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及软包电芯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98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包及软包电芯模组,其中,该软包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单元,各所述电芯单元均包括两个以上的软包电芯和两个单元框架,两所述单元框架能够对接,以固定同一所述电芯单元的各所述软包电芯。采用这种结构,每一个电芯单元均可以包括多个软包电芯,各软包电芯进行层叠能够提高自身的结构强度,再加上单元框架的固定补强作用,使得上述模组在利用软包电芯重量轻、防爆性能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的同时,能够弥补软包电芯结构强度不足的缺陷,更有利于软包电芯的推广使用。

A battery pack and soft pack cel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包及软包电芯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及软包电芯模组。
技术介绍
软包电芯由于重量轻、防爆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已在市场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封装材料较软,导致自身的结构强度较低,无法直接在电池模组内进行组装。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及软包电芯模组,其中,该软包电芯模组可以提高软包电芯强度,以满足组装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软包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单元,各所述电芯单元均包括两个以上的软包电芯和两个单元框架,两所述单元框架能够对接,以固定同一所述电芯单元的各所述软包电芯。采用这种结构,每一个电芯单元均可以包括多个软包电芯,各软包电芯进行层叠能够提高自身的结构强度,再加上单元框架的固定补强作用,使得上述模组在利用软包电芯重量轻、防爆性能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的同时,能够弥补软包电芯结构强度不足的缺陷,更有利于软包电芯的推广使用。可选地,两所述单元框架中的一者设有卡勾,另一者设有卡扣,两所述单元框架通过所述卡勾、所述卡扣进行连接;两所述单元框架所形成组合件的两端均设有过孔,组装状态下,所述软包电芯的极耳能够自相应所述过孔伸出。可选地,同一所述电芯单元的相邻两所述软包电芯之间设有膨胀吸收层。可选地,相邻两所述电芯单元之间设有散热片,且每一所述电芯单元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散热片,各所述电芯单元包括两个所述软包电芯。可选地,所述散热片通过胶粘剂和与其相邻的所述软包电芯相连,且所述散热片还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单元框架相连。可选地,相邻两所述电芯单元中,一者设有第一对位块,另一者设有第一对接位,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一对位块能够插接于第一所述对接位,以定位相邻两所述电芯单元。可选地,还包括走线板,所述走线板安装于各所述电芯单元组合形成的电芯模块的两端,以固连各所述电芯单元,且所述走线板设有绝缘分隔筋,以将相邻两所述电芯单元的极耳分隔开。可选地,还包括汇流排和温度监测部件,所述汇流排安装于所述走线板,能够与相应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温度监测部件用于监测所述汇流排的温度;还包括绝缘端盖,所述绝缘端盖盖设于所述走线板,至少一侧的所述绝缘端盖设有电极端子和极位保护盖。可选地,还包括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绝缘端盖中,一者设有第二对位块,另一者设有第二对接位;还包括U型外壳,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对位块能够插接于所述第二对接位,以定位所述端板、所述绝缘端盖,所述U型外壳罩设于所述电芯模块,并与两所述端板相连,且所述U型外壳的内壁还与所述电芯模块相连;所述软包电芯模组的底面设有绝缘导热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多个模组,至少一个所述模组为上述的软包电芯模组。由于上述的软包电芯模组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软包电芯模组的电池包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软包电芯模组的电芯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芯单元中各部件与散热片、胶粘剂层的相对位置图;图3为相邻两个电芯单元对接处的局部视图;图4为电芯模块与走线板、绝缘端盖的连接结构图;图5为绝缘端盖与端板、U型外壳的连接结构图;图6为U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芯模块、11电芯单元、111软包电芯、111a极耳、112单元框架、112a卡勾、112b卡扣、112c过孔、112d第一对位块、112e第一对接位、113膨胀吸收层、12散热片、13胶粘剂层;2走线板;3绝缘端盖、31电极端子、32极位保护盖、33第二对位块;4端板、41第二对接位;5U型外壳、51突出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请参考图1-6,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软包电芯模组的电芯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芯单元中各部件与散热片、胶粘剂层的相对位置图,图3为相邻两个电芯单元对接处的局部视图,图4为电芯模块与走线板、绝缘端盖的连接结构图,图5为绝缘端盖与端板、U型外壳的连接结构图,图6为U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软包电芯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单元11,各电芯单元11均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软包电芯111和两个单元框架112,两单元框架112能够对接,以固定同一电芯单元11的各软包电芯111。