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排座椅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47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19
一种后排座椅骨架,包括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靠背总成包括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和第二调角器可转动地连接于坐垫总成上,坐垫总成包括坐垫骨架、弹性复位件和翻转支架,翻转支架固定在地板上,坐垫骨架靠近靠背总成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翻转支架,坐垫骨架包括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坐垫骨架绕着与翻转支架的连接处可以在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坐垫骨架与翻转支架的连接处设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依靠弹力使坐垫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能相互独立的翻转,坐垫骨架可以实现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从而满足后排乘客的差异性需求和实现大物体的存放。

Rear seat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排座椅骨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结构构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排座椅骨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座椅的性能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有一些车辆实现坐垫的翻转时,采用坐垫和靠背各设置一个解锁机构,在整个放倒过程中,需要两步完成,即,首先解锁靠背锁,实现靠背的折叠,再解锁坐垫上的锁机构实现坐垫的二级翻转的,整个折叠过程操作复杂,不能实现坐垫总成和靠背总成的相互独立的翻转。并且还有一些车辆不能实现坐垫的竖直折叠功能,后部储物空间有限,未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满足差异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排座椅骨架,本技术的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能相互独立的翻转,坐垫骨架可以在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满足了乘客的差异性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后排座椅骨架,包括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所述靠背总成包括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和第二调角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坐垫总成上,所述坐垫总成包括坐垫骨架、弹性复位件和翻转支架,所述翻转支架固定在地板上,所述坐垫骨架靠近所述靠背总成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翻转支架,所述坐垫骨架包括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坐垫骨架绕着与所述翻转支架的连接处可以在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所述坐垫骨架与所述翻转支架的连接处设有所述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依靠弹力使所述坐垫骨架处于折叠状态。进一步地,所述坐垫总成还包括底座和连接支架,所述翻转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通过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地板上,所述坐垫骨架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内套设有转动轴,所述连接支架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翻转支架连接。进一步地,当所述坐垫骨架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坐垫骨架沿水平方向设置,当所述坐垫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坐垫骨架抵靠于所述靠背总成沿竖直方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坐垫骨架的前部两侧均设有锁机构,所述锁机构包括锁体固定板和锁钩安装板,所述锁体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坐垫骨架,所述锁钩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地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包括放倒状态、乘坐状态和后仰状态,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处于放倒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与所述坐垫骨架之间夹角为0°~90°,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与所述坐垫骨架之间夹角为90°~130°,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处于后仰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与所述坐垫骨架之间夹角为130°~19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角器设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下方两侧,所述第二调角器设于所述第二靠背骨架内侧,所述第一调角器和所述第二调角器分别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相对所述坐垫骨架转动的角度,所述第一调角器和所述第二调角器均包括卷簧外挂板、涡卷弹簧和弹簧挂板,所述涡卷弹簧的中心套设有转轴,所述卷簧外挂板和所述涡卷弹簧通过所述转轴安装于弹簧挂板上。进一步地,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调角器和所述第二调角器的下方设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坐垫骨架的后管梁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上支架、两个连接轴和两个下支架,所述两个上支架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两个上支架的一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调角器和所述第二调角器的下方,另一端通过所述两个连接轴固定于所述下支架的一端,所述下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后管梁上,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均贯穿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与每个所述第一调角器之间设有第一铰链支架,所述第一铰链支架连接所述第一靠背骨架与所述第一调角器,所述第二靠背骨架的外侧下方设有固定支架,所述第二靠背骨架与所述第二调角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靠背骨架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均设有第二铰链支架,所述第二铰链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靠背骨架与所述第二调角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靠背骨架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坐垫骨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坐垫骨架外支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铰链支架和所述第二铰链支架的一端均设有翻边,所述第一铰链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调角器上,所述第二铰链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调角器或固定支架上,所述翻边包裹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角器和所述第二调角器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之间还分别设有第一靠背内侧加强板和第二靠背内侧加强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包括第一横管和第一斜管,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第一斜管之间形成第一角部,所述第一角部内设有第一靠背骨架加强板,所述第一靠背骨架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横管和所述第一斜管之间,所述第二靠背骨架包括第二横管和第二斜管,所述第二横管与所述第二斜管之间形成第二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内设有第二靠背骨架加强板,所述第二靠背骨架加强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横管与所述第二斜管之间。