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力可变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61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9:12
本申请提供一种阻尼力可变减震器。所述阻尼力可变减震器包括:气缸,其具有填充有流体的内管和外管;壳体,其联接至位于所述内管内的活塞杆的下端,并在其中形成有连接通道;磁体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柱塞,其借助所述磁体构件的磁力移动;第一活塞阀,其联接至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将压缩室与回弹室分开;和第二活塞阀,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连接通道设置成使得流向所述第一活塞阀的流体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柱塞的打开和关闭旁通至所述第二活塞阀侧。

Variable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阻尼力可变减震器
本公开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中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用于减轻从地面传递的冲击。
技术介绍
通常,减震器安装在诸如汽车之类的运输工具中,并且通过在行驶期间吸收和阻尼来自路面的振动和震动来改善乘坐舒适性。这种减震器包括气缸和活塞杆,活塞杆安装成可在气缸内压缩和伸展,并且气缸和活塞杆分别连接至车身、车轮或轮轴。当阻尼力设定得低时,减震器可以通过吸收在行驶期间由路面的不平坦引起的振动来改善乘坐舒适性。相反,当阻尼力设定得高时,减震器可以通过抑制车身姿势的变化来改善操纵稳定性。因此,近来开发了一种阻尼力可变减震器,该阻尼力可变减震器在其一侧配备有阻尼力可变阀,以适当地调节其阻尼力特性,以便根据路面、驾驶条件等改善乘坐舒适性或操纵稳定性。传统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具有这样的结构,其借助可变的阀芯位置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形成在阀芯引导件中的多个流动路径,从而选择硬流动路径和软流动路径。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形成在阀芯引导件中的硬和软流动路径的打开和关闭状态,能够选择性地产生硬阻尼力或软阻尼力。另外,传统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分别形成用于形成硬阻尼力的背压通道和用于形成软阻尼力的软通道。这种传统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包括:活塞,其将气缸分成压缩室和回弹室;背压室,其用于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形成背压;主保持器,其设置在活塞和背压室之间并且形成连接通道;盘,其用于在背压室和主保持器之间产生阻尼力;以及子保持器,其用于调节连接至背压室的流动路径。传统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通过实施各种阻尼力性能曲线来控制实时阻尼力,同时流动路径根据阀芯的移动而改变,阀芯根据输入到电磁阀的电流而移动。然而,传统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需要用于识别车辆行为的各种传感器(车轮G传感器和车身G传感器)、复杂的阀流动路径和昂贵的系统。相关技术文献专利文献公开号为10-2009-0003019的韩国专利特开公报(2009年1月9日)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阻尼力可变减震器,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性地使用软或硬阻尼力,使得使用范围较宽。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将部分地在以下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公开的实践来习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阻尼力可变减震器包括:阻尼力可变减震器包括:气缸,该气缸具有填充有流体的内管和外管;壳体,该壳体联接至位于所述内管内的活塞杆的下端,并在其中形成连接通道;磁体构件,该磁体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柱塞,该柱塞借助所述磁体构件的磁力移动;第一活塞阀,该第一活塞阀联接至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将压缩室与回弹室分开;和第二活塞阀,该第二活塞阀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其中,所述连接通道设置成使得流向所述第一活塞阀的流体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柱塞的打开和关闭旁通至第二活塞阀侧。另外,所述连接通道可以穿过由所述柱塞打开和关闭的第一壳体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之间的第二壳体孔,并且当所述柱塞移动到硬模式时,所述柱塞关闭所述连接通道,使得所述流体穿过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并且当所述柱塞以软模式移动时,所述柱塞打开所述连接通道,使得所述流体经由所述连接通道穿过所述第二活塞阀。此外,所述壳体可以包括:上壳体,在该上壳体的上部连接至所述活塞杆的内表面;以及联接至所述上壳体的下部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此外,所述下壳体可以包括:紧固体,该紧固体联接至所述上壳体;以及阀引导件,该阀引导件设置有引导孔并且延伸至所述紧固体的下部并用螺母紧固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并且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被限制在所述紧固体和所述螺母之间。此外,所述阻尼力可变减震器还可以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一端由所述磁体构件支撑,并且构造成在另一端向下按压所述柱塞。此外,所述柱塞可以包括:盘形的柱塞本体;柱塞孔,该柱塞孔形成在所述柱塞本体中;突起,该突起形成在所述柱塞本体的上部并限制所述弹性构件的水平移动;以及阻挡部分,该阻挡部分从所述柱塞本体的边缘向下突出并且通过所述柱塞本体的竖向移动来打开和关闭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壳体孔。此外,所述阻尼力可变减震器还可以包括:止挡环,该止挡环设置在所述柱塞和所述壳体之间,用于通过用作止挡件来限制所述柱塞的移动范围。此外,所述柱塞孔可以在所述柱塞下降时竖向贯通而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孔下方,并且所述柱塞孔可以向下贯通而连接至所述引导孔的上端。此外,当以所述软模式打开时,所述连接通道可以设置成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孔、设置在所述柱塞中的柱塞孔、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中的引导孔,还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孔。