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隔断门的接触网密封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377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4:27
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隔断门的接触网密封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密封板主体、移动板组、上压板、接触网汇流排、弹性胶块和密封条;密封板主体包括底梁和面板;面板上开有第一缺口;移动板组插设在密封板主体的间隙中,包括移动板块、连接边框、压条和滚轴;移动板块上开有V字形第二缺口,第二缺口底部设有第一弧形槽;压条压接在移动板块的第二缺口中;压条底部设有第二弧形槽;上压板插在压条中,上压板底部开有第三弧形槽;第三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拼成第一孔道;弹性胶块插在第一孔道中;弹性胶块中开有第二孔道;接触网汇流排插在第二孔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接触网汇流排密封不严、操作不便、占空间大和在隧道侧墙较薄时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

A sealing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OCS for partition door of metro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隔断门的接触网密封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隔断门的接触网密封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地铁中的人防系统是城市人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平时作为城市地下交通干道,战时作为城市人民防空疏散干道、物资储存库或人员掩蔽的主要场所。一个车站和一个相邻隧道为一个防护单元,在每个防护单元的两端需设置有能承受双向冲击波荷载且具有密闭功能的区间隔断门,平时开启,战时关闭。接触网汇流排是地铁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输电线路,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其功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战时关门,接触网汇流排可在不断开的情况下进行密闭。现有的用于密闭区间隔断门接触网的密封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调节量不能满足工程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隔断门的接触网密封装置及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地铁接触网汇流排密封不严、操作不便、占空间较大,且在隧道侧墙较薄的情况下无法使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隔断门的接触网密封装置,安装在地铁区间的人防隔断门框的上部,在密封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有密封板主体、移动板组、上压板、接触网汇流排、弹性胶块和密封条;所述密封板主体包括有沿横向设置的底梁和面板;所述面板有两块,沿纵向平行间隔连接在底梁的顶部;在面板的顶部中间开设有矩形的第一缺口;在面板上、位于第一缺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螺套;所述移动板组插设在两块面板之间的间隙中、对应第一缺口的位置处,包括有移动板块、连接边框、压条和滚轴;所述移动板块有两块,沿纵向平行间隔布置,且每块移动板块均呈矩形;所述移动板块的顶部中间开设有V字形的第二缺口,在第二缺口底部的尖角处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移动板块的板面上、对应定位螺套的位置处开设有穿孔,移动板块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搭接杆;所述连接边框呈U形,连接在两块移动板块的竖边之间和底边之间;所述压条呈V字形,且压接在两块移动板块之间、对应第二缺口的位置处;所述压条底部的尖角处设有与第一弧形槽相适应的第二弧形槽;所述滚轴至少有两个,间隔连接在连接边框的底部;所述上压板呈倒三角形,且与第二缺口相适应;在上压板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搭接端,在上压板底部的尖角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弧形槽;所述上压板的板面上部、靠近顶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上压板插设在压条中,且上压板的第三弧形槽与压条的第二弧形槽拼接成竖向切面呈圆形的第一孔道;所述弹性胶块呈圆柱体,水平插设在第一孔道;在弹性胶块中、沿着弹性胶块的长轴向通长开设有第二孔道;所述第二孔道的竖向切面形状与接触网汇流排的竖向切面形状相适应;所述接触网汇流排纵向插设在第二孔道中。