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撑杆及热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8299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9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撑杆及热熔装置,热熔装置包括:底座;热熔夹头组件,设于底座上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热熔夹头和第二热熔夹头;驱动件,设于底座,与第一热熔夹头和第二热熔夹头中的一者连接;在驱动件的驱动下,第一热熔夹头和第二热熔夹头中的一者向靠近另一者的方向移动并形成收容管件的热熔通道,或者第一热熔夹头和第二热熔夹头中的一者向远离另一者的方向移动并打开热熔通道。上述热熔装置中,在热熔通道内熔接内导管及套设于内导管外表面的塑胶导管。在电动撑杆中,内导管和塑胶导管一体设置并同步移动,当内导管伸出外导管时,通过塑胶导管卡持弹簧内孔,防止弹簧在形变过程中沿径向晃动而与其他部件碰撞,降低电动撑杆的异响。

Electric strut and hot mel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撑杆及热熔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特别是涉及电动撑杆及热熔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撑杆应用于汽车尾门处,用于自动化开启和关闭汽车尾门,增加了汽车使用的便利性。电动撑杆包括驱动件、丝杆、外导管、内导管及套管,外导管固定安装于套管内,丝杆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内导管沿外导管的轴向移动,进而实现撑杆的伸缩。电动撑杆沿轴向伸缩时,内部结构很容易受到伸缩运动的影响而发生晃动,且电动撑杆内部结构晃动时容易相互碰撞并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动撑杆伸缩时容易产生异响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电动撑杆异响的热熔装置。一种热熔装置,包括:底座;热熔夹头组件,设于所述底座上,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热熔夹头和第二热熔夹头;驱动件,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一热熔夹头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中的一者连接;其中,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第一热熔夹头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中的一者向靠近另一者的方向移动并形成收容管件的热熔通道;并且,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第一热熔夹头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中的一者向远离另一者的方向移动并打开所述热熔通道。上述热熔装置用于热熔加工管件,具体可用于热熔加工相互套设的塑胶导管和内导管。在热熔通道内收容内导管及套设于内导管外表面的塑胶导管,然后通过第一热熔夹头和第二热熔夹头的加热,塑胶导管的部分材料便可热熔于内导管外表面的卡槽内,使两者熔接。如此,在装配完成的电动撑杆中,内导管和塑胶导管一体设置并同步移动,通过塑胶导管隔开内导管和外导管,防止内导管和外导管摩擦及碰撞,缓冲内导管与外导管之间的异响。并且,当内导管伸出外导管时,通过塑胶导管卡持弹簧内孔,防止弹簧在形变过程中沿径向晃动而与其他部件碰撞,减小弹簧沿径向的偏移,降低电动撑杆异响的机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熔夹头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相互面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热熔夹头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对接形成所述热熔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所述热熔夹头组件位于所述工作空间内;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支架且伸入所述工作空间与所述第一热熔夹头连接,所述第二热熔夹头相对所述第一热熔夹头固定于所述底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具有定位空间,所述定位空间位于所述热熔通道的轴向上且与所述热熔通道相互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活动座,所述活动座沿所述热熔通道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定位空间包括设于所述活动座上的固定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热熔通道的轴向上,所述定位空间包括开设于所述固定座上的定位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计数器,所述计数器包括感应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感应模块设于所述定位组件的所述定位空间内,用于感应所述定位空间内是否承载有管件,所述处理模块统计所述定位空间内已承载管件的总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温控器及时间继电器,所述温控器用于检测所热熔夹头组件的温度,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热熔夹头组件的温度到达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热熔夹头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中的一者靠近另一者;所述时间继电器用于对热熔时长进行计时,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热熔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热熔夹头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中的一者远离另一者。