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退线的渔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466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退线的渔线轮,包括线轮主体和安装于线轮主体上的用于定位渔线的勾套;该线轮主体包括绕线轴,于绕线轴的外围形成有绕线空间;该勾套的内侧面凸设有卡线柱和用于防止渔线脱出的凸点;该卡线柱与凸点之间形成有用于定位渔线的卡线空间;借此,通过于卡线空间内设置凸点的结构设计,使得渔线定位于勾套上时,有明显地顿挫感,可直观地感觉到进线,提高了用户地体验效果,且渔线不易松脱退线,方便使用。

Fishing line wheel against falling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退线的渔线轮
本技术涉及渔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退线的渔线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渔线轮由于绕线轴和渔线的表面都很光滑,为了防止渔线打滑和绕线不紧甚至乱线的现象,通常会在渔线轮上设置固定渔线的固定部,但其存在渔线容易松脱、退线,且绕线时没有顿挫感,不知渔线是否进入等问题。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退线的渔线轮,其有效防止了渔线松脱、退线等情况,绕线时有顿挫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且能知道渔线是否进入固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防退线的渔线轮,包括线轮主体和安装于线轮主体上的用于定位渔线的勾套;该线轮主体包括绕线轴,于绕线轴的外围形成有绕线空间;该勾套的内侧面凸设有卡线柱和用于防止渔线脱出的凸点;该卡线柱与凸点之间形成有用于定位渔线的卡线空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点设置有若干个,若干凸点间距式围绕卡线柱布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勾套的内侧面对应卡线柱的外围凸设有台阶,所述卡线空间形成于台阶与凸点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勾套的内侧面还形成有第一凸条,若干凸点布置于第一凸条两侧,第一凸条与台阶间距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勾套的内侧面的周缘形成有导向斜面,所述凸点位于导向斜面与卡线空间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轮主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卡线柱穿过安装孔并伸入线轮主体的内侧;所述卡线柱上形成有连接通孔,该连接通孔位于线轮主体的内侧,该连接通孔通过一弹性复位元件连接于线轮主体的内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轮主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定位凹槽,该定位凹槽贯通绕线空间;所述勾套位于定位凹槽内,所述卡线空间形成于勾套的内侧面与定位凹槽的槽底面之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卡线空间内设置凸点的结构设计,使得渔线定位于勾套上时,有明显地顿挫感,可直观地感觉到进线,提高了用户地体验效果,且渔线不易松脱退线,方便使用;以及,通过弹性复位元件将勾套和线轮主体连接的结构设计,使得勾套通过弹性复位元件的弹性具备一定的调节性,可使卡线柱相对线轮主体具备一定的伸缩性,从而使得卡线空间具备一定的可调性,以适应不同粗细的渔线,大大提高了适用能力,适用于推广使用。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大致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一的勾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二的勾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线轮主体20、勾套21、卡线柱22、凸点23、卡线空间24、台阶25、第一凸条26、第二凸条27、导向斜面28、连接通孔30、弹性复位元件101、定位凹槽102、绕线轴20′、勾套21′、卡线柱22′、凸点23′、卡线空间24′、台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渔线轮包括线轮主体10和安装于线轮主体10上的用于定位渔线的勾套20;该线轮主体10包括绕线轴102,于绕线轴102的外围形成有绕线空间;该勾套20的内侧面凸设有卡线柱21和用于防止渔线脱出的凸点22;该卡线柱21与凸点22之间形成有用于定位渔线的卡线空间23,该卡线空间23形成于勾套20的内侧面与线轮主体10的外表面之间;所述线轮主体10的外周面形成有定位凹槽101,该定位凹槽101贯通绕线空间;所述勾套20位于定位凹槽101内,所述卡线空间23形成于勾套20的内侧面与定位凹槽101的槽底面之间;优选地,所述凸点2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凸点22间距式围绕卡线柱21布置;此处,通过于卡线空间23内设置凸点22,使得渔线定位于勾套20上时,有明显地顿挫感,可直观地感觉到进线,提高了用户地体验效果,且渔线不易松脱退线,方便使用。