本技术提供的后排座椅骨架的第一靠背骨架和第二靠背骨架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和第二调角器可转动地连接于坐垫总成上,坐垫骨架通过弹性复位件可转动地连接于翻转支架,靠背总成和坐垫总成能相互独立的翻转,且能够实现坐垫骨架的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满足了乘客的差异性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的坐垫总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乘坐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的靠背放倒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的靠背后仰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后排座椅骨架的坐垫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后排座椅骨架,应用于多用途汽车(MPV,multi-PurposeVehicles),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靠背总成1和坐垫总成2,靠背总成1包括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可转动地连接于坐垫总成2上,能实现靠背总成1的翻转。坐垫总成2包括坐垫骨架21、弹性复位件233和翻转支架234,翻转支架234固定在地板上,坐垫骨架21靠近靠背总成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翻转支架234,坐垫骨架21包括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坐垫骨架21绕着与翻转支架234的连接处可以在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坐垫骨架21与翻转支架234的连接处设有弹性复位件233,弹性复位件233依靠弹力使坐垫骨架21处于折叠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坐垫总成2还包括底座231和连接支架232,翻转支架234固定于底座上231,通过底座231固定于地板上,坐垫骨架21与连接支架232连接,弹性复位件233内套设有转动轴(图未示),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排座椅骨架,包括靠背总成(1)和坐垫总成(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总成(1)包括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坐垫总成(2)上,所述坐垫总成(2)包括坐垫骨架(21)、弹性复位件(233)和翻转支架(234),所述翻转支架(234)固定在地板上,所述坐垫骨架(21)靠近所述靠背总成(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翻转支架(234),所述坐垫骨架(21)包括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坐垫骨架(21)绕着与所述翻转支架(234)的连接处可以在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所述坐垫骨架(21)与所述翻转支架(234)的连接处设有所述弹性复位件(233),所述弹性复位件(233)依靠弹力使所述坐垫骨架(21)处于折叠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排座椅骨架,包括靠背总成(1)和坐垫总成(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总成(1)包括第一靠背骨架(11)和第二靠背骨架(12),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一调角器(3)和第二调角器(4)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坐垫总成(2)上,所述坐垫总成(2)包括坐垫骨架(21)、弹性复位件(233)和翻转支架(234),所述翻转支架(234)固定在地板上,所述坐垫骨架(21)靠近所述靠背总成(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翻转支架(234),所述坐垫骨架(21)包括乘坐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坐垫骨架(21)绕着与所述翻转支架(234)的连接处可以在乘坐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动,所述坐垫骨架(21)与所述翻转支架(234)的连接处设有所述弹性复位件(233),所述弹性复位件(233)依靠弹力使所述坐垫骨架(21)处于折叠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总成(2)还包括底座(231)和连接支架(232),所述翻转支架(234)固定于所述底座(231)上,通过所述底座(231)固定于所述地板上,所述坐垫骨架(21)与所述连接支架(232)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233)内套设有转动轴,所述连接支架(232)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翻转支架(234)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坐垫骨架(21)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坐垫骨架(21)沿水平方向设置,当所述坐垫骨架(2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坐垫骨架(21)抵靠于所述靠背总成(1)沿竖直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骨架(21)的前部两侧均设有锁机构(24),所述锁机构(24)包括锁体固定板(241)和锁钩安装板(242),所述锁体固定板(241)固定连接所述坐垫骨架(21),所述锁钩安装板(242)固定连接于所述地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包括放倒状态、乘坐状态和后仰状态,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处于放倒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与所述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0°~90°,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处于乘坐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与所述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90°~130°,当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处于后仰状态时,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与所述坐垫骨架(21)之间夹角为130°~19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排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角器(3)设于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下方两侧,所述第二调角器(4)设于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内侧,所述第一调角器(3)和所述第二调角器(4)分别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靠背骨架(11)和所述第二靠背骨架(12)相对所述坐垫骨架(21)转动的角度,所述第一调角器(3)和所述第二调角器(4)均包括卷簧外挂板(31)、涡卷弹簧(32)和弹簧挂板(33),所述涡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银超丘伟栋邱泽鑫刘向征陈东谭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