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阀、液压减振器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86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阀、液压减振器及轨道车辆。该底阀包括底阀座、单向阀座、单向阀芯、单向阀弹簧,底阀座设有第一油液通道,单向阀弹簧、单向阀芯和单向阀座依次设置于第一油液通道中,单向阀座的外侧壁与第一油液通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单向阀座设有沿轴向贯通的油液通孔,单向阀座面向单向阀芯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锥面,单向阀芯设有与第一密封锥面相适配的第二密封锥面,单向阀弹簧的第一端与单向阀芯连接,单向阀弹簧的第二端与配合孔的内侧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底阀,在关闭状态时密封效果更好,在打开状态时保证液压油单向流通,因此性能更加稳定。

Bottom valve, hydraulic damper and rail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阀、液压减振器及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底阀、液压减振器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液压减振器是铁路客车、动车、地铁、城轨等轨道交通装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直接影响着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和列车动力学性能,减振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乘客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其中,底阀作为液压减振器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底阀的密封性能将直接影响液压减振器的性能。然而,现有液压减振器的底阀,存在密封不可靠、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阀、液压减振器及轨道车辆,解决现有液压减振器的底阀存在的密封不可靠、性能不稳定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底阀,包括底阀座、单向阀座、单向阀芯、单向阀弹簧,所述底阀座设有第一油液通道,所述第一油液通道沿轴向贯通所述底阀座,所述单向阀弹簧、所述单向阀芯和所述单向阀座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中;所述单向阀座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单向阀座设有沿轴向贯通的油液通孔,所述油液通孔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相连通;所述单向阀座面向所述单向阀芯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锥面,所述单向阀芯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锥面相适配的第二密封锥面;所述单向阀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单向阀芯连接,所述单向阀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的内侧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芯面向所述单向阀座的一端设有导向杆,所述单向阀座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导向孔中,且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具体地,所述第一油液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具体地,所述单向阀座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在所述单向阀座与所述螺纹孔之间设有螺纹紧固胶;所述单向阀芯的外圈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且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具体地,所述单向阀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台阶抵触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阀座设有第二油液通道,所述第二油液通道的一端穿过所述底阀座的侧壁,所述第二油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油液通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底阀座的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密封垫。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减振器,包括所述的底阀。进一步地,还包括活塞杆、导向套、内置阻尼阀、内油缸、外油缸、内置单向阀和活塞,所述外油缸设置于所述内油缸外部,所述内油缸的一端设有导向套,所述内油缸的另一端设有所述底阀;所述内油缸内设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内油缸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活塞相连;所述活塞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油路,所述内置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路上;所述导向套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外油缸的第二油路,所述内置阻尼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油路上;所述底阀的第一油液通道能够连通所述外油缸和所述第二腔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所述的液压减振器。(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底阀,通过在底阀座上设置沿轴向贯通的第一油液通道,在第一油液通道中设置单向阀弹簧、单向阀芯和单向阀座,将单向阀座与第一油液通道密封连接,在单向阀座上设置与第一油液通道相连通的油液通孔。当底阀处于关闭状态时,在单向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单向阀芯的第二密封锥面与单向阀座的第一密封锥面密封接触,从而有效防止液压油从第一密封锥面与第二密封锥面之间的间隙进入油液通孔。当液压油从油液通孔流向第二密封锥面时,在液压油的推力作用下,可以推动单向阀芯的第二密封锥面与单向阀座的第一密封锥面分离,进而使得液压油从油液通孔流向第一油液通道。由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阀,在关闭状态时密封效果更好,在打开状态时保证液压油能够单向流通,因此性能更加稳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减振器,由于采用所述的底阀,该底阀作为液压减振器中控制内油缸与外油缸之间液压油进行单向流动的元件,由于该底阀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因此使得该液压减振器通的工作性能更加稳定、可靠,同时能够有效延长液压减振器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车辆,由于采用所述的液压减振器,使得轨道车辆运行更加稳定、可靠,提升了轨道车辆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阀的第一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阀的第二轴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阀的关闭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阀的开启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液压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阀座;101:第一油液通道;1011:第一通孔;1012:第二通孔;1013:第三通孔;1014:螺纹孔;1015:第一台阶;1016:第二台阶;102:第二油液通道;103:凹槽;104:密封垫;2:单向阀座;201:油液通孔;202:第一密封锥面;203:导向孔;3:单向阀芯;301:第二密封锥面;302:导向杆;4:单向阀弹簧;5:活塞杆;6:导向套;7:内置阻尼阀;8:内油缸;801:第一腔室;802:第二腔室;9:外油缸;10:内置单向阀;11:活塞;12:底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底阀,包括底阀座1、单向阀座2、单向阀芯3、单向阀弹簧4。底阀座1设有第一油液通道101,第一油液通道101沿轴向贯通底阀座1。在使用状态下,底阀座1沿竖直向设置,也即,第一油液通道101贯通底阀座1的上下端面,第一油液通道101从上至下延伸设置。其中单向阀弹簧4、单向阀芯3和单向阀座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第一油液通道101中。单向阀座2的外侧壁与第一油液通道101的内侧壁密封连接,单向阀座2的轴线与第一油液通道101的轴线重合。单向阀座2设有油液通孔201,油液通孔201沿轴向贯通单向阀座2,并且油液通孔201的一端与第一油液通道101相连通。也即,液压油可以从油液通孔201流通至第一油液通道101中。单向阀座2面向单向阀芯3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锥面202,第一油液通道101穿过第一密封锥面202。单向阀芯3设有与第一密封锥面202相适配的第二密封锥面301。单向阀弹簧4的第一端与单向阀芯3连接,单向阀弹簧4的第二端与第一油液通道101的内侧壁连接。也即,在单向阀弹簧4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密封锥面202与第二密封锥面301紧密接触,从而实现第一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阀座、单向阀座、单向阀芯、单向阀弹簧,所述底阀座设有第一油液通道,所述第一油液通道沿轴向贯通所述底阀座,所述单向阀弹簧、所述单向阀芯和所述单向阀座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中;所述单向阀座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单向阀座设有沿轴向贯通的油液通孔,所述油液通孔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相连通;所述单向阀座面向所述单向阀芯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锥面,所述单向阀芯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锥面相适配的第二密封锥面;所述单向阀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单向阀芯连接,所述单向阀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的内侧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阀座、单向阀座、单向阀芯、单向阀弹簧,所述底阀座设有第一油液通道,所述第一油液通道沿轴向贯通所述底阀座,所述单向阀弹簧、所述单向阀芯和所述单向阀座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中;所述单向阀座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单向阀座设有沿轴向贯通的油液通孔,所述油液通孔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相连通;所述单向阀座面向所述单向阀芯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锥面,所述单向阀芯设有与所述第一密封锥面相适配的第二密封锥面;所述单向阀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单向阀芯连接,所述单向阀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的内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芯面向所述单向阀座的一端设有导向杆,所述单向阀座设有与所述导向杆相对应的导向孔,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导向孔中,且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液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座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在所述单向阀座与所述螺纹孔之间设有螺纹紧固胶;所述单向阀芯的外圈直径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娟丁洋刘永张博陈磊刘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