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装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65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叶轮装配模具,属于自动化生产线技术领域。它解决了传统叶轮装配模具拆卸维护不便且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本叶轮装配模具包括模具支架和设置于模具支架内的模具,模具底部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模具旋转,模具上设有叶片定位转盘、前片托料盘和中盘定位盘,叶片定位转盘用于旋转定位模具前片托料盘用于支撑和定位前片,中盘定位盘用于固定和支撑中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放置前片和中盘时可快速定位,相比传统单模具结构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定位精确,模具四周和上方无机器遮挡有利于后期维护拆卸。

A kind of impeller assembly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轮装配模具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生产线
,特别涉及一种叶轮装配模具。
技术介绍
多翼式离心风机是离心风机的一种,也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通风机,因为该种风机采用的叶轮为多翼式风叶,工作原理和离心风机一样,故而很通俗形象的称为多翼式离心风机,其叶轮的结构通常包括有依次间隔设置的沿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叶片,以及分别设置于环形分布叶片顶部的上前片和设置于环形分布叶片底部的下前片还有设置于中间的中盘。目前上述这种叶轮的叶片的传统安装过程大多是先做成一片片的叶片,将下前片和中盘装在模具上,模具开始旋转同时将叶片插入到下前片上,最后套上上前片用机器将端部压弯。然而传统机器的模具不能很好地对中盘以及前片进行精确定位,定位精度不高,只是依靠模具上的叶片定位槽进行定位。现有机器在模具底部设置光电检测开关和多个气缸配合的定位机构来实现模具的精确定位,此结构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成本较高,往往光电检测开关故障就会导致无法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定位精度高且结构简单的叶轮装配模具。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叶轮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支架和设置于模具支架内的模具,所述的模具底部设有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模具旋转,所述的模具上设有叶片定位转盘、前片托料盘和中盘定位盘,所述的叶片定位转盘用于旋转定位模具,所述的前片托料盘用于支撑和定位前片,所述的中盘定位盘用于固定和支撑中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片定位转盘、前片托料盘和中盘定位盘能够快速对中盘和前片进行定位并安装,插片时,模具通过自转配合插片机构插片;压铆时,模具通过自转配合压铆机构铆接。相比传统模具定位效率更高,结构也更加简单,拆卸维护时只需拆开模具支架直接插下更换模具即可,无任何阻碍操作的设备和结构,操作方便,维护成本低。在上述的一种叶轮装配模具中,所述的叶片定位转盘上还设有中盘定位柱和叶片定位槽,所述的中盘定位柱用于对中盘进行定位,所述的叶片定位槽用于对叶片进行定位。在上述的一种叶轮装配模具中,所述的前片托料盘上还设有前片定位槽,所述的前片定位槽用于定位前片。在上述的一种叶轮装配模具中,所述的中盘定位盘上还设有气缸安装孔,所述的模具支架上还设有两个气缸锁紧装置,所述的气缸锁紧装置穿过气缸安装孔锁紧中盘。在上述的一种叶轮装配模具中,所述的驱动装置为直接驱动马达。在上述的一种叶轮装配模具中,所述的模具旋转时有均匀的六十个工作位置。在上述的一种叶轮装配模具中,所述的模具支架上还设有叶轮顶出支架,所述的叶轮顶出支架用于配合顶出机构取出加工完成的叶轮。在上述的一种叶轮装配模具中,所述的模具支架上还设有铆接缺口,所述的铆接缺口用于铆接机构铆接叶片。在上述的一种叶轮装配模具中,所述的模具支架高度低于模具,所述的模具支架表面设有多处开口,所述的开口用于观察叶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叶轮装配模具结构简单,放置前片和中盘时可快速定位,且可同时加工多个叶轮相比传统单模具结构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定位精确,同时模具四周和上方无机器遮挡有利于后期维护拆卸,可配合多种自动化加工机械组成自动化生产线,兼容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等轴侧示意图。