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F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具有高效率的有机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28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对向;空穴注入层或者空穴传输层,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发光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或者空穴传输层包括至少一种表示为[化学式A]或者[化学式B]的胺化合物,所述[化学式A]和[化学式B]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中记载相同。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s with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高效率的有机发光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高效率的有机发光元件,更详细地,涉及通过使用特定结构的材料作为有机发光元件内空穴注入层或者空穴传输层材料,从而显示出高效率的有机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元件(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是利用自发光现象的显示器,不仅视角宽且相比液晶显示器,具有可以变得轻薄、短小,并且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正在期待其作为全彩(full-color)显示器或者照明的应用。通常,有机发光现象表示利用有机物质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现象。利用有机发光现象的有机发光元件通常具有包括阳极、阴极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物层的结构。此处,在大多数情形下,为了提高有机发光元件的效率和稳定性,有机物层构成为由彼此不同的物质构成的多层结构,例如,可以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构成。在这种有机发光元件的结构中,如果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空穴会从阳极被注入有机物层,电子会从阴极被注入有机物层,当被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时,形成激子(exciton),在该激子重新回到基态时会发光。已知这种有机发光元件具有自发光、高辉度、高效率、低驱动电压、宽视角、高对比度、快响应性等特性。在有机发光元件中被用作有机物层的材料根据功能可以被分类为发光材料和电荷传输材料,例如,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等,根据需要,可以附加有电子阻断层或者空穴阻断层等。作为与这种空穴传输层相关的现有技术,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074193号(公告日2011.10.14)中公开了利用在咔唑结构缩合有至少一个苯环的芯结构的化合物作为空穴传输层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并且,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455156号(公告日2014.10.27)公开有关于在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间形成具有空穴传输层HOMO(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和发光层的HOMO能级之间的HOMO能级的发光辅助层的有机发光元件的技术。但是,虽然在包括所述现有文件的现有技术中尝试了用于制造有机发光元件的多种方法,但目前仍然需要进行针对具有更加改善的发光效率的有机发光元件的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通过在有机发光元件内包括特定结构的空穴注入层材料或者空穴传输层材料,从而提供具有高效率特性的新型有机发光元件(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技术方案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对向;空穴注入层或者空穴传输层,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发光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或者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至少一种表示为下述[化学式A]或者[化学式B]的胺化合物。[化学式A][化学式B]在所述[化学式A]和[化学式B]中,A1、A2、E和F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彼此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40的芳香族杂环;所述A1的芳香族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和所述A2的芳香族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与连接于所述取代基R1以及R2的碳原子形成5元环,从而分别形成稠环;所述连接基L1至L6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彼此独立地选自单键、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60的亚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亚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亚炔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60的环亚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杂环亚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6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杂亚芳基中;所述M是选自N-R3、CR4R5、SiR6R7、GeR8R9、O、S、Se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取代基R1至R9、Ar1至Ar4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炔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环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杂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基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锗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芳基锗基、氰基、硝基、卤基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1及R2彼此连接而可以形成脂环族、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上述形成的脂环族、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的碳原子可以被选自N、O、P、Si、S、Ge、Se、Te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杂原子所取代;所述p1和p2、r1和r2、s1和s2分别为1至3的整数,在它们分别为2以上时,各个连接基L1至L6彼此相同或不同,所述Ar1和所述Ar2可以分别彼此连接而形成环,并且Ar3和Ar4可以分别彼此连接而形成环,在所述化学式A中,A2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与所述结构式Q1的*结合而形成稠环,在所述化学式B中,所述A1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与所述结构式Q2的*结合而形成稠环,所述A2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与所述结构式Q1的*结合而形成稠环。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元件可以相比根据现有技术的有机发光元件而显示出更加改善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例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示意图。最优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对向;空穴注入层或者空穴传输层,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发光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或者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至少一种表示为下述[化学式A]或者[化学式B]的胺化合物。[化学式A][化学式B]所述[化学式A]和[化学式B]中,A1、A2、E和F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且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40的芳香族杂环;所述A1的芳香族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和所述A2的芳香族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与连接于所述取代基R1以及R2的碳原子形成5元环,从而分别形成稠环;所述连接基L1至L6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彼此独立地选自单键、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对向;空穴注入层或者空穴传输层,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发光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或者空穴传输层包括至少一种表示为下述[化学式A]或者[化学式B]的胺化合物,/n[化学式A]/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11 KR 10-2017-00877281.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对向;空穴注入层或者空穴传输层,夹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发光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或者空穴传输层包括至少一种表示为下述[化学式A]或者[化学式B]的胺化合物,
[化学式A]



