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462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17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包括缸体水套、缸垫和缸盖水套,缸体水套包括水套进水口和水套出水口,缸垫设于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之间,缸体水套包括排气侧水套、进气侧水套和连接管道,排气侧水套和进气侧水套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水套进水口与排气侧水套连通,水套出水口与进气侧水套连通,缸盖水套包括缸盖上水口和缸盖下水口,缸垫上设有上水分水孔和下水分水孔,排气侧水套通过上水分水孔与缸盖上水口连通以允许冷却液从排气侧水套流入缸盖水套,缸盖下水口还通过下水分水孔与进气侧水套连通以允许冷却液从缸盖水套流入进气侧水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冷却水套,使缸体中的冷却液保持充足压力和流量流入缸盖,实现了对缸体和缸盖的充分冷却。

Engine cooling water j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冷却水套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
技术介绍
目前,微混合动力技术(BeltDrivenStarterGenerator)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动力技术被多家汽车生厂商所采用,该技术能够实现汽车行驶过程的即起即停和制动能量回收功能,具有降低车辆燃油消耗和提升车辆排放水平的优点,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微混合动力技术都可能是汽车生产商们的主流选择。众所周知的,发动机冷却水套内冷却液的流动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发动机的热量分配、高温零部件的热负荷和能量的利用,同时冷却液的温度还对发动机废气的排放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冷却液在冷却水套中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受到缸垫分水孔布置方案的影响。随着微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考虑微混合动力技术的电机空间布置问题,有时会采用电子水泵,而电子水泵相较机械水泵流量整体下降,输送至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的冷却液流量则随之下降,冷却水套水流量及流速均相应下降,会使得冷却水套在整体上不能保证达到其原有的结构设计所要求的冷却效果,造成局部冷却不足,导致缸盖排气侧冷却效果差及缸盖和缸垫上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水套(11)、缸垫(21)和缸盖水套(31),所述缸体水套(11)包括水套进水口(113)和水套出水口(115),所述缸垫(21)设于所述缸体水套(11)和所述缸盖水套(31)之间,所述缸体水套(11)包括排气侧水套(13)、进气侧水套(15)和连接管道(17),所述排气侧水套(13)和所述进气侧水套(15)通过所述连接管道(17)连通,所述水套进水口(113)与所述排气侧水套(13)连通,所述水套出水口(115)与所述进气侧水套(15)连通,所述缸盖水套(31)包括缸盖上水口(32)和缸盖下水口(33),所述缸垫(21)上设有上水分水孔(23)和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水套(11)、缸垫(21)和缸盖水套(31),所述缸体水套(11)包括水套进水口(113)和水套出水口(115),所述缸垫(21)设于所述缸体水套(11)和所述缸盖水套(31)之间,所述缸体水套(11)包括排气侧水套(13)、进气侧水套(15)和连接管道(17),所述排气侧水套(13)和所述进气侧水套(15)通过所述连接管道(17)连通,所述水套进水口(113)与所述排气侧水套(13)连通,所述水套出水口(115)与所述进气侧水套(15)连通,所述缸盖水套(31)包括缸盖上水口(32)和缸盖下水口(33),所述缸垫(21)上设有上水分水孔(23)和下水分水孔(25),所述排气侧水套(13)通过所述上水分水孔(23)与所述缸盖上水口(32)连通以允许冷却液从所述排气侧水套(13)流入所述缸盖水套(31),所述缸盖下水口(33)还通过所述下水分水孔(25)与所述进气侧水套(15)连通以允许冷却液从所述缸盖水套(31)流入所述进气侧水套(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侧水套(13)内的冷却液流量大于经所述连接管道(17)流入所述进气侧水套(15)内的冷却液流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31)包括主体水套(35)、缸盖排气侧水套(37)和上部水套(39),所述主体水套(35)对应气缸缸盖的燃烧室而设以冷却燃烧室区域,所述缸盖排气侧水套(37)对应气缸缸盖的排气道而设以冷却气缸缸盖的排气道,所述上部水套(39)设于所述主体水套(35)一侧,并与所述主体水套(35)连通以冷却气缸的进气部;所述主体水套(35)和所述缸盖排气侧水套(37)分别与所述排气侧水套(13)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上水口(32)设于缸盖的排气侧,所述缸盖下水口(33)设于所述缸盖的进气侧,所述主体水套(35)包括多个主体冷却单元(355),每个所述主体冷却单元(355)对应一个气缸而设,每个所述主体冷却单元(355)上分别设有所述缸盖下水口(3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树翠谢汶桦田俊鹏袁爽沈源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