度进行统一的限定。为避免引发剂在刚加入第一溶液时就发生自聚反应,优选的方式是保持第一溶液的温度低于引发剂所需的引发温度,此时可以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可以是0.5~3h;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是:先将引发剂加入到第一溶液中,进行混合后获得第二溶液,使第二溶液在25℃~70℃温度条件下进行原位聚合反应。进一步地,基础电解质的质量分数为15%~95%,无机粉末的质量分数为5%~57%,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0.2%~44%。基于上述的固态聚合电解质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固态聚合电解质,其包括原位聚合的:无机粉末、引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原位聚合的:基础电解质、无机粉末和引发剂,其中,基础电解质是由锂盐、聚合单体以及添加剂混合而成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原位聚合的:基础电解质、无机粉末和引发剂,其中,基础电解质是由锂盐、聚合单体以及添加剂混合而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粉末选自导电陶瓷粉末、Al2O3、SiO2和TiO2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陶瓷粉末为Li6.4La3Zr1.4Ta0.6O12、Li7La3Zr2O12、Li10GeP2S12和Li1.5Al0.5Ge1.5P3O12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选自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和双乙二酸硼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合单体选自醚基聚合单体;所述添加剂选自碳酸酯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单体选自1,3-二氧戊环或乙二醇二甲醚;所述添加剂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选自Al(OTF)3、Al(CF3SO3)3、LiPF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华陆子恒陈佳华羿井司杨铮李诚杨春雷钟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