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木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339290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苦木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苦木素类化合物具体为一系列从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的茎和/或枝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申请人的试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化合物对柑橘木虱和柑橘红蜘蛛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可用于制备防治相应害虫的杀虫剂。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tter lignin compou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苦木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植物中提取分离的活性成分,具体涉及从苦木中提取分离的苦木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苦木素类化合物仅存于苦木科植物中,因其具有结构多样性,近几十年来,科研学者们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从未停歇。这些化合物在生源上被认为来源于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因此苦木素类化合物仍被归类为三萜类化合物。截止目前为止,从苦木科植物中分离鉴定的苦木素类化合物共有200余个,其中,一些苦木素类化合物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抗疟疾以及抗炎等生物活性。柑橘木虱[Diaphorinacitri(Kuwayama)],又称东方木虱、亚洲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分布于亚洲、非洲南部和美洲局部,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地,以及浙江、江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的部分柑橘产区均有分布。在广西年发生10-11代,成虫在叶背越冬,翌年3-4月在新梢上产卵繁殖,夏、秋梢受害严重,6-9月为木虱虫口发生高峰期。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初期典型症状是黄梢型黄化:在树冠中出现1条或几条枝梢的叶片黄化,称为“插金花”,随后下段枝条的叶片或其它部位的叶片相继褪绿黄化,在我国各柑橘产区都有发生,是国内外柑橘重要的检疫病害。病树开花早,花量多,但座果率低。病果小,畸形,果皮变软,无光泽,味酸、苦、涩,着色时有的黄绿不均匀,有的品种的果蒂附近变橙红色,其余部分仍为青绿色,称为“红鼻子果”。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唯一非人为传播的媒介,主要为害芸香科植物,柑橘属植物受害最重,九里香、黄皮次之。防控柑橘木虱,切断黄龙病传播途径,是目前认为柑橘黄龙病防控的有效途径。柑橘红蜘蛛[Panonychuscitri(McGregor)]又称橘全爪螨。叶螨科,全爪螨属。国内各柑橘产区均有发生。柑橘红蜘蛛1年发生数代,世代重叠。其代数随不同地区温度高低而异,广西桂林1年发生21~22代。完成1代须经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5个虫龄期。该螨多以卵和成螨越冬,一年中在柑橘开花前后大量发生,为害春梢,4-5月达到高峰,9~11月出现第二盛发期,为害秋梢和果实。该螨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柑橘的叶片、嫩枝、花蕾及果实等器官的绿色组织汁液,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和果实被害部位先褪绿,后呈现灰白色斑点,失去原有光泽。在春季柑橘抽梢期及冬季采果期,由于此虫严重为害,常导致叶片脱落,进一步造成落花落果,树势衰退,严重影响柑橘产量及品质。目前,还未见有苦木素类化合物作为杀虫剂,特别是应用于柑橘木虱及红蜘蛛的防治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类结构新颖的苦木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苦木素类化合物为具有下述式1-2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效学上可接受的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的苦木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它们来源于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quassioides(D.Don)Benn]的茎和/或枝叶。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苦木茎和/或枝叶为原料,以有机溶剂为溶媒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物;2)将提取物加水混悬,用萃取剂进行萃取,收集有机相,浓缩,得到萃取物;3)将萃取物上硅胶柱层析,用第一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A~Fr.K共11个流份;其中,第一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体系,所述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0:1~0:100;4)将Fr.D流份上MCI色谱柱,用第二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1~Fr.D-30共30个流份;其中,第二洗脱剂为甲醇-水体系,所述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20:80~90:10;5)将Fr.D-8流份上葡萄糖凝胶柱层析,用甲醇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8N-1~Fr.D8N-10共10个流份;将Fr.D8N-3流份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按25:75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10所示结构的化合物;6)将Fr.D-11流份上ODS柱层析,用第三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11O-1~Fr.D11O-5共5个流份,其中,第三洗脱剂为甲醇-水体系,所述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0:70~60:40;将Fr.D11O-3流份上葡萄糖凝胶柱层析,用甲醇洗脱,分别得到Fr.D11O3N-1~Fr.D11O3N-6共6个流份;其中Fr.D11O3N-3流份为式1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7)将Fr.D-12流份上ODS柱层析,用第四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12O-1~Fr.D12O-9共9个流份,其中,第四洗脱剂为甲醇-水体系,所述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40:60~70:30;将Fr.D12O-4流份上葡萄糖凝胶柱层析,用甲醇洗脱,分别得到Fr.D12O4N-1~Fr.D12O4N-13共13个流份;将Fr.D12O4N-3流份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按30:7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分别得到式5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6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1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和式1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将Fr.D12O-5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按30:7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分别得到式9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16所示结构的化合物;8)将Fr.D-13流份上ODS柱层析,用第五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