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58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8:56
一种排气消声器,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芯体以及与所述芯体相连接的进气管。所述壳体包括周向壁以及固定在所述周向壁的两端的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所述周向壁限定了一个内部空间,所述芯体沿轴向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进气管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周向壁进入到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芯体包括至少一个挡板、固定于所述挡板的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相固定的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进气管通过胀型咬合的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排气消声器的可靠性。

Exhaust muff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消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气消声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排气消声器一般包括进气管以及与之相连的消声包。消声包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卷绕形成的壳体;另一种是由两片壳体组合形成的壳体,其中卷绕形成的壳体由于综合成本较低,应用较为广泛。在采用卷绕壳体制作排气消声器时,芯体一般需要从端部插入,芯体插入之后如何与进气管的固定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将进气管直接与加强板通过机械变形的方式来实现管与板的固定。然而,这种方式可能存在一些技术缺陷:(1)由于结构本身的差异,管与板在机械变形咬合时难以控制两者的机械变形。因为排气消声器通常工作在高温环境下,高温的排气更容易使管、板机械咬合处发生热变形,对产品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2)管与板的机械变形咬合需要相对较大的机械变形,这本身就会对入口管的强度产生影响。(3)因为需要产生较大的机械变形,不可避免地会加速模具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较好的排气消声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消声器,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芯体以及与所述芯体相连接的进气管;所述壳体包括周向壁以及固定在所述周向壁的两端的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所述周向壁限定了一个内部空间,所述芯体沿轴向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进气管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周向壁进入到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芯体包括至少一个挡板、固定于所述挡板的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相固定的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进气管通过胀型咬合的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周向壁是由一块金属板卷绕形成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与所述支撑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部分插入在所述内管中,并且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共同形成向外隆起的凸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部分插入在所述进气管中,并且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共同形成向外隆起的凸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通过焊接或者机械变形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周向壁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芯体包括穿过所述挡板的第一连接管以及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连接管,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垂直于所述内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为弯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设有若干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垂直于所述内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连接固定在所述内管与所述挡板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消声器包括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一尾管与第二尾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内管与支撑板相固定,提高了结构强度;另外,通过管与管的胀型咬合的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排气消声器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去除了周向壁。图3是图2中排气消声器的部分立体图。图4是内管、进气管、支撑板以及周向壁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排气消声器组件,其包括排气消声器100以及通过外部连接管300连接在所述排气消声器100上游的前消声器200。所述排气消声器100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芯体2以及与所述芯体2相连接的进气管3。所述壳体1包括周向壁11以及固定在所述周向壁11的两端的第一端盖12与第二端盖13。所述周向壁11限定了一个内部空间10,所述芯体2沿轴向A-A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10中。所述进气管3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周向壁11进入到所述内部空间10中。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周向壁11是由一块金属板卷绕形成的。所述进气管3通过焊接或者机械变形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周向壁11上。所述芯体2包括至少一个挡板21、固定于所述挡板21的支撑板22、与所述支撑板22相固定的内管23。所述内管23与所述进气管3通过胀型咬合的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所述内管23与所述支撑板2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以提高结构强度,更好地抵抗热变形。所述芯体2还包括穿过所述挡板21的第一连接管24以及连接所述内管2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24的第二连接管25,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管24垂直于所述内管23,所述第二连接管25为弯管,所述第二连接管25设有若干穿孔251。所述支撑板22垂直于所述内管23。所述支撑板22连接固定在所述内管23与所述挡板21之间。所述排气消声器100包括分别穿过所述第一端盖12与所述第二端盖13的第一尾管31与第二尾管32。请参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3部分插入在所述内管23中,并且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共同形成向外隆起的凸包33。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23也可以部分插入在所述进气管3中,并且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共同形成向外隆起的凸包3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内管23与支撑板22相固定,提高了结构强度;另外,通过管与管的胀型咬合的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提高了可靠性。另外,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
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
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消声器,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芯体以及与所述芯体相连接的进气管;所述壳体包括周向壁以及固定在所述周向壁的两端的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所述周向壁限定了一个内部空间,所述芯体沿轴向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进气管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周向壁进入到所述内部空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包括至少一个挡板、固定于所述挡板的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相固定的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进气管通过胀型咬合的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消声器,其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芯体以及与所述芯体相连接的进气管;所述壳体包括周向壁以及固定在所述周向壁的两端的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所述周向壁限定了一个内部空间,所述芯体沿轴向插入到所述内部空间中,所述进气管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周向壁进入到所述内部空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包括至少一个挡板、固定于所述挡板的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板相固定的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进气管通过胀型咬合的机械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壁是由一块金属板卷绕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所述支撑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部分插入在所述内管中,并且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共同形成向外隆起的凸包。


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仁军陆明华肖宏张佳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纳克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