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及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543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包括:中盖,其内部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有两个滑槽;触头支持座,包括与所述中盖滑动配合的主体部和两个结构壁;所述主体部滑动装配于所述容纳槽,两个所述结构壁均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滑槽。触头支持座在外力作用下在中盖的容纳槽内滑动的过程中,由于容纳槽对主体部的导向作用,中盖上两个滑槽对两个结构壁的导向作用,触头支持座在运动过程中不易出现上下左右偏摆的问题,平衡性更好,从而可使触头支持座上安装的动触头组与中盖上安装的静触头组上能更稳定地实现同时连通或断开。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contact support base of DC contactor and DC cont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直流接触器
,具体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及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直流电力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轨道交通、舰船供电、新能源发电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应用与发展。直流断路器具有切断系统故障电流的功能,作为直流电力系统重要的保护与控制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了保证直流电力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研究直流接触器的电寿命十分重要。为了提高直流接触器的电寿命,需要提升其熄弧能力、缩短燃弧时间以及减少触头烧蚀。目前,直流接触器多为普通双断点结构,这种接触方式形成的是两个电弧串联,即只有两个弧柱区压降,每个弧柱区上的压降较大,不利于熄弧,故双断点结构的接触方式存在燃弧时间较长、对触头烧蚀严重的问题,从而影响导致直流接触器的电寿命较短。目前的直流接触器包括底座、中盖、静衔铁、动衔铁、触头支持座、动触头、静触头、回复弹簧、动触头弹簧等。静衔铁上套设有线圈,当线圈通电时,静衔铁磁吸动衔铁向下运动,带动动触头支持座在中盖的内部空间向下运动,进而压缩回复弹簧,动触头上的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中盖(1),其内部具有容纳槽(101),所述容纳槽(101)的槽底设有两个滑槽(102);/n触头支持座(2),包括与所述中盖(1)滑动配合的主体部(201)和两个结构壁(202);所述主体部(201)滑动装配于所述容纳槽(101),两个所述结构壁(202)均与所述主体部(201)连接且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滑槽(1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盖(1),其内部具有容纳槽(101),所述容纳槽(101)的槽底设有两个滑槽(102);
触头支持座(2),包括与所述中盖(1)滑动配合的主体部(201)和两个结构壁(202);所述主体部(201)滑动装配于所述容纳槽(101),两个所述结构壁(202)均与所述主体部(201)连接且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滑槽(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槽(102)均为L型的滑槽(102),且两个所述滑槽(102)在所述容纳槽(101)的槽底围合的部分呈矩形;所述结构壁(202)的横截面为与所述滑槽(102)外形相配的L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1)对应所述容纳槽(101)的两侧设有四个两两对应布置的静触头安装槽(103),所述静触头安装槽(103)内安装有静触头组,所述主体部(201)上设有两个动触头组(4),所述动触头组(4)的两端伸出所述主体部(201)的相对两侧且分别受限于对应布置的两个所述静触头安装槽(10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接触器的触头支持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组包括:中间部分绕过所述容纳槽(101)、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容纳槽(101)两侧非对应布置的两个所述静触头安装槽(103)的内静触头组(302);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安装于另外的两个所述静触头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源周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