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层叠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43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5:11
多层层叠薄膜,其具有:包含第1树脂的第1层和包含第2树脂的第2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层叠结构、及与该多层层叠结构接触的厚膜层,前述多层层叠结构具有:以具有1个第1层和1个第2层的重复单元的物理厚度计的层厚度分布,该层厚度分布具有厚度单调增加区域和薄层区域,前述薄层区域为如下区域:具有至少3个重复单元,将薄层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设为L2,与厚度单调增加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L1的比L2/L1为0.85以下,并且将薄层区域的平均厚度设为A2,与厚度单调增加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L1的比A2/L1为0.70以下,前述薄层区域位于厚度单调增加区域的厚度较厚的一侧,而且以与厚膜层接触的方式存在。

Multilayer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层层叠薄膜
本公开涉及多层层叠薄膜。
技术介绍
将折射率低的层(低折射率层)和高的层(高折射率层)交替多个层叠而成的多层层叠薄膜能够制成通过层间的结构的光干涉而选择性地将特定波长的光反射或透射的光学干涉薄膜。对于这样的多层层叠薄膜,通过使各层的膜厚沿厚度方向逐渐变化、或贴合具有不同反射峰的薄膜,能够遍及宽波长范围而反射或透射光,也能够得到与使用了金属的薄膜同等高的反射率,也可以作为金属光泽薄膜、反射镜使用。进而已知,通过对这样的多层层叠薄膜在1个方向进行拉伸,也能够作为仅将特定的偏光成分反射的反射偏光薄膜使用,能够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的亮度改善构件等(专利文献1~4等)。例如发现了,将专利文献2等中记载的聚乙烯-2,6-萘二羧酸酯(以下,有时称为2,6-PEN。)用于高折射率层,将热塑性弹性体、对苯二甲酸进行30mol%共聚而成的PEN用于低折射率层的多层层叠薄膜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单轴拉伸方向的层间的折射率差从而提高P偏光(与包括单轴拉伸方向的入射面平行的偏光)的反射率,另一方面减小在薄膜面内方向与前述单轴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层间的折射率差从而提高S偏光(与包括单轴拉伸方向的入射面垂直的偏光)的透射率,由此表现了一定水平的偏光性能。另外,对于这样的多层层叠薄膜,为了使薄膜的厚度为处理性良好的厚度等,有时具有厚膜层(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6850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平9-5068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平9-506984号公报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01/47711号小册子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2516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于以往研究的多层层叠薄膜,有时层间的密合性不充分,例如存在如下问题:在进行后加工等时因施加应力等原因而在层间发生剥离。关于所述剥离,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等的研究,发现:特别是具有厚膜层的情况下,多层结构部分与厚膜层容易发生剥离,从而着眼于此。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层间密合性得以改善的多层层叠薄膜。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多层结构部分中的单调增加区域的、膜厚较厚的一侧和较薄的一侧,层间密合性不同,并着眼于应力缓和功能,发现,在层间密合性差的一侧,通过使应力缓和容易,从而层间密合性也改善,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方案。1.一种多层层叠薄膜,其具有:包含第1树脂的第1层和包含第2树脂的第2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层叠结构、及与该多层层叠结构接触的厚膜层,前述多层层叠结构具有:以具有1个第1层和1个第2层的重复单元的物理厚度计的层厚度分布,该层厚度分布具有厚度单调增加区域和薄层区域,前述薄层区域为如下区域:具有至少3个重复单元,将薄层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设为L2,与厚度单调增加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L1的比L2/L1为0.85以下,并且将薄层区域的平均厚度设为A2,与厚度单调增加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L1的比A2/L1为0.70以下,前述薄层区域位于厚度单调增加区域的厚度较厚的一侧,而且以与厚膜层接触的方式存在。2.根据上述1所述的多层层叠薄膜,其中,上述薄层区域的最大厚度L2与上述厚度单调增加区域的最小厚度S1的比L2/S1超过1.0。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多层层叠薄膜,其中,上述第1层为双折射性,上述第2层为各向同性,通过所述层的光学干涉,能反射波长处于380~780nm的光。4.一种亮度改善构件,其使用了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薄膜。5.一种液晶显示器用偏光板,其使用了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层叠薄膜。