13O-1~Fr.D13O-8共8个流份,其中,第五洗脱剂为甲醇-水体系,所述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5:65~75:25;将Fr.D13O-2流份上葡萄糖凝胶柱层析,用甲醇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13O2N-1~Fr.D13O2N-13共13个流份;将Fr.D13O2N-5流份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甲醇和水按40:6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8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将Fr.D13O-3流份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按30:7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7所示结构的化合物;9)将Fr.E流份上MCI色谱柱,用第二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E-1~Fr.E-15共15个流份;然后将Fr.E-7流份上ODS柱层析,用第三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E7O-1~Fr.E7O-13共13个流份;将Fr.E7O3-2流份上葡萄糖凝胶柱层析,用甲醇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E7O3N-1~Fr.E7O3N-5共5个流份;将Fr.E7O3N-2流份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按30:7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分别得到式14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15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和式20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将Fr.E7O3N-3流份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按30:7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17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将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具有下述式1-2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效学上可接受的盐:/n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下述式1-2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或其药效学上可接受的盐:





2.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苦木茎和/或枝叶为原料,以有机溶剂为溶媒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物;
2)将提取物加水混悬,用萃取剂进行萃取,收集有机相,浓缩,得到萃取物;
3)将萃取物上硅胶柱层析,用第一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A~Fr.K共11个流份;其中,第一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体系,所述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为100:1~0:100;
4)将Fr.D流份上MCI色谱柱,用第二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1~Fr.D-30共30个流份;其中,第二洗脱剂为甲醇-水体系,所述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20:80~90:10;
5)将Fr.D-8流份上葡萄糖凝胶柱层析,用甲醇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8N-1~Fr.D8N-10共10个流份;将Fr.D8N-3流份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按25:75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10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6)将Fr.D-11流份上ODS柱层析,用第三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11O-1~Fr.D11O-5共5个流份,其中,第三洗脱剂为甲醇-水体系,所述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0:70~60:40;将Fr.D11O-3流份上葡萄糖凝胶柱层析,用甲醇洗脱,分别得到Fr.D11O3N-1~Fr.D11O3N-6共6个流份;其中Fr.D11O3N-3流份为式13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7)将Fr.D-12流份上ODS柱层析,用第四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12O-1~Fr.D12O-9共9个流份,其中,第四洗脱剂为甲醇-水体系,所述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40:60~70:30;将Fr.D12O-4流份上葡萄糖凝胶柱层析,用甲醇洗脱,分别得到Fr.D12O4N-1~Fr.D12O4N-13共13个流份;将Fr.D12O4N-3流份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按30:7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分别得到式5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6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1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和式12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将Fr.D12O-5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按30:7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分别得到式9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式16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8)将Fr.D-13流份上ODS柱层析,用第五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13O-1~Fr.D13O-8共8个流份,其中,第五洗脱剂为甲醇-水体系,所述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5:65~75:25;将Fr.D13O-2流份上葡萄糖凝胶柱层析,用甲醇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D13O2N-1~Fr.D13O2N-13共13个流份;将Fr.D13O2N-5流份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甲醇和水按40:6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8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将Fr.D13O-3流份上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由乙腈和水按30:70的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得到式7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9)将Fr.E流份上MCI色谱柱,用第二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E-1~Fr.E-15共15个流份;然后将Fr.E-7流份上ODS柱层析,用第三洗脱剂梯度洗脱,利用薄层层析检识合并流份,分别得到Fr.E7O-1~Fr.E7O-13共13个流份;将Fr.E7O3-2流份上葡萄糖凝胶柱层析,用甲醇洗脱,利用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海兵梁东阳廷蜜贺翠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