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压式绕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600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止钓线向卷筒的裙部内的侵入且抑制水从转子的圆筒部向绕线轮主体的内部的侵入。旋压式绕线轮(100)具备绕线轮主体(2)、手柄(3)、卷筒轴(4)、卷筒(5)、转子(6)、排水孔(7)。卷筒轴(4)与手柄(3)的旋转对应地与卷筒(5)一同使绕线轮主体(2)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卷筒(5)具有卷线体部(5a)、及比卷线体部(5a)的外径大的裙部(5b)。转子(6)具有比裙部(5b)的外径小而卷筒轴(4)沿轴向贯通的壁部(61)、从壁部向前方突出而至少一部分与裙部(5b)在径向上重叠的第1圆筒部、及从壁部向后方突出的第2圆筒部(63)。排水孔(7)从转子(6)的第1圆筒部的内侧向外侧贯通。

Spinning type winding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压式绕线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钓鱼用绕线轮,特别地涉及能够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旋压式绕线轮。
技术介绍
能够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旋压式绕线轮为,转子与手柄的旋转对应地旋转,钓线被缠绕于卷筒。卷筒被能够一体移动地装配于卷筒轴,与手柄的旋转对应地与卷筒轴一同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卷筒具有卷线体部、设置于卷线体部的后部的裙部。转子具有卷筒轴贯通的壁部、在裙部的内侧至少一部分与裙部在径向上重叠的圆筒部。通过在径向上使圆筒部与裙部重叠,能够防止钓线向裙部内侵入及由钓线的侵入引起的钓线向卷筒轴的纠缠(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24462号公报。为了使转子的圆筒部与卷筒的裙部的一部分在径向上重叠来防止钓线向卷筒的裙部内的侵入,在卷筒向最前方移动时也需要使圆筒部的一部分与裙部在径向上重叠。因此,例如,在卷筒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量被较大地设定的旋压式绕线轮中,圆筒部被沿轴向较长地形成。将圆筒部沿轴向较长地形成时,若将壁部设置于圆筒部的前端,则圆筒部的内部空间变大,能够侵入圆筒部内的水量也变多。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圆筒部形成为与壁部相比向前方突出。该情况下,若水侵入圆筒部内而水滞留于圆筒部内,则有水从圆筒部内侵入绕线轮主体的内部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防止钓线向卷筒的裙部内的侵入,并且抑制水从转子的圆筒部向绕线轮主体的内部侵入。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能够将钓线向前方放出。旋压式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手柄、卷筒轴、卷筒、转子、排水孔。手柄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卷筒轴与手柄的旋转对应地将绕线轮主体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卷筒与卷筒轴一体地移动。卷筒具有卷线体部、及设置于卷线体部的后部而直径比卷线体部的外径大的裙部。转子能够相对于绕线轮主体旋转。转子具有壁部、第1圆筒部和第2圆筒部,前述壁部与裙部的外径相比直径小,供卷筒轴沿轴向贯通,前述第1圆筒部从壁部向前方突出,至少一部分与卷筒的裙部沿径向重叠,前述第2圆筒部从壁部向后方突出。排水孔从转子的第1圆筒部的内侧向外侧贯通。在该旋压式绕线轮中,转子的第1圆筒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卷筒的裙部的一部分在径向上重叠,所以能够防止钓线向卷筒的裙部内的侵入。此外,水从前方侵入转子的第1圆筒部内的情况下,侵入第1圆筒部内的水被从排水孔向第1圆筒部的外侧排出。由此,能够抑制水滞留于第1圆筒部内,所以能够抑制水从第1圆筒部向绕线轮主体的内部侵入。优选地,排水孔沿第1圆筒部的周向延伸。该情况下,能够将侵入第1圆筒部内的水有效且迅速地向外部排出。优选地,排水孔形成于壁部和第1圆筒部的边界部分。该情况下,能够抑制在第1圆筒部内水滞留于壁部的前表面部,所以能够抑制水从第1圆筒部进而向绕线轮主体的内部侵入。优选地,排水孔具有向后方向从卷筒轴离开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部。该情况下,被从排水孔排出的水容易被向外部引导,所以水难以滞留于卷筒的裙部内。优选地,排水孔的倾斜部的后端部与第2圆筒部的外周部连接。该情况下,被从排水孔排出的水容易被进一步向外部引导。优选地,转子还具有在第1圆筒部及第2圆筒部的径向外侧互相相向的一对转子臂。排水孔形成于与一对转子臂在径向上不重叠的位置。该情况下,能够将被从排水孔排出的水不妨碍转子臂地顺畅地向外部排出。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钓线向卷筒的裙部内的侵入,并且能够抑制水从转子的圆筒部向绕线轮主体的内部侵入。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的侧视图。图2是旋压式绕线轮的剖视图。图3是转子的立体图。图4是转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100能够将钓线向前方放出。图1是旋压式绕线轮100的侧视图。旋压式绕线轮100如图1所示,具备绕线轮主体2、手柄3、卷筒轴4(参照图2)、卷筒5、转子6、排水孔7(参照图3)。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进行钓鱼时,将钓线被放出的方向称作前,将其相反方向称作后。此外,左右是指从后方观察旋压式绕线轮100时的左右。