还有,所述线轮主体10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卡线柱21穿过安装孔并伸入线轮主体10的内侧;所述卡线柱21上形成有连接通孔28,该连接通孔28位于线轮主体10的内侧,该连接通孔28通过一弹性复位元件30连接于线轮主体10的内侧;所述弹性复位元件30优选采用扭簧,扭簧安装简便,且具备一定的弹性调节能力,当然,也可设置为其他弹性复位元件30,在此,不做赘述。此处,通过弹性复位元件30将勾套20和线轮主体10连接的结构设计,使得勾套20通过弹性复位元件30的弹性具备一定的调节性,可使卡线柱21相对线轮主体10具备一定的伸缩性,从而使得卡线空间23具备一定的可调性,以适应不同粗细的渔线,大大提高了适用能力,适用于推广使用。所述勾套20的内侧面的周缘形成有导向斜面27,所述凸点22位于导向斜面27的与卡线空间23之间,以便于渔线的进入;所述勾套20的内侧面对应卡线柱21的外围凸设有台阶24,所述卡线空间23形成于台阶24与凸点22之间。如图3所示,于实施例一中,所述勾套20的内侧面还形成有第一凸条25,若干凸点22布置于第一凸条25两侧,第一凸条25与台阶24间距设置;所述卡线空间23包括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卡线区、第二卡线区及第三卡线区,所述第一卡线区形成于一侧的凸点22与台阶24之间,所述第二卡线区形成于第一凸条25与台阶24之间,所述第三卡线区形成于另一侧的凸点22与台阶24之间。此处,当其用于较粗的渔线时,渔线将卡在所述第一卡线区、第二卡线区及第三卡线区内;当其用于较细的渔线时,渔线将卡在卡线柱21与台阶24的连接处。如图4所示,于实施例二中,所述卡线柱21′的外围还形成有第二凸条26,该第二凸条26对称式形成于台阶24′的两侧,该第二凸条26自勾套20′的内侧面斜向卡线柱21′的外围延伸至卡线柱21′的中段区域,所述第二凸条26位于卡线空间23′内,所述一侧的第二凸条26与凸点22′之间形成前述第一卡线区,所述台阶24′与凸点22′之间形成前述第二卡线区,所述另一侧的第二凸条26与凸点22′之间形成前述第三卡线区。此处,所述第二凸条26可防止卡线柱21′与线轮主体10上的安装孔配合时有裕度而歪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卡线空间内设置凸点的结构设计,使得渔线定位于勾套上时,有明显地顿挫感,可直观地感觉到进线,提高了用户地体验效果,且渔线不易松脱退线,方便使用;以及,通过弹性复位元件将勾套和线轮主体连接的结构设计,使得勾套通过弹性复位元件的弹性具备一定的调节性,可使卡线柱相对线轮主体具备一定的伸缩性,从而使得卡线空间具备一定的可调性,以适应不同粗细的渔线,大大提高了适用能力,适用于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退线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轮主体和安装于线轮主体上的用于定位渔线的勾套;该线轮主体包括绕线轴,于绕线轴的外围形成有绕线空间;/n该勾套的内侧面凸设有卡线柱和用于防止渔线脱出的凸点;该卡线柱与凸点之间形成有用于定位渔线的卡线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退线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轮主体和安装于线轮主体上的用于定位渔线的勾套;该线轮主体包括绕线轴,于绕线轴的外围形成有绕线空间;
该勾套的内侧面凸设有卡线柱和用于防止渔线脱出的凸点;该卡线柱与凸点之间形成有用于定位渔线的卡线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退线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设置有若干个,若干凸点间距式围绕卡线柱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退线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套的内侧面对应卡线柱的外围凸设有台阶,所述卡线空间形成于台阶与凸点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退线的渔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套的内侧面还形成有第一凸条,若干凸点布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任杜飞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宝熊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