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健器械,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爬行保健者使用的上肢减震器。
技术介绍
在现代工作环境下,人们长期从事办公室文案工作,活动量大幅减少。由此导致的心肺功能不足、颈椎腰椎病等状况多发。从事游泳和慢跑等运动,对改善心肺和脊椎病变有很好的矫正作用,但这两项运动对环境温度、场地或器材要求较高,难以普及。而爬行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爬行运动时,体位的改变可以相应的减轻心脏的压力,手臂的承重加大,直接激发和促进心肺功能的发挥。目前,爬行健身运动以徒手爬行健身为主,但由于人体四肢长度差异导致上肢受力过大,同时对身体的柔韧性也有较高要求,不适合身体虚弱或高龄人群。菲特克洛实业有限公司拥有多项爬行健身器械的专利权,专利技术方案都是通过分别安装在导轨上的上、下肢滑动部件模拟爬行运作。其产品为固定放置的专业器材,不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造价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爬行运行使用的减震器,它适用人群广、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器械增加上肢长度,同时对上肢受力情况进行显示,方便调整爬行姿态和运动强度。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所述的减震器,其下部为弧形的减震簧片,减震簧片的上端与主支撑杆连接,主支撑杆上端与环形臂环连接;主支撑杆为平行的两根,它与减震簧片的连接部位于减震簧片的上端口的两侧,主支撑杆为弧形并与减震簧片平滑过渡,两部件整体呈“S”形;“S”形的上端口指向为减震器使用时的前进方向;在主支撑杆中部连接有水平的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其下部为弧形的减震簧片(6),减震簧片的上端与主支撑杆(8)连接,主支撑杆(8)上端与环形臂环(1)连接;主支撑杆(8)为平行的两根,它与减震簧片的连接部位于减震簧片的上端口的两侧,主支撑杆(8)为弧形并与减震簧片(6)平滑过渡,两部件整体呈“S”形;“S”形的上端口指向为减震器使用时的前进方向;在主支撑杆(8)中部连接有水平的掌托(3),掌托(3)向减震器前进方向延伸并固定于副支撑杆(2)上,副支撑杆(2)上端与支撑杆(8)连接,下端与减震簧片(6)连接,副支撑杆(2)为平行的两根且呈与主支撑杆(8)反向的弧度;在掌托(3)下方两个副支撑杆间固定有指托(4),指托(4)弯曲呈波浪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其下部为弧形的减震簧片(6),减震簧片的上端与主支撑杆(8)连接,主支撑杆(8)上端与环形臂环(1)连接;主支撑杆(8)为平行的两根,它与减震簧片的连接部位于减震簧片的上端口的两侧,主支撑杆(8)为弧形并与减震簧片(6)平滑过渡,两部件整体呈“S”形;“S”形的上端口指向为减震器使用时的前进方向;在主支撑杆(8)中部连接有水平的掌托(3),掌托(3)向减震器前进方向延伸并固定于副支撑杆(2)上,副支撑杆(2)上端与支撑杆(8)连接,下端与减震簧片(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