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阴极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LED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共阴极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进步,市场对液晶显示器(LCD,即LiquidCrystalDisplay)的低对比度,低色域,低响应速度等缺点,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即OrganicLightEmittingDisplay)的烧屏、颗粒感重、偏色、光舒适度差等缺点越发地不满。MicroLED显示技术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具有高对比度、高色域、高响应速度、超高分辨率、寿命长等优点,其兼有LCD及OLED的优点的同时又没有其缺点。MicroLED还具有可柔性显示及低能耗的优点,被誉为一种终极显示技术。MicroLED显示器是通过将巨量MicroLED转移至驱动基板上而制作出来的。一台4K电视有2540万颗MicroLED。且MicroLED尺寸极小,其尺寸一般不大于80μm(电视),且可小至数百纳米(AR、VR显示器)。以常规的抓取方式制作,当转移速率为10颗/s时,制作一台电视需时29.4天,效率极低。为了提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阴极LED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p型半导体层;/n发光层,位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上方;/nn型半导体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上方;/n凹槽,贯穿所述n型半导体层、所述发光层及所述p型半导体层,以隔离出多个LED单元;/n连接层,横跨于所述凹槽上,其两端分别与相邻两LED单元的n型半导体层接触,实现相邻的LED单元的阴极共连;/n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n型半导体层及连接层之上;/n量子点层,位于所述LED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之上;/n保护层,位于所述量子点层之上。/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共阴极LED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p型半导体层;
发光层,位于所述p型半导体层上方;
n型半导体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上方;
凹槽,贯穿所述n型半导体层、所述发光层及所述p型半导体层,以隔离出多个LED单元;
连接层,横跨于所述凹槽上,其两端分别与相邻两LED单元的n型半导体层接触,实现相邻的LED单元的阴极共连;
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n型半导体层及连接层之上;
量子点层,位于所述LED单元的透明导电层之上;
保护层,位于所述量子点层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阴极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阴极LED芯片还包括一引出槽,所述引出槽与相邻的所述凹槽之间横跨有跨接层,所述引出槽中具有n电极,所述n电极通过所述引出槽与所述跨接层接触,并延伸至所述p型半导体层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阴极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单元的p型半导体层表面具有p电极,所述p电极与所述n电极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阴极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阴极LED芯片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至少覆盖所述凹槽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阴极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半导体层包括n型氮化镓层,所述p型半导体层包括p型氮化镓层,或所述n型半导体层包括n型铝镓氮层,所述p型半导体层包括p型铝镓氮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阴极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阴极LED芯片还包括电子阻挡层,所述电子阻挡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p型半导体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阴极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量子阱超晶格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阴极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包括布拉格反射层,所述布拉格反射层为交替层叠的Ti3O5/SiO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阴极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包括ITO,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
技术研发人员:刘权锋,庄文荣,孙明,王印,卢敬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中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