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层间密合性得以改善的多层层叠薄膜。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例如用作要求偏光性能的亮度改善构件、反射型偏光板等的情况下,不易因与其他构件的贴合、向液晶显示器的组装、使用时等施加的外力而发生层间剥离,因此能提供可靠性更高的亮度改善构件、液晶显示器用偏光板等。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层叠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多层层叠结构的层厚度分布的一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各构成进行详细叙述。[多层层叠薄膜]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层叠薄膜具有:主要由第1树脂形成的第1层和主要由第2树脂形成的第2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层叠结构。在本公开中,“主要由……形成”是指在各层中包含树脂。具体而言,是指树脂相对于各层的总质量占70质量%以上,优选占80质量%以上、更优选占90质量%以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作为表现由第1层和第2层带来的光的干涉效果那样的方式,可以采用在任意波长区域能反射的方式。该情况下,优选使第1层为双折射性、使第2层为各向同性。另外,在干涉效果表现方面,层叠数合计优选设为30层以上。为了设为这样的反射特性,多层层叠结构优选具有如下结构:主要由第1树脂形成且膜厚为10~1000nm的双折射性的第1层与主要由第2树脂形成且膜厚为10~1000nm的各向同性的第2层以合计30层以上沿厚度方向交替层叠而成的结构。另外,该情况下,对于构成各层的树脂,在后面叙述详细情况,只要能形成双折射性的层及各向同性的层,就没有特别限制。从容易制造薄膜的观点出发,均优选热塑性树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对于纵向、横向、厚度方向的折射率,将最大与最小的差为0.1以上者记为双折射性,将不足0.1者记为各向同性。进而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层叠薄膜具有与前述多层层叠结构接触的厚膜层。多层层叠结构中,由于各层的厚度影响光学特性,因此存在要求光学特性的情况下,不能随便地变更各层的厚度。因此,通过具有厚膜层,能够增厚作为多层层叠薄膜的整体的厚度、例如改善处理性等。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层叠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中,多层层叠结构3与厚膜层1、2接触。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多层层叠薄膜通过具有各种各样的光学厚度的第1层及第2层,从而能反射宽波长范围的光。这是因为:反射波长起因于构成多层层叠薄膜的各层的光学厚度。通常多层层叠薄膜的反射波长由下述(式1)表示。λ=2(n1×d1+n2×d2)(式1)上式中,λ表示反射波长(nm),n1、n2各自表示第1层、第2层的折射率,d1、d2各自表示第1层、第2层的物理厚度(nm)。鉴于上述,可以形成能广泛地反射波长处于380~780nm的光的层厚度分布。例如,可以以增加单调增加区域中的厚度范围从而反射宽波长范围的光的方式来设计,也可以以在所述单调增加区域反射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在其他区域反射除所述特定波长范围以外的光从而作为整体反射宽波长范围的光的方式来设计。对于增加单调增加区域中的厚度范围,例如,可以将单调增加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以物理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层叠薄膜,其具有:包含第1树脂的第1层和包含第2树脂的第2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层叠结构、及与该多层层叠结构接触的厚膜层,/n所述多层层叠结构具有:以具有1个第1层和1个第2层的重复单元的物理厚度计的层厚度分布,该层厚度分布具有厚度单调增加区域和薄层区域,/n所述薄层区域为如下区域:具有至少3个重复单元,将薄层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设为L2,与厚度单调增加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L1的比L2/L1为0.85以下,并且将薄层区域的平均厚度设为A2,与厚度单调增加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L1的比A2/L1为0.70以下,/n所述薄层区域位于厚度单调增加区域的厚度较厚的一侧,而且以与厚膜层接触的方式存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07 JP 2017-1337031.一种多层层叠薄膜,其具有:包含第1树脂的第1层和包含第2树脂的第2层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层叠结构、及与该多层层叠结构接触的厚膜层,
所述多层层叠结构具有:以具有1个第1层和1个第2层的重复单元的物理厚度计的层厚度分布,该层厚度分布具有厚度单调增加区域和薄层区域,
所述薄层区域为如下区域:具有至少3个重复单元,将薄层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设为L2,与厚度单调增加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L1的比L2/L1为0.85以下,并且将薄层区域的平均厚度设为A2,与厚度单调增加区域中的重复单元的最大厚度L1的比A2/L1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瀬周东條光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薄膜解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