优选的,所述人防隔断门框包括有左右两侧的竖向边框和连接在两根竖向边框顶部之间上边框;所述上边框的底部设置有竖向的承力板;在承力板的底边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呈倒置的U形,由两侧的竖边和顶部的横边围合而成,并且安装槽的竖边与横边的连接部位为圆弧线;在承力板的上、位于安装槽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在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优选的,所述面板形状与安装槽的形状相适应,且面板设置在安装槽中;所述上压板上的第一连接板与承力板上的第二连接板相对应,上压板与承力板之间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的轴销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压板由铝合金制成或者有不锈钢板制成。优选的,所述底梁的前侧面上、靠近两端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与升降机构连接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沿竖向通长设置,且插接槽的水平切面呈T形;所述升降机构的上端插设在插接槽中,与底梁固定连接。优选的,两块面板之间的间距为55mm~65mm;两块移动板块之间的间距为35mm~45mm。优选的,所述压条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对应嵌在两块移动板块上搭接杆之间的间隙中;所述上压板两侧的搭接端压接在压条的插接端上;在搭接端上压接有所述的密封条。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隔断门的接触网密封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制作弹性胶块,并将接触网汇流排安装在弹性胶块的第二孔道中。步骤二,将密封板主体与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并将移动板组插设在密封板主体的两块面板之间的间隙中。步骤三,将上压板与承力板可拆卸连接。步骤四,调节升降机构,同时调节移动板组,使压条上的第二弧形槽与上压板上的第三弧形槽对应。步骤五,调节升降机构使升降机构向下移动。步骤六,将弹性胶块安装在压条上的第二弧形槽中。步骤七,调节升降机构,并让升降机构向上移动,将弹性胶块挤压在第三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形成的第一孔道中,从而形成接触网密封装置。优选的,步骤一中,在弹性胶块的顶部或者底部,沿着弹性胶块的长轴向切开一条通缝;掰开通缝将弹性胶块的第二孔道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接触网密封装置,解决了防护密闭隔断门密封时,刚性接触网汇流排的水平偏移问题和刚性接触网汇流排的密封问题,完全满足了地铁区间防护密闭的要求,并完全可以装在隧道侧壁较薄处。2、本专利技术的密封板主体可随升降机构沿竖向移动,并且移动板组能够沿横向平移,密封板主体与人防隔断门框之间密封,所以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平战转换速度快和实用性强的特点。3、本专利技术中移动板组的位置可在两块移动板块之间的间隙中左右调整,弥补了工程中刚性接触网汇流排水平位置的施工误差。4、由于地铁弯道处的两根轨道的高度不同,所以安装在地铁弯道处的隔断门一般都需要特别设计和单独施工,而使用了本专利技术以后则不再会出现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当本专利技术设在弯道时,只需根据轨面的高差对移动板组4和密封板主体3进行整体尺寸调节即可,在±120高差范围内,均可满足接触网汇流排的密闭要求;当洞口尺寸确定之后,即可视为标准通用件,可提前安排生产,有效缩短工期。5、本专利技术在战时可对地铁接触网汇流排进行密闭,且可承受一定的冲击波,保证在不断开接触网汇流排的情况下将人防门关闭到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地铁区间的人防隔断门框上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接触网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密封板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移动板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弹性胶块设置在上压板的第三弧形槽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压板插设在压条中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承力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压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弹性胶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人防隔断门框、1.1-竖向边框、1.2-上边框、2-升降机构、3-密封板主体、3.1-底梁、3.2-面板、4-移动板组、4.1-移动板块、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隔断门的接触网密封装置,安装在地铁区间的人防隔断门框(1)的上部,在接触网密封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网密封装置包括有密封板主体(3)、移动板组(4)、上压板(5)、接触网汇流排(6)、弹性胶块(7)和密封条(8);所述密封板主体(3)包括有沿横向设置的底梁(3.1)和面板(3.2);所述面板(3.2)有两块,沿纵向平行间隔连接在底梁(3.1)的顶部;在面板(3.2)的顶部中间开设有矩形的第一缺口(9);在面板(3.2)上、位于第一缺口(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螺套(10);所述移动板组(4)插设在两块面板(