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国华专利>正文

电池承座及应用该电池承座的发光假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298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4:04
一种电池承座及应用该电池承座的发光假饵,该发光假饵具有一假饵本体及一设于该假饵本体内的发光模块,该发光模块包含一发光组件及一连接该发光组件并提供该发光组件电力的供电模块,该供电模块选择性以一充电电池或一电池模块提供电力,该电池模块是由至少一一次性电池与一电池承座所组成,该电池承座包含一尺寸与该充电电池相同的壳体及设置于该壳体内的电力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该电池承座令使用者可以根据实施需求选择以该电池模块或是以该充电电池提供该发光组件电力,解决了现有发光假饵仅能以单一种电池提供电力的问题。

The battery holder and the luminous decoy applied to the battery hol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承座及应用该电池承座的发光假饵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承座及应用该电池承座的发光假饵,尤指一种尺寸与一充电电池相同的电池承座,以及一种应用该电池承座的发光假饵。
技术介绍
现今所使用的发光假饵,主要是利用鱼类具有趋光性,当鱼类看见发光假饵所发出的光芒后会误认为有可觅食的生物,而向发光假饵聚集成群。然,现有发光假饵多搭配一次性干电池使用,使用者无法根据实施需求选择以较为环保的充电电池或是较为方便的一次性干电池提供该发光元件所需的电力,如此一来,将使现有发光假饵于使用上有较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发光假饵仅能以单一种电池提供电力所衍生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承座,搭配至少一一次性电池实施以构成一能够装于一发光假饵内的电池模块,该发光假饵能够选择性地提供该电池模块或一充电电池装设其中,该充电电池具有一第一尺寸,该一次性电池具有二电极,其中,该电池承座包含:一壳体,具有一与该第一尺寸相同的第二尺寸,该壳体包含一转接部以及一连接该转接部并提供该一次性电池选择性置入的承放部;以及一电力组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包含一设于该转接部的电路板、一设于该电路板并面对该承放部以于该一次性电池置入时接触该二电极其中之一的第一导电端子、一连接于该电路板并延伸至该承放部远离该电路板一端且于该一次性电池置入时接触该二电极其中另一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二设于该电路板一侧并突出该壳体且分别与该第一导电端子及该第二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输出端子。上述的电池承座,其中该壳体具有二位于该转接部并分别提供该二输出端子穿出的通孔。上述的电池承座,其中该壳体具有一底壳以及一对应该底壳设置的半壳,该底壳与该半壳产生组接的部分形成该转接部,该底壳未与该半壳产生组接的部分形成该承放部,该底壳具有二位于该转接部的第一缺口,该半壳具有二位于该转接部并分别对应其中一该第一缺口以形成该二通孔的第二缺口。上述的电池承座,其中该壳体具有一底壳以及一对应该底壳设置的半壳,该底壳与该半壳产生组接的部分形成该转接部,该底壳未与该半壳产生组接的部分形成该承放部。上述的电池承座,其中该底壳与该半壳分别成形有多个位于该底壳与该半壳组接处的组装部以及多个位于该底壳与该半壳组接处并分别供其中一该组装部置入的组装孔。上述的电池承座,其中该底壳与该半壳分别成形有一位于该转接部并用于固定该电池承座的滑槽。上述的电池承座,其中该底壳成形有至少一限制该电路板活动范围的限制块。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光假饵,其包含:一假饵本体;以及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假饵本体内,该发光模块包含一发光组件以及一连接该发光组件并提供该发光组件电力的供电模块,该供电模块选择性以一充电电池或一电池模块提供电力,该电池模块是由至少一具有二电极的一次性电池与一电池承座所组成,该电池承座包含一壳体以及一设置于该壳体内的电力组件,该壳体包含一转接部以及一连接该转接部并提供该一次性电池选择性置入的承放部,该电力组件包含一设于该转接部的电路板、一设于该电路板并面对该承放部以于该一次性电池置入时接触该二电极其中之一的第一导电端子、一连接于该电路板并延伸至该承放部远离该电路板一端且于该一次性电池置入时接触该二电极其中另一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二设于该电路板一侧并突出该壳体且分别与该第一导电端子及该第二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输出端子。通过本技术前述所揭,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本技术该壳体的该第二尺寸与该充电电池的该第一尺寸相同,令使用者得以将该电池模块置入该假饵本体内取代该充电电池以提供该发光组件电力,也就是说,本技术该发光假饵令使用者可根据实施需求选择以该电池模块或是以该充电电池提供该发光组件电力,解决了现有发光假饵仅能以单一种电池提供电力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电池承座搭配一次性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电池承座搭配一次性电池的立体分解图;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电池承座搭配一次性电池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4,本技术一实施例电池承座搭配一次性电池的剖面示意图;图5,本技术一实施例发光假饵搭配电池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100............