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58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包括:立架,所述立架的表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斜孔;直径调节组件,包括用于共同内接于软体风管内的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分设于所述第一张紧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分别响应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驱动而沿所述斜孔滑动;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张紧组件、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周向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提供一种软体风管输送机构,能够适配多种直径的软体风管并能够使软体风管自动转动,自动化程度较高。

Flexible duct convey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体风管输送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件输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体风管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使用软体风管,特别在隧道工程和矿山工程等领域,经常需要使用到超大直径尺寸的软体风管,以保证施工环境的通风和氧气供应。而软体风管要发挥作用一般需要配合安装一些外部部件以调整软体风管的强度或弹性,从而适配外部环境。目前市场上对于软体风管上附加部件的安装时,普遍通过手工撑起软体风管然后进行安装的方式实施,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软体风管输送机构,能够适配多种直径的软体风管并能够使软体风管自动转动,自动化程度较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包括:立架,所述立架的表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斜孔;直径调节组件,包括用于共同内接于软体风管内的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分设于所述第一张紧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分别响应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驱动而沿所述斜孔滑动;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张紧组件、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周向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通过连接块分别与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连接,所述立架上设置有供置所述连接块滑动的导轨,所述导轨底部设置有缓冲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压接在软体风管外的导向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架包括成品侧架体和加工侧架体,所述成品侧架体和所述加工侧架体上均开设有所述斜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张紧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加工侧架体和所述成品侧架体上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加工侧架体和所述成品侧架体上的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加工侧架体和所述成品侧架体上的第五支臂和第六支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套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直径调节组件还包括安装在加工侧架体上的支撑块,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三支臂和所述第五支臂与软体风管的交线均位于同一虚拟圆柱体的柱面上,所述支撑块具有位于所述柱面上的承托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四支臂和所述第六支臂相对所述第二支臂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支臂和所述第五支臂相对所述第一支臂的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加工侧架体和所述成品侧架体上的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分别受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直接驱动,所述第一支臂、第三支臂和第五支臂通过同一链条联动,所述第二支臂、第四支臂和第六支臂通过同一链条联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转速小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转速。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钢丝送料机构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的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可以在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的驱动下沿斜孔滑动,也就能够调整第二张紧组件与第三张紧组件相对第一张紧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也就能够适配对不同直径的软体风管的套接,适用范围较广,对软体风管充分张紧也能够更好的对软体风管进行定位和实施软体风管与外部部件的装配。此外,通过传动部件也能够带动软体风管的随动转动,无需人工对软体风管进行张紧和旋转,便于对软体风管进行径向的定位和加工。因此相比现有技术,运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对软体风管加工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实施例在配合加工组件工作时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实施例中成品侧架体与直径调节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实施例中加工侧架体与直径调节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如图1所示,至少包括:立架,立架的表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斜孔510;直径调节组件,其中,该直径指代用于与软体风管之间所匹配的张紧直径,该张紧直径小于软体风管充分展开时的直径,直径调节组件包括用于共同内接于软体风管内的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该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既可以是一体成型构件也可以是分体的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分设于第一张紧组件的两侧,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分别响应第二气缸631和第三气缸650驱动而沿斜孔510滑动,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与第一张紧组件距离不同时,相应的能够张紧直径也不相同,具体实施时先将软体风管套置到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外,然后再控制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移动,逐渐张紧软体风管直至软体风管表面的褶皱基本消失;传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周向转动,在张紧软体风光后,传动组件使得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各自转动,也就能够在与软体风管接触处形成较大的摩擦力,且由于软体风管已被张紧,也能够皆有该摩擦力使得软体风管整体也发生转动。本申请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的改进体现在,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可以在第二气缸631和第三气缸650的驱动下沿斜孔510滑动,也就能够调整第二张紧组件与第三张紧组件相对第一张紧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也就能够适配对不同直径的软体风管的套接,适用范围较广,对软体风管充分张紧也能够更好的对软体风管进行定位和实施软体风管与外部部件的装配。此外,通过传动部件也能够带动软体风管的随动转动,无需人工对软体风管进行张紧和旋转,便于对软体风管进行径向的定位和加工。因此相比现有技术,运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对软体风管加工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由于斜孔510是相对第一张紧组件对称分布的,为了避免第二气缸631和第三气缸650带动第二张紧组件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滑动到斜孔510的端部时,由于斜孔510具有坡度,从而对斜孔510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并具有较大的噪音,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通过连接块670分别与第二气缸6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立架,所述立架的表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斜孔;/n直径调节组件,包括用于共同内接于软体风管内的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分设于所述第一张紧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分别响应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驱动而沿所述斜孔滑动;/n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张紧组件、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周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立架,所述立架的表面开设有竖向设置的斜孔;
直径调节组件,包括用于共同内接于软体风管内的第一张紧组件、第二张紧组件和第三张紧组件,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分设于所述第一张紧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分别响应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驱动而沿所述斜孔滑动;
传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张紧组件、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周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和所述第三张紧组件通过连接块分别与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连接,所述立架上设置有供置所述连接块滑动的导轨,所述导轨底部设置有缓冲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压接在软体风管外的导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包括成品侧架体和加工侧架体,所述成品侧架体和所述加工侧架体上均开设有所述斜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体风管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加工侧架体和所述成品侧架体上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二张紧组件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加工侧架体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业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德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