此外,在所述连接通道打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活塞阀可以在所述活塞杆的压缩冲程期间使所述压缩室中的所述流体经由所述连接通道移动至所述回弹室,并在所述活塞杆的回弹冲程期间使所述回弹室中的所述流体经由所述连接通道移动至所述压缩室。此外,所述第二活塞阀可以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磁体构件下方,所述柱塞安装在所述磁体构件和所述第二活塞阀之间,并借助所述磁体构件的磁力移动以打开和关闭所述连接通道,并且当所述柱塞移动至硬模式时,所述柱塞关闭所述连接通道,使得所述流体穿过所述第一活塞阀,并且当所述柱塞以软模式移动时,所述柱塞打开所述连接通道,使得所述流体穿过所述第二活塞阀。此外,所述壳体可以包括:上壳体,在该上壳体的上部联接至所述活塞杆的内表面;以及联接至所述上壳体的下部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一活塞阀。此外,所述下壳体可以包括:盘形的紧固体,该紧固体联接至所述上壳体;以及阀引导件,该阀引导件延伸至所述紧固体的下部并与所述第一活塞阀联接,并且所述第一活塞阀由所述紧固体和联接至所述阀引导件的下侧的螺母限制。此外,所述阻尼力可变减震器还可以包括: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一端由所述磁体构件支撑,并且构造成在另一端朝向第二活塞阀侧按压所述柱塞。此外,所述柱塞可以包括:盘形的柱塞本体;柱塞孔,该柱塞孔形成在所述柱塞本体中;突起,该突起形成在所述柱塞本体的上部并限制所述弹性构件的水平移动;以及阻挡部分,该阻挡部分从所述柱塞本体的边缘向下突出并且通过所述柱塞本体的竖向移动来打开和关闭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壳体孔。此外,所述柱塞孔可以在所述柱塞下降时竖向贯通而定位在所述壳体孔下方,并且所述柱塞孔向下贯通而连接至所述引导孔的上端。此外,当以所述软模式打开时,所述连接通道可以设置成穿过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壳体孔、设置在所述柱塞中的柱塞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阀中的第二阀通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引导孔。此外,在所述连接通道打开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活塞阀可以在所述活塞杆的压缩冲程期间使所述压缩室中的所述流体经由所述连接通道移动至所述回弹室,并且在所述活塞杆的回弹冲程期间使所述回弹室中的所述流体移动至所述压缩室。此外,所述第二活塞阀可以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台阶部分和所述下壳体之间以被限制。所述阻尼力可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力可变减震器,该阻尼力可变减震器包括:/n气缸,该气缸具有填充有流体的内管和外管;/n壳体,该壳体联接至位于所述内管内的活塞杆的下端,并在其中形成连接通道;/n磁体构件,该磁体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n柱塞,该柱塞借助所述磁体构件的磁力移动;/n第一活塞阀,该第一活塞阀联接至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将压缩室与回弹室分开;和/n第二活塞阀,该第二活塞阀设置在所述壳体中;/n其中,所述连接通道设置成使得流向所述第一活塞阀的流体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柱塞的打开和关闭旁通至第二活塞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9 KR 10-2018-00932971.一种阻尼力可变减震器,该阻尼力可变减震器包括:
气缸,该气缸具有填充有流体的内管和外管;
壳体,该壳体联接至位于所述内管内的活塞杆的下端,并在其中形成连接通道;
磁体构件,该磁体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柱塞,该柱塞借助所述磁体构件的磁力移动;
第一活塞阀,该第一活塞阀联接至所述壳体的外部,以将压缩室与回弹室分开;和
第二活塞阀,该第二活塞阀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其中,所述连接通道设置成使得流向所述第一活塞阀的流体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柱塞的打开和关闭旁通至第二活塞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
其中,所述连接通道穿过由所述柱塞打开和关闭的第一壳体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之间的第二壳体孔,并且
当所述柱塞移动到硬模式时,所述柱塞关闭所述连接通道,使得所述流体穿过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并且当所述柱塞以软模式移动时,所述柱塞打开所述连接通道,使得所述流体经由所述连接通道穿过所述第二活塞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在该上壳体的上部连接至所述活塞杆的内表面;以及联接至所述上壳体的下部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
其中,所述下壳体包括:紧固体,该紧固体联接至所述上壳体;以及阀引导件,该阀引导件设置有引导孔并且延伸至所述紧固体的下部并用螺母紧固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并且
所述第一活塞阀和所述第二活塞阀被限制在所述紧固体和所述螺母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该阻尼力可变减震器还包括:
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一端由所述磁体构件支撑,并且构造成在另一端向下按压所述柱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
其中,所述柱塞包括:盘形的柱塞本体;柱塞孔,该柱塞孔形成在所述柱塞本体中;突起,该突起形成在所述柱塞本体的上部并限制所述弹性构件的水平移动;以及阻挡部分,该阻挡部分从所述柱塞本体的边缘向下突出并且通过所述柱塞本体的竖向移动来打开和关闭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壳体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该阻尼力可变减震器还包括:
止挡环,该止挡环设置在所述柱塞和所述壳体之间,用于通过用作止挡件来限制所述柱塞的移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
其中,所述柱塞孔在所述柱塞下降时竖向贯通而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孔下方,并且所述柱塞孔向下贯通而连接至所述引导孔的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
其中,当以所述软模式打开时,所述连接通道设置成穿过所述第一壳体孔、设置在所述柱塞中的柱塞孔、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中的引导孔,还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减震器,
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南昊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万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