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及冷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04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及冷藏车,涉及冷链配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冷藏车能耗较大的技术问题。该蓄冷机组包括风机和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且所述风机能够将所述蓄冷装置的蓄冷量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输送释放至冷藏车车厢的冷藏空间。蓄冷装置设置于靠近风机的出风口处,风机将蓄冷装置的蓄冷量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输送释放至冷藏车车厢的冷藏空间,快速提高了冷藏车的制冷效果,降低了能耗。

A forced convection cold storage unit and refrigerato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及冷藏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链配送
,尤其是涉及一种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及冷藏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冷链低温配送过程采用的基本上是冷藏车制冷机组或者干冰的制冷模式。冷藏车是指用来维持冷冻或保鲜的货物温度的封闭式厢式运输车,是装有制冷机组的制冷装置和聚氨酯隔热厢的冷藏专用运输汽车;干冰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特性来降温保冷的。两者能耗都非常之大,对于小批量的低温运输非常不经济。此外,上述制冷方式对于环境也有很大影响,易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响应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要求,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型冷藏运输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及冷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藏车能耗较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包括风机和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且所述风机能够将所述蓄冷装置的蓄冷量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输送释放至冷藏车车厢的冷藏空间。可选地,所述蓄冷装置上开设有多个对流通道,且所述蓄冷装置的内腔填充有蓄冷工质;所述风机出风口的气流流经所述对流通道与所述蓄冷装置进行热量交换。可选地,所述蓄冷装置包括进风面和出风面,且所述对流通道垂直于所述进风面以及所述出风面。可选地,所述进风面为平面。可选地,所述进风面正对所述风机的出风口。r>可选地,所述出风面包括至少部分圆弧面。可选地,所述出风面由位于中部的平面区域以及位于所述平面区域两侧的圆弧区域构成。可选地,所述蓄冷装置为柱状体,所有所述对流通道的轴线均位于与所述柱状体轴线垂直的平面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藏车,包括车厢、制冷机组和以上任一所述的强制对流蓄冷机组,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车厢的内壁。可选地,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车厢内靠近顶部处。可选地,所述对流通道水平设置。可选地,所述车厢的底侧设置有多条T型槽风道。可选地,所述T型槽风道的第一端连通至所述车厢的前壁,所述T型槽风道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车厢的后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及冷藏车,强制对流蓄冷机组的蓄冷装置设置于靠近风机的出风口处,风机将蓄冷装置的蓄冷量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输送释放至冷藏车车厢的冷藏空间,快速提高了冷藏车的制冷效果,降低了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冷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示出了气流方向;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蓄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蓄冷装置平面区域出风面处对流通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蓄冷装置圆弧形出风面处对流通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冷藏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示出了气流方向;图6是冷藏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示出了气流方向。图中1、轴流风机;2、蓄冷装置;21、对流通道;3、车厢;4、T型槽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包括风机和蓄冷装置2,蓄冷装置2设置于靠近风机的出风口处,且风机能够将蓄冷装置2的蓄冷量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输送释放至冷藏车车厢3的冷藏空间。蓄冷装置2的结构参见图2。强制对流蓄冷机组的蓄冷装置2设置于靠近风机的出风口处,风机将蓄冷装置2的蓄冷量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输送释放至冷藏车车厢3的冷藏空间,快速提高了冷藏车的制冷效果,降低了能耗。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蓄冷装置2上开设有多个对流通道21,且蓄冷装置2的内腔填充有蓄冷工质;风机出风口的气流流经对流通道21与蓄冷装置2进行热量交换。蓄冷装置2上开设多个对流通道21,增加了换热面积,且换热效率高。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蓄冷装置2包括进风面和出风面,且对流通道21垂直于进风面以及出风面。对流通道21垂直于进风面以及出风面,气流的流通阻力小,能量损耗低。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进风面为平面。进风面为平面,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风机的出风来进行强制对流换热。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进风面正对风机的出风口。进风面正对风机的出风口,减少风量损失,提高强制对流效果。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出风面包括至少部分圆弧面。出风面包括至少部分圆弧面,增加对流通道21的长度,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出风面由位于中部的平面区域以及位于平面区域两侧的圆弧区域构成。两个区域的对流通道21结构参见图3和图4。这种结构不仅能增大了换热面积,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换热的方向,冷量可以从蓄冷装置2中部直出换热,也可以从两侧方向进行换热,结合轴流风机1的强制对流,从而改变车厢3内的风道循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快速提高蓄冷装置2的换热面积和制冷效果的作用,保证车厢3冷藏空间的温度均匀。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蓄冷装置2为柱状体,所有对流通道21的轴线均位于与柱状体轴线垂直的平面内。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藏车,包括车厢3、制冷机组和以上任一的强制对流蓄冷机组,风机安装于车厢3的内壁。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风机安装于车厢3内靠近顶部处。风机安装于车厢3内靠近顶部处,能形成制冷气流沿车顶的水平流动,而后沿车壁向下的垂直流动,进而再沿车厢3底侧的水平流动,此种制冷循环制冷覆盖面大,制冷效果好。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对流通道21水平设置。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车厢3的底侧设置有多条T型槽风道4。T型槽风道4的第一端连通至车厢3的前壁,T型槽风道4的第二端连通至车厢3的后壁。T型槽风道4的设置,起到了导流的作用,保障了冷藏车的冷藏厢体中冷气的流畅,增强制冷机组的冷风循环效果,更好地保证了运输物品的冷冻效果,以及保障了厢体中的温度均衡。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冷藏车,轴流风机1嵌入式安装在车厢3的前壁上,车厢3的前壁预留安装位置,而并非直接安装在车厢3,此种安装方式能充分利用车厢3的空间,增加存放货物的存放空间。当供电处于电力高峰期,制冷机组制冷的同时,蓄冷装置2也不断进行充冷,当供电处于电力低估期或制冷机组无法供电时,由蓄冷装置2对车厢3进行制冷,此时轴流风机1开启,且轴流风机1与蓄冷装置2相对,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和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且所述风机能够将所述蓄冷装置的蓄冷量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输送释放至冷藏车车厢的冷藏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和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设置于靠近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且所述风机能够将所述蓄冷装置的蓄冷量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输送释放至冷藏车车厢的冷藏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装置上开设有多个对流通道,且所述蓄冷装置的内腔填充有蓄冷工质;所述风机出风口的气流流经所述对流通道与所述蓄冷装置进行热量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装置包括进风面和出风面,且所述对流通道垂直于所述进风面以及所述出风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面正对所述风机的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制对流蓄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包括至少部分圆弧面。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明英胡松刘旭东李金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