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激推挽振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8618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激推挽振荡电路,其包括共用同一变压器的至少两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变压器的各功率线圈二均采用具有中心抽头的线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激推挽振荡电路,功率线圈上的信号通过耦合网络直接用于控制功率管的导通及截止,特别是分别设置二极管用于加速相应的功率管的截止,使每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可以相互同步,不至于在非同步状态时,电流过过内部体二极管功耗倍增而发热损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功率线圈来同步各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解决了多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同步工作的空白,不同对地电平的单元之间也会保持严格同步,电路连接极为简单、每个单元互相协调工作在最佳工作点。

Self excited push pull oscilla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激推挽振荡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自激推挽振荡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自激推挽振荡电路应用在信号发生、直流变换、功率输出等场合,一般是采用一个单元的自激振荡电路。而多个单元的应用,存在空白。因为多个单元之间需要严格同步,甚至各个单元间不同对地电平的严格同步电路,特别是在数十个功率单元同步工作时,一旦同步不良、功率管未能及时导通,电流将通过内部的体二极管,功耗倍增,MOS管过热损坏。虽然有些可以通过隔离变压器来做驱动,但存在电路复杂、主功率磁芯中点易偏离,电路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难在功率电路中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多个单元之间电量的高效、可靠地转移,甚至是双向转移的自激推挽振荡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自激推挽振荡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各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共用变压器T1,变压器T1具有磁芯以及至少两组分别与各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相对应的功率线圈,各组功率线圈绕设于同一个磁芯上,各组功率线圈均包括功率线圈一和功率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激推挽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各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共用变压器T1,变压器T1具有磁芯以及至少两组分别与各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相对应的功率线圈,各组功率线圈绕设于同一个磁芯上,各组功率线圈均包括功率线圈一和功率线圈二,各组中的功率线圈二均采用中心抽头的线圈;/n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包括第一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和第二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变压器T1与第一自激振荡单元电路相应的设有第一功率线圈一和第一功率线圈二,变压器T1与第二自激振荡单元电路相应的设有第二功率线圈一和第二功率线圈二;/n第一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包括变压器T1、功率管Q1和功率管Q2,第一功率线圈二的中心抽头通过电感...

【技术特征摘要】
1.自激推挽振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各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共用变压器T1,变压器T1具有磁芯以及至少两组分别与各个自激振荡单元电路相对应的功率线圈,各组功率线圈绕设于同一个磁芯上,各组功率线圈均包括功率线圈一和功率线圈二,各组中的功率线圈二均采用中心抽头的线圈;
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包括第一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和第二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变压器T1与第一自激振荡单元电路相应的设有第一功率线圈一和第一功率线圈二,变压器T1与第二自激振荡单元电路相应的设有第二功率线圈一和第二功率线圈二;
第一自激振荡单元电路包括变压器T1、功率管Q1和功率管Q2,第一功率线圈二的中心抽头通过电感L1连接到电池的正极VCC1,电感L1的两端并联有稳压管D2,功率管Q1的驱动端S1DA通过电阻R8与电容C5串联到功率管Q2与第一功率线圈二的连接端S1PB,功率管Q2的驱动端S1DB通过电阻R1和电容C1串联到功率管Q1与第一功率线圈二的连接端S1PA,功率管Q1的驱动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功率管Q2与第一功率线圈二的连接端S1PB,功率管Q2的驱动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功率管Q1与第一功率线圈二的连接端S1PA;电阻R5与电容C3串联后与电阻R4并联,构成阻容网络,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一功率线圈二的中心抽头,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电阻R3和电阻R6连接至功率管Q1的驱动端S1DA和功率管Q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维新杨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国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