此外,将卷筒轴4延伸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卷筒轴4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将绕卷筒轴4的轴的方向称作周向。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轴向与前后方向一致。图2是旋压式绕线轮100的剖视图。绕线轮主体2具有绕线轮主体部2a、圆筒部2b。绕线轮主体部2a具有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容纳有周知的振荡机构12、驱动转子6的未图示的周知的转子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圆筒部2b从绕线轮主体部2a的前部沿轴向延伸。在圆筒部2b的内部配置有单向离合器14。手柄3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2。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3被装配于绕线轮主体2的左侧。另外,手柄3也能够装配于绕线轮主体2的右侧。卷筒轴4沿前后方向延伸,被支承于绕线轮主体2。卷筒轴4与手柄3的旋转对应地,借助振荡机构12将绕线轮主体2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卷筒5借助与卷筒轴4的末端螺纹接合的未图示的螺母部件装配于卷筒轴4,与卷筒轴4一体地移动。即,卷筒5与卷筒轴4一同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另外,图1及图2所示的卷筒5的位置表示卷筒5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向最后方移动时的位置。卷筒5具有卷线体部5a、裙部5b。卷线体部5a将钓线缠绕于外周。裙部5b在卷线体部5a的后部与卷线体部5a一体地形成。裙部5b是圆筒状的,沿轴向延伸。裙部5b的外径比卷线体部5a的外径大。转子6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能够旋转,与手柄3的旋转对应地将钓线缠绕于卷筒5的卷线体部5a。转子6被与手柄3的旋转被传递的小齿轮16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手柄3的旋转被经由转子驱动机构向小齿轮16传递。图3是转子6的立体图。图4是转子6的剖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转子6具有壁部61、第1圆筒部62、第2圆筒部63、一对转子臂64。壁部61是圆板状的,沿径向延伸。壁部61与卷筒5的裙部5b的外径相比直径小,被比裙部5b靠径向内侧地配置。壁部61在其中心具有卷筒轴4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61a。壁部61借助与小齿轮16的末端螺纹接合的螺母部件18被与小齿轮16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第1圆筒部62是圆筒状的,从壁部61的外端部向前方突出。因此,第1圆筒部62向前方开口,后方被壁部61覆盖。第1圆筒部62的至少一部分与卷筒5的裙部5b在径向上重叠。详细地说,第1圆筒部62在卷筒5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向最前方移动时及卷筒5相对于绕线轮主体2向最后方移动时,均为至少一部分与卷筒5的裙部5b在径向上重叠。即,第1圆筒部62被比卷筒5的裙部5b靠径向内侧地配置,至少一部分被与卷筒5的裙部5b的内周部相向地配置。由此,能够借助第1圆筒部62防止钓线向卷筒5的裙部5b内侵入。第1圆筒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中,被与壁部61分体地构成。详细地说,第1圆筒部62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从第1圆筒部62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固定部62a。固定部62a借助螺纹部件20固定于壁部61。由此,第1圆筒部62被固定于壁部6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压式绕线轮,前述旋压式绕线轮能够将钓线向前方放出,其特征在于,/n具备绕线轮主体、手柄、卷筒轴、卷筒、转子、排水孔,/n前述手柄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前述绕线轮主体,/n前述卷筒轴与前述手柄的旋转对应地将前述绕线轮主体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n前述卷筒具有卷线体部、及设置于前述卷线体部的后部而与前述卷线体部的外径相比直径大的裙部,与前述卷筒轴一体地移动,/n前述转子相对于前述绕线轮主体能够旋转,具有壁部、第1圆筒部及第2圆筒部,前述壁部与前述裙部的外径相比直径小,供前述卷筒轴沿轴向贯通,前述第1圆筒部从前述壁部向前方突出,至少一部分与前述卷筒的前述裙部在径向上重叠,前述第2圆筒部从前述壁部向后方突出,/n前述排水孔从前述转子的前述第1圆筒部的内侧向外侧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4 JP 2018-1725431.一种旋压式绕线轮,前述旋压式绕线轮能够将钓线向前方放出,其特征在于,
具备绕线轮主体、手柄、卷筒轴、卷筒、转子、排水孔,
前述手柄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前述绕线轮主体,
前述卷筒轴与前述手柄的旋转对应地将前述绕线轮主体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
前述卷筒具有卷线体部、及设置于前述卷线体部的后部而与前述卷线体部的外径相比直径大的裙部,与前述卷筒轴一体地移动,
前述转子相对于前述绕线轮主体能够旋转,具有壁部、第1圆筒部及第2圆筒部,前述壁部与前述裙部的外径相比直径小,供前述卷筒轴沿轴向贯通,前述第1圆筒部从前述壁部向前方突出,至少一部分与前述卷筒的前述裙部在径向上重叠,前述第2圆筒部从前述壁部向后方突出,
前述排水孔从前述转子的前述第1圆筒部的内侧向外侧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落合浩士新妻基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