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氮唑醇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43967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氮唑醇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三氮唑醇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R

A triazole alcohol derivativ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氮唑醇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化合物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的三氮唑醇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素、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放射治疗和器官移植的广泛进行,导管和插管的普遍开展,以及免疫缺陷患者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的急速增加,致使真菌感染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大幅度上升,深部真菌感染现已成为艾滋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就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而言,存在副作用大、抗菌谱窄、易产生耐药性等问题,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特别是抗深部真菌药物十分缺乏,远不能满足治疗需要。现有的抗真菌药物主要为作用于角鲨烯环氧化酶的烯丙胺类、作用于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的氮唑类和作用于细胞壁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脂肽类等。本申请人之前的专利CN104817508A公开了一种三氮唑醇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三氮唑醇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如下式所示:R1基团代表杂环或苯环,所述的杂环选自吡啶环或嘧啶环,所述的苯环选自苯基、取代苯基、苯甲基或取代苯甲基,所述的取代苯基或取代苯甲基的取代基可位于苯环的各个位置,可以是单取代或多取代,所述的取代基选自a)、b)、c)或d):a)卤素,所述的卤素为F、Cl、Br或I,b)吸电子基团,所述的吸电子基团为氰基、硝基、三氟甲基、乙酰基或甲磺酰基,c)1-4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或卤素取代的低级烷基,d)1-4个碳原子的低级烷氧基或卤素取代的低级烷氧基;R2、R3或R4基团代表卤素或氢原子。本申请人之前的另一件专利CN106336383A也公开了一种三氮唑醇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三氮唑醇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如下式所示:其中R1和R2代表卤素或氢,R3代表炔或异噁唑环,R5代表氢或甲基,R4基团代表杂环或取代杂环,所述的杂环选自吡啶环、嘧啶环、呋喃环、噻吩环、吡咯环、噻唑环,或代表苯环或取代苯环;所述的取代基可位于苯环或杂环的各个位置,可以是单取代或多取代,所述的取代基选自a)、b)、c)或d):a)卤素,所述的卤素为F、Cl、Br或I,b)吸电子基团,所述的吸电子基团为氰基、硝基或甲磺酰基,c)1-4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或卤素取代的低级烷基,d)1-4个碳原子的低级烷氧基或卤素取代的低级烷氧基。以上三氮唑醇类化合物都取得了显著的抑制真菌活性,均强于氟康唑,而且具有毒性低、抗真菌谱广等优点。然而,开发更多的抗真菌化合物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抗真菌的三氮唑醇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所述三氮唑醇类化合物的药理学上允许的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所述三氮唑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所述三氮唑醇类化合物或其药理学上允许的盐的用途。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真菌的三氮唑醇类化合物,所述三氮唑醇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如式I所示:式I中,R1代表苯环或取代苯环,所述取代苯环其取代基可位于苯环的各个位置,是单取代或多取代,所述取代基选自a)、b)、c)或d):a)卤素,所述卤素为F、Cl,b)吸电子基团,所述吸电子基团为氰基、三氟甲基,c)1-4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或卤素取代的低级烷基,d)1-4个碳原子的低级烷氧基或卤素取代的低级烷氧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例,R1代表取代苯环,所述取代苯环其取代基是单取代,所述取代基选自F、Cl或甲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所述三氮唑醇类化合物是消旋体、R型异构体或S型异构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例,所述三氮唑醇类化合物选自:(2R,3R)-3-((3-(4-氯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2-氯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3-氯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4-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2-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3-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4-甲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2-甲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3-甲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4-三氟甲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4-氰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4-三氟甲氧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2-氟-4-氯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2-氯-4-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3-氟-4-氯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3-氯-4-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2R,3R)-3-((3-(2,3-二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真菌的三氮唑醇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氮唑醇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如式I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真菌的三氮唑醇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氮唑醇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如式I所示:



式I中,R1代表苯环或取代苯环,所述取代苯环其取代基可位于苯环的各个位置,是单取代或多取代,所述取代基选自a)、b)、c)或d):
a)卤素,所述卤素为F、Cl,
b)吸电子基团,所述吸电子基团为氰基、三氟甲基,
c)1-4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或卤素取代的低级烷基,
d)1-4个碳原子的低级烷氧基或卤素取代的低级烷氧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醇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代表取代苯环,所述取代苯环其取代基是单取代,所述取代基选自F、Cl或甲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醇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氮唑醇类化合物是消旋体、R型异构体或S型异构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氮唑醇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氮唑醇类化合物选自:
(2R,3R)-3-((3-(4-氯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2-氯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3-氯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4-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2-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3-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4-甲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2-甲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3-甲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4-三氟甲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4-氰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4-三氟甲氧基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2-氟-4-氯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2-氯-4-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3-氟-4-氯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3-氯-4-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2,3-二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2,4-二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2,5-二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氮唑-1-基)丁烷-2-醇、
(2R,3R)-3-((3-(2,6-二氟苯基)异噁唑-5-基)-甲氧基)-2-(2,4-二氟苯基)-1-(1H-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志姜远英倪廷峻弘谢斐丁子超郝雨濛王瑞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