发光假饵10.............电池承座11.............壳体110.............转接部111.............承放部112.............通孔113.............底壳114.............半壳115.............第一缺口116.............第二缺口117.............组装部118.............组装孔119.............滑槽120.............限制块13.............电力组件131.............电路板132.............第一导电端子133.............第二导电端子134.............输出端子20.............一次性电池21、22...........电极23.............胶膜30.............电池模块40.............发光组件41.............发光体42.............发光电路板50.............发光模块60.............假饵本体61.............第一外壳62.............第二外壳63.............螺纹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发光模块的发光假饵100以及一应用于该发光假饵100的电池承座10,该电池承座10可搭配至少一一次性电池20组成一电池模块30,该一次性电池20具有二电极(21、22),又,该发光假饵100可选择性提供一充电电池(图中未示)或该电池模块30置入其中以提供该发光假饵100发出光线时所需的电力。进一步地,该充电电池具有一第一尺寸,该电池承座10包含一具有一第二尺寸的壳体11,该第一尺寸与该第二尺寸相同,再者,该壳体11具有一转接部110以及一连接该转接部110的承放部111,该承放部111提供该一次性电池20选择性置入。又,该转接部110的截面呈一圆形状,而该承放部111的截面呈一半圆形状,该承放部111由该转接部110一面延伸令该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承座,搭配至少一一次性电池实施以构成一能够装于一发光假饵内的电池模块,该发光假饵能够选择性地提供该电池模块或一充电电池装设其中,该充电电池具有一第一尺寸,该一次性电池具有二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承座包含:/n一壳体,具有一与该第一尺寸相同的第二尺寸,该壳体包含一转接部以及一连接该转接部并提供该一次性电池选择性置入的承放部;以及/n一电力组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包含一设于该转接部的电路板、一设于该电路板并面对该承放部以于该一次性电池置入时接触该二电极其中之一的第一导电端子、一连接于该电路板并延伸至该承放部远离该电路板一端且于该一次性电池置入时接触该二电极其中另一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二设于该电路板一侧并突出该壳体且分别与该第一导电端子及该第二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输出端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承座,搭配至少一一次性电池实施以构成一能够装于一发光假饵内的电池模块,该发光假饵能够选择性地提供该电池模块或一充电电池装设其中,该充电电池具有一第一尺寸,该一次性电池具有二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承座包含:
一壳体,具有一与该第一尺寸相同的第二尺寸,该壳体包含一转接部以及一连接该转接部并提供该一次性电池选择性置入的承放部;以及
一电力组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包含一设于该转接部的电路板、一设于该电路板并面对该承放部以于该一次性电池置入时接触该二电极其中之一的第一导电端子、一连接于该电路板并延伸至该承放部远离该电路板一端且于该一次性电池置入时接触该二电极其中另一的第二导电端子以及二设于该电路板一侧并突出该壳体且分别与该第一导电端子及该第二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的输出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承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二位于该转接部并分别提供该二输出端子穿出的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承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底壳以及一对应该底壳设置的半壳,该底壳与该半壳产生组接的部分形成该转接部,该底壳未与该半壳产生组接的部分形成该承放部,该底壳具有二位于该转接部的第一缺口,该半壳具有二位于该转接部并分别对应其中一该第一缺口以形成该二通孔的第二缺口。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承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底壳以及一对应该底壳设置的半壳,该底壳与该半壳产生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国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