一种电动撑杆,包括内导管和套设于所述内导管外表面的塑胶导管,所述塑胶导管和所述内导管通过上述热熔装置熔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导管外表面上沿周向开设有卡槽,所述塑胶导管套设于所述内导管外,且所述塑胶导管中的部分材料在所述热熔装置的作用下流向并固定于所述卡槽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电动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热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热熔装置中热熔夹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述,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动撑杆200。电动撑杆200包括电机210、丝杆220、内导管230、外导管240及套管260,电机210和外导管240沿套管260的轴向设于套管260中,电机210与丝杆220连接,内导管230与丝杆220螺纹配合,内导管230通过丝杆220的带动在外导管24040的导向下移动,且内导管230与外导管240之间止旋配合。具体地,止旋配合是指通过外导管240在周向上限制内导管230,内导管230在丝杆220带动下只沿外导管240的轴向移动,但不会转动。进而,通过内导管230沿外导管240轴向的移动,实现电动撑杆200的伸缩。电动撑杆200还包括弹簧,弹簧位于套管260内且套设于外导管240外,且当内导管230伸出外导管240时,弹簧套设于内导管230外。可选地,电动撑杆200还包括套设于内导管230外表面的塑胶导管,塑胶导管与内导管230通过热熔装置100熔接,如此内导管230和塑胶导管一体设置并同步移动。同时,通过塑胶导管隔开内导管230和外导管240,防止内导管230和外导管240摩擦及碰撞,缓冲内导管230与外导管240之间的异响,保证内导管230移动的可靠性。并且,当内导管230伸出外导管240时,通过塑胶导管卡持弹簧内孔,可防止弹簧在形变过程中沿径向晃动而与其他部件碰撞,减小弹簧沿径向的偏移,降低电动撑杆200异响的机率。具体地,内导管230外表面上沿周向开设有卡槽,塑胶导管中的部分材料在热熔装置100的作用下流向并固定于卡槽内。如此,内导管230依然可以设置为金属件,塑胶导管受热融化后流入卡槽,并在冷却后固定于卡槽内。即,塑胶导管内表面形成了卡设于卡槽内的凸起,凸起与卡槽内壁在内导管230轴向上抵接,将内导管230与塑胶导套在轴向上进行限位,防止塑胶导套滑出内导管230外表面,可靠地装配内导管230与塑胶导套,实现金属件与塑胶件的热熔连接。如图2-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0);/n热熔夹头组件(20),设于所述底座(10)上,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热熔夹头(21)和第二热熔夹头(23);/n驱动件(30),设于所述底座(10),与所述第一热熔夹头(21)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23)中的一者连接;/n其中,在所述驱动件(30)的驱动下,所述第一热熔夹头(21)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23)中的一者向靠近另一者的方向移动并形成收容管件的热熔通道(22);并且,在所述驱动件(30)的驱动下,所述第一热熔夹头(21)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23)中的一者向远离另一者的方向移动并打开所述热熔通道(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
热熔夹头组件(20),设于所述底座(10)上,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热熔夹头(21)和第二热熔夹头(23);
驱动件(30),设于所述底座(10),与所述第一热熔夹头(21)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23)中的一者连接;
其中,在所述驱动件(30)的驱动下,所述第一热熔夹头(21)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23)中的一者向靠近另一者的方向移动并形成收容管件的热熔通道(22);并且,在所述驱动件(30)的驱动下,所述第一热熔夹头(21)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23)中的一者向远离另一者的方向移动并打开所述热熔通道(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熔夹头(21)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23)相互面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凹槽(212)和第二凹槽(213),所述第一热熔夹头(21)和所述第二热熔夹头(23)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凹槽(212)和所述第二凹槽(213)对接形成所述热熔通道(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40),所述支架(40)设于所述底座(10)上,且所述支架(40)与所述底座(10)之间形成有工作空间(41),所述热熔夹头组件(20)位于所述工作空间(41)内;所述驱动件(30)设于所述支架(40)且伸入所述工作空间(41)与所述第一热熔夹头(21)连接,所述第二热熔夹头(23)相对所述第一热熔夹头(21)固定于所述底座(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组件(50),所述定位组件(50)具有定位空间(55),所述定位空间(55)位于所述热熔通道(22)的轴向上且与所述热熔通道(22)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熔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50)包括活动座(5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小威梁健杰程建华黄深池梁英尤林锦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