3.2)之间的间隙中、对应第一缺口(9)的位置处,包括有移动板块(4.1)、连接边框(4.2)、压条(4.3)和滚轴(4.4);所述移动板块(4.1)有两块,沿纵向平行间隔布置,且每块移动板块(4.1)均呈矩形;所述移动板块(4.1)的顶部中间开设有V字形的第二缺口(11),在第二缺口(11)底部的尖角处设有第一弧形槽(11.1);所述移动板块(4.1)的板面上、对应定位螺套(10)的位置处开设有穿孔(12),移动板块(4.1)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搭接杆(4.1.1);所述连接边框(4.2)呈U形,连接在两块移动板块(4.1)的竖边之间和底边之间;所述压条(4.3)呈V字形,且压接在两块移动板块(4.1)之间、对应第二缺口(11)的位置处;所述压条(4.3)底部的尖角处设有与第一弧形槽(11.1)相适应的第二弧形槽(4.3.1);所述滚轴(4.4)至少有两个,间隔连接在连接边框(4.2)的底部;所述上压板(5)呈倒三角形,且与第二缺口(11)相适应;在上压板(5)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搭接端(5.1),在上压板(5)底部的尖角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弧形槽(5.2);所述上压板(5)的板面上部、靠近顶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3)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所述上压板(5)插设在压条(4.3)中,且上压板(5)的第三弧形槽(5.2)与压条(4.3)的第二弧形槽(4.3.1)拼接成竖向切面呈圆形的第一孔道(15);所述弹性胶块(7)呈圆柱体,水平插设在第一孔道(15)中;在弹性胶块(7)中、沿着弹性胶块(7)的长轴向通长开设有第二孔道(21);所述第二孔道(21)的竖向切面形状与接触网汇流排(6)的竖向切面形状相适应;所述接触网汇流排(6)纵向插设在第二孔道(2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隔断门的接触网密封装置,安装在地铁区间的人防隔断门框(1)的上部,在接触网密封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网密封装置包括有密封板主体(3)、移动板组(4)、上压板(5)、接触网汇流排(6)、弹性胶块(7)和密封条(8);所述密封板主体(3)包括有沿横向设置的底梁(3.1)和面板(3.2);所述面板(3.2)有两块,沿纵向平行间隔连接在底梁(3.1)的顶部;在面板(3.2)的顶部中间开设有矩形的第一缺口(9);在面板(3.2)上、位于第一缺口(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螺套(10);所述移动板组(4)插设在两块面板(3.2)之间的间隙中、对应第一缺口(9)的位置处,包括有移动板块(4.1)、连接边框(4.2)、压条(4.3)和滚轴(4.4);所述移动板块(4.1)有两块,沿纵向平行间隔布置,且每块移动板块(4.1)均呈矩形;所述移动板块(4.1)的顶部中间开设有V字形的第二缺口(11),在第二缺口(11)底部的尖角处设有第一弧形槽(11.1);所述移动板块(4.1)的板面上、对应定位螺套(10)的位置处开设有穿孔(12),移动板块(4.1)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的搭接杆(4.1.1);所述连接边框(4.2)呈U形,连接在两块移动板块(4.1)的竖边之间和底边之间;所述压条(4.3)呈V字形,且压接在两块移动板块(4.1)之间、对应第二缺口(11)的位置处;所述压条(4.3)底部的尖角处设有与第一弧形槽(11.1)相适应的第二弧形槽(4.3.1);所述滚轴(4.4)至少有两个,间隔连接在连接边框(4.2)的底部;所述上压板(5)呈倒三角形,且与第二缺口(11)相适应;在上压板(5)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搭接端(5.1),在上压板(5)底部的尖角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弧形槽(5.2);所述上压板(5)的板面上部、靠近顶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3)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所述上压板(5)插设在压条(4.3)中,且上压板(5)的第三弧形槽(5.2)与压条(4.3)的第二弧形槽(4.3.1)拼接成竖向切面呈圆形的第一孔道(15);所述弹性胶块(7)呈圆柱体,水平插设在第一孔道(15)中;在弹性胶块(7)中、沿着弹性胶块(7)的长轴向通长开设有第二孔道(21);所述第二孔道(21)的竖向切面形状与接触网汇流排(6)的竖向切面形状相适应;所述接触网汇流排(6)纵向插设在第二孔道(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铁区间隔断门的接触网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防隔断门框(1)包括有左右两侧的竖向边框(1.1)和连接在两根竖向边框(1.1)顶部之间上边框(1.2);所述上边框(1.2)的底部设置有竖向的承力板(16);在承力板(16)的底边上开设有安装槽(17);所述安装槽(17)呈倒置的U形,由两侧的竖边和顶部的横边围合而成,并且安装槽(17)的竖边与横边的连接部位为圆弧线;在承力板(16)的上、位于安装槽(17)的顶部中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18);在第二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娜孔令洋张骞尚勤平刘铮徐胜田江泽胡慧茹王辉龙智卓赵继平柴巧利郭宁武小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