图中,1、模具支架;2、模具;3、铆接缺口;21、叶片定位转盘;22、前片托料盘;23、中盘定位盘;24、气缸锁紧装置;25、驱动装置;26、叶轮顶出支架;211、中盘定位柱;212、叶片定位槽;221、前片定位槽;231、气缸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如图1至2所示,本叶轮装配模具2包括模具支架1和设置于模具支架1内的模具2,模具2底部设有驱动装置25,驱动装置25能够驱动模具2旋转,模具2上设有叶片定位转盘21、前片托料盘22和中盘定位盘23,叶片定位转盘21用于旋转定位模具2前片托料盘22用于支撑和定位前片,中盘定位盘23用于固定和支撑中盘。进一步细说,叶片定位转盘21上还设有中盘定位柱211和叶片定位槽212,中盘定位柱211用于对中盘进行定位,叶片定位槽212用于对叶片进行定位。本装置为叶轮中盘和上下前片以及叶片提供精确的机械定位同时可防止叶轮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位移,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进一步细说,前片托料盘22上还设有前片定位槽221,前片定位槽221用于定位前片。进一步细说,中盘定位盘23上还设有气缸安装孔231,模具支架1上还设有两个气缸锁紧装置24,气缸锁紧装置24穿过气缸安装孔231锁紧中盘。通过气缸锁紧装置24可避免每次使用紧固件来固定和拆卸叶轮,减少人工成本和加工时间进一步细说,驱动装置25为直接驱动马达。直接驱动马达具有大力矩的优点,又由于采用直接连接方式,减少了由于机械结构产生的定位误差,使得工艺精度得以保证。进一步细说,模具2旋转时有均匀的六十个工作位置。六十个工位可以提供精准定位,同时均匀的工作位置有利于程序控制。进一步细说,为了方便取料,模具支架1上还设有叶轮顶出支架26,叶轮顶出支架26用于配合顶出机构取出加工完成的叶轮。进一步细说,为了方便铆接机构进行铆接,模具支架1上还设有铆接缺口3,铆接缺口3用于铆接机构铆接叶片。进一步细说,为了使铆接机构能够成功铆接上下前片,同时易于观察叶轮装配情况,模具支架1高度低于模具2,模具支架1表面设有多处开口,开口用于观察叶轮。通过片定位转盘、前片托料盘22和中盘定位盘23能够快速对中盘和前片进行定位并安装,插片时,模具2通过自转配合插片机构插片;压铆时,铆接机构通过铆接缺口3伸入模具2对叶片进行铆接,模具2通过自转配合压铆机构铆接;取料时,通过叶轮顶出支架26配合顶出机构取出加工完成的叶轮。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模具支架1、模具2、铆接缺口3、叶片定位转盘21、前片托料盘22、中盘定位盘23、气缸锁紧装置24、驱动装置25、叶轮顶出支架26、中盘定位柱211、叶片定位槽212、前片定位槽221、气缸安装孔23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轮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支架(1)和设置于模具支架(1)内的模具(2),所述的模具(2)底部设有驱动装置(25),所述的驱动装置(25)能够驱动模具(2)旋转,所述的模具(2)上设有叶片定位转盘(21)、前片托料盘(22)和中盘定位盘(23),所述的叶片定位转盘(21)用于旋转定位模具(2),所述的前片托料盘(22)用于支撑和定位前片,所述的中盘定位盘(23)用于固定和支撑中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轮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支架(1)和设置于模具支架(1)内的模具(2),所述的模具(2)底部设有驱动装置(25),所述的驱动装置(25)能够驱动模具(2)旋转,所述的模具(2)上设有叶片定位转盘(21)、前片托料盘(22)和中盘定位盘(23),所述的叶片定位转盘(21)用于旋转定位模具(2),所述的前片托料盘(22)用于支撑和定位前片,所述的中盘定位盘(23)用于固定和支撑中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定位转盘(21)上还设有中盘定位柱(211)和叶片定位槽(212),所述的中盘定位柱(211)用于对中盘进行定位,所述的叶片定位槽(212)用于对叶片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装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片托料盘(22)上还设有前片定位槽(221),所述的前片定位槽(221)用于定位前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明潘利锋潘斌超胡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金浪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