[化学式B]



在所述[化学式A]和[化学式B]中,A1、A2、E和F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彼此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40的芳香族杂环;
所述A1的芳香族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和所述A2的芳香族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与连接于所述取代基R1以及R2的碳原子形成5元环,从而分别形成稠环;
所述连接基L1至L6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彼此独立地选自单键、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60的亚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亚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亚炔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60的环亚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杂环亚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6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60的杂亚芳基中;
所述M是选自N-R3、CR4R5、SiR6R7、GeR8R9、O、S、Se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取代基R1至R9、Ar1至Ar4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且彼此独立地为选自氢、重氢、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20的炔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至30的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5至30的环烯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50的杂芳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至30的杂环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硫氧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胺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30的芳基硅烷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烷基锗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30的芳基锗基、氰基、硝基、卤基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R1及R2彼此连接而能够形成脂环族、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上述形成的脂环族、芳香族的单环或者多环的碳原子能够被选自N、O、P、Si、S、Ge、Se、Te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杂原子所取代;
所述p1和p2、r1和r2、s1和s2分别为1至3的整数,在它们分别为2以上时,各个连接基L1至L6彼此相同或不同,
所述Ar1和所述Ar2能够分别彼此连接而形成环,并且Ar3和Ar4能够分别彼此连接而形成环,
在所述化学式A中,A2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与所述结构式Q1的*结合而形成稠环,
在所述化学式B中,所述A1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与所述结构式Q2的*结合而形成稠环,所述A2环内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与所述结构式Q1的*结合而形成稠环,此处,所述[化学式A]、[化学式B]中的“被取代或未被取代”中的“取代”表示被选自由重氢、氰基、卤基、羟基、硝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卤代烷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烯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杂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碳原子数为7至24的芳烷基、碳原子数为2至24的杂芳基或者碳原子数为2至24的杂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氨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杂芳氨基、碳原子数为1至24的烷基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基硅烷基、碳原子数为6至24的芳氧基组成的群中的一个以上的取代基所取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化学式A和化学式B中,A1、A2、E和F分别彼此相同或不同,且独立地是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取代或者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香族烃环相同或者不同,且为彼此独立地选自[结构式10]至[结构式21]中的任意一个,






在所述[结构式10]至[结构式21]中,“-*”表示用于形成包括连接于所述取代基R1以及R2的碳的5元环,或者用于形成包括所述结构式Q1以及Q2中的M的5元环的结合键位,
在所述[结构式10]至[结构式21]的芳香族烃环相当于A1环或者A2环且与结构式Q1或者结构式Q2结合时,它们中彼此邻接的两个碳原子与所述结构式Q1的“*”结合或者与结构式Q2的“*”结合而形成稠环;
在所述[结构式10]至[结构式21]中,所述R与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R1及R2相同,m是1至8的整数,在m为2以上的情况下或者R为2以上的情况下,各个R能够彼此相同或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表示为所述[化学式A]或者[化学式B]的胺化合物被包括于空穴传输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学式A及化学式B中的连接基L1至L6彼此相同或者不同,且彼此独立地为单键或者选自下述[结构式22]至[结构式30]中的任意一个,
p1和p2、r1和r2、s1和s2分别为1或2,






[结构式30]



在所述连接基中,在芳香族环的碳位能够结合有氢或重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R1和R2分别彼此相同或者不同,并且是彼此连接而形成环或者不连接的被取代或者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至50的芳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表示为所述化学式A或者化学式B的胺化合物是选自由下述化学式1至化学式144表示的组中的任意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淳旭朴上雨柳丁浩申幼娜李有琳金性佑李智媛
申请(专利权)人:SF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