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机的进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591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9:00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管包括管状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所述第一成型体和所述第二成型体在所述侧壁的周向上彼此独立。所述第一成型体包括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成型体包括分别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彼此接合。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二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成型体的第二接合部彼此接合。所述第一成型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成型体突出并且在所述侧壁的轴向上延伸的肋。所述肋位于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内侧。所述第二成型体包括容纳所述肋的容纳凹部。所述容纳凹部位于所述肋的外侧。

Intake pip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内燃机的进气管
以下说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管。
技术介绍
用于车载内燃机的进气通道包括具有管状侧壁的进气管(例如,参照日本专利No.3802267)。该文献中的进气管的侧壁在周向上被分成两部分,即由合成塑料成型体(moldedbody)制成的第一段和由无纺布成型体制成的第二段。凸缘分别配置于侧壁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中的每一段在周向上的相反端。第一段的凸缘包括以整体方式彼此间隔开的接合突起。第二段的凸缘包括彼此间隔开的通孔。接合突起分别与通孔接合,以将第一段整体地接合到第二段。在该文献的进气管中,进气噪声可能通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凸缘之间的间隙泄漏到外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管,其能够减小进气噪声。提供本
技术实现思路
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实现上述目的的用于内燃机的进气管包括管状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所述第一成型体和所述第二成型体在所述侧壁的周向上彼此独立。所述第一成型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成型体的周向上的相反端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成型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成型体的周向上的相反端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彼此接合,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二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成型体的第二接合部彼此接合。所述第一成型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成型体突出并且在所述侧壁的轴向上延伸的肋。所述肋位于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内侧。所述第二成型体包括容纳所述肋的容纳凹部。所述容纳凹部位于所述肋的外侧。根据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技术方案,其它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内燃机的进气管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2-2截取的分解截面图,示出了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图3是沿着图1中的线3-3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根据变型的进气管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另一变型的进气管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又一变型的进气管的截面图。在整个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能未按比例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和方便,附图中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绘制可能夸大。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提供了对所说明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所说明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变型和等同方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操作顺序是示例性的,并且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进行的以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操作顺序明显是可以改变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说明可能被省略。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不限于所说明的示例。然而,所说明的示例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本公开的全部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3来说明根据实施方式的用于内燃机的进气管(下文中称为进气管10)。如图1所示,进气管10包括半管状侧壁11。位于侧壁11的上游侧的端部开口构成入口12,进气被吸入入口12。位于侧壁11的下游侧的端部开口构成连接口14,连接口14连接到例如空气滤清器。在以下说明中,侧壁11的轴向和周向分别简称为轴向L和周向。此外,侧壁11中沿轴向的进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简称为上游侧和下游侧。侧壁11包括第一成型体20和第二成型体40,第一成型体20由硬塑料成型体制成,第二成型体40由压缩成型的纤维成型体制成。第一成型体20和第二成型体40通过将侧壁11在周向上分成两部分而形成。第一成型体2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成型体20包括顶壁20a,顶壁20a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板的形状。顶壁20a具有沿轴向L延伸的长边。沿着顶壁20a的短边延伸的方向(图3中的侧向)在下文中称为宽度方向W。顶壁20a在宽度方向W上的中间设置有构成侧壁11的一部分的侧壁部21。此外,顶壁20a在宽度方向W上的相反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合部22和第二接合部24。两个内肋26A和26B(第一肋和第二肋)朝向第二成型体40突出。内肋26A和26B分别位于顶壁20a的第一接合部22和第二接合部24的内侧。第一接合部22和第二接合部24以及内肋26A和26B在侧壁11的整个轴向L上延伸。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接合部22包括突片(tab)23,突片23朝向第二成型体40突出并且在轴向L上彼此间隔开。外肋27朝向第二成型体40突出。外肋27位于第一接合部22的突片23的外侧。第二接合部24包括拱形部25,拱形部25朝向第二成型体40突出并且在轴向L上彼此间隔开。拱形部25均包括孔25a,孔25a在宽度方向W上延伸通过拱形部25。第二成型体40第二成型体40包括侧壁部41以及第一接合部42和第二接合部44,侧壁部41具有半管的形状,第一接合部42和第二接合部44分别配置于侧壁部41的周向上的相反端并且向外突出。容纳凹部46A(第一容纳凹部)配置在第一接合部42的内侧。容纳凹部46A位于内肋26A(第一肋)的外侧并且容纳内肋6A。容纳凹部46B(第二容纳凹部)配置在第二接合部44的内侧。容纳凹部46B位于内肋26B(第二肋)的外侧并容纳内肋26B。容纳凹部46A和46B均通过使侧壁部41的周向上的对应端部弯曲而形成。容纳凹部46A和46B均包括底部46a和侧部46b,底部46a向外延伸,侧部46b在底部46a的外端处弯曲并朝向第一成型体20延伸。接合部42和44以及容纳凹部46A和46B在整个轴向L上配置。与第一接合部22相对的第一接合部42包括接合孔43,突片23与该接合孔43相应地接合。与第二接合部24相对的第二接合部44包括突起45,突起45比第二接合部44的其它部分向外突出并且相应地插入通过拱形部25。现在将说明进气管10的组装方法。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组装进气管10,第二成型体40的各突起45首先插入通过第一成型体20的对应拱形部25。因此,第一成型体20和第二成型体40被铰链机构50支撑,铰链机构50由拱形部25和突起45构成。铰链机构50用作支点,以允许第一成型体20和第二成型体40打开和关闭。在该状态下,第一成型体20和第二成型体40朝向彼此移动。这将第一成型体20的内肋26A和26B分别引导到第二成型体40的容纳凹部46A和46B中。以这种方式,第一成型体20和第二成型体40的位置被确定,并且第一成型体20的突片23插入通过第二成型体40的接合孔43并与接合孔43接合。在该状态下,如图3所示,第二成型体40的第一接合部42的末端配置为靠近第一成型体20的外肋27的内表面。在突片23与接合孔43接合的情况下,内肋26A和26B的末端表面26a分别与容纳凹部46A和46B的底部46a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包括管状侧壁,其特征在于,/n所述侧壁包括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所述第一成型体和所述第二成型体在所述侧壁的周向上彼此独立,/n所述第一成型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成型体的周向上的相反端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n所述第二成型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成型体的周向上的相反端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n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彼此接合,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二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成型体的第二接合部彼此接合,/n所述第一成型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成型体突出并且在所述侧壁的轴向上延伸的肋,所述肋位于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内侧,并且/n所述第二成型体包括容纳所述肋的容纳凹部,所述容纳凹部位于所述肋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13 JP 2018-152235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包括管状侧壁,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包括第一成型体和第二成型体,所述第一成型体和所述第二成型体在所述侧壁的周向上彼此独立,
所述第一成型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成型体的周向上的相反端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
所述第二成型体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成型体的周向上的相反端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
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彼此接合,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二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成型体的第二接合部彼此接合,
所述第一成型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成型体突出并且在所述侧壁的轴向上延伸的肋,所述肋位于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内侧,并且
所述第二成型体包括容纳所述肋的容纳凹部,所述容纳凹部位于所述肋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肋是配置在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一接合部的内侧的第一肋,
所述容纳凹部是配置在所述第二成型体的与所述第一肋相对的位置处的第一容纳凹部,
所述第一成型体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成型体突出并且在所述轴向上延伸的第二肋,所述第二肋位于所述第一成型体的第二接合部的内侧,并且
所述第二成型体包括容纳所述第二肋的第二容纳凹部,所述第二容纳凹部在所述第二成型体的与所述第二肋相对的位置处且位于所述第二肋的外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龙介大野友世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