采用这种结构,每一个电芯单元11均可以包括多个软包电芯111,各软包电芯111进行层叠能够提高自身的结构强度,再加上单元框架112的固定补强作用,使得上述模组在利用软包电芯111重量轻、防爆性能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的同时,能够弥补软包电芯111结构强度不足的缺陷,更有利于软包电芯111的推广使用。两单元框架112之间可以采用焊接、铆接等固定连接方式进行对接,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进行对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如螺纹连接、卡接等,以方便拆装。以卡接为例,如图2所示,两单元框架112中的一者可以设有卡勾112a,另一者可以设有卡扣112b,该卡扣112b上具体可以形成有卡孔或者卡槽,两单元框架112可以通过卡勾112a、卡扣112b进行连接;这里,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卡勾112a、卡扣112b的数量以及分布位置,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保证两单元框架112的可靠连接即可。请继续参考图1,两单元框架112对接所形成的组合件的两端均可以设有过孔112c,组装状态下,软包电芯111的极耳111a能够自相应过孔112c中伸出。而自同一端的过孔112c伸出的各极耳111a可以相连,也可以不相连,具体与模组内部各软包电芯111之间的串并联状态有关,在此不作限定。过孔112c可以为两个单元框架112对接后才形成,详细而言,在一种方案中,两个单元框架112上均可以设有一个缺口槽,组装时,两缺口槽可以对接,以形成周向封闭的过孔112c,这种方案也即附图1中的方案;在另一种方案中,两个单元框架112可以仅有一者形成缺口槽,组装时,未设置缺口槽的单元框架112可以作为封边,以对缺口槽的槽口进行封堵,进而可形成周向封闭的过孔112c。或者,上述的过孔112c也可以单独形成于某一个单元框架112上,此时,可以是仅有一个单元框架112设有过孔112c,也可以是两个单元框架112均设有过孔112c,具体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同一电芯单元11的相邻两软包电芯111之间还可以设有膨胀吸收层113,该膨胀吸收层113具体可以为泡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包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芯单元(11),各所述电芯单元(11)均包括两个以上的软包电芯(111)和两个单元框架(112),两所述单元框架(112)能够对接,以固定同一所述电芯单元(11)的各所述软包电芯(1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芯单元(11),各所述电芯单元(11)均包括两个以上的软包电芯(111)和两个单元框架(112),两所述单元框架(112)能够对接,以固定同一所述电芯单元(11)的各所述软包电芯(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包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单元框架(112)中的一者设有卡勾(112a),另一者设有卡扣(112b),两所述单元框架(112)通过所述卡勾(112a)、所述卡扣(112b)进行连接;
两所述单元框架(112)所形成组合件的两端均设有过孔(112c),组装状态下,所述软包电芯(111)的极耳(111a)能够自相应所述过孔(112c)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包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电芯单元(11)的相邻两所述软包电芯(111)之间设有膨胀吸收层(1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包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电芯单元(11)之间设有散热片(12),且每一所述电芯单元(11)的两侧均设有所述散热片(12),各所述电芯单元(11)包括两个所述软包电芯(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软包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2)通过胶粘剂和与其相邻的所述软包电芯(111)相连,且所述散热片(12)还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单元框架(11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软包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电芯单元(11)中,一者设有第一对位块(112d),另一者设有第一对接位(112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朱彤马腾飞匡硕刘博渊
申请(专利权)人: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