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396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包括依次头尾相连在一起的轴向输送管A、轴向输送管B,轴向输送管A头端作为输入口,轴向输送管B尾端作为输出口,轴向输送管A周围还并列围绕有多个磁线圈,磁线圈接通电源。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当将轴承套圈由输入口送入,再由输出口送出时,轴承套圈移动通过磁线圈内部,磁线圈接通电源以后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与轴承套圈的轴向方向相同,从而对轴承套圈轴向方向进行应力去除处理,轴承套圈可依次排队由输入口送入,再由输出口依次排队送出,为实现批量地对轴承套圈内应力进行去除处理奠定了基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无污染、噪音小、易于维护和自动控制等优点。

A device for removing axial internal stress of bearing r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轴承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残余应力是零部件制造过程中受工艺作用影响而在内部产生的平衡外部因素残留作用的内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容易引起零构件变形、开裂和机械性能下降,对零构件的尺寸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着明显的影响。套圈和滚动体是滚动轴承主要承载和最容易失效的核心组件,对轴承的精度和寿命有着决定性影响。轴承套圈和滚动体的加工工艺基本相似,通常都会经历镦压、锻压、轧制等成形工艺,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工艺、车削、磨削等主要加工工艺,而这些加工工艺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对后续加工质量控制和产品最终精度和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套圈和滚动体经塑性变形产生的残余应力过大,容易引起淬火大变形和开裂;经热处理产生的残余应力过大,容易引起切削表面损伤和微裂纹;磨削产生的残余拉应力保留至产品中,容易引起轴承服役过程精度变化失稳,导致工作寿命下降。因此,为了保证轴承尤其是精密轴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必须对轴承组件加工残余应力进行有效控制,制约其不良影响。然而,目前轴承套圈和滚动体实际生产中对加工残余应力并不够重视,没有针对性的残余应力处理工艺,淬火残余应力通常通过回火处理,而切削残余应力则没有考虑,加工残余应力通常无法有效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削弱或消除其不良影响,尤其对于精密、重载、大型轴承组件加工,由于加工残余应力不能有效控制,直接对最终轴承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的遗传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包括依次头尾相连在一起的轴向输送管A、轴向输送管B,所述轴向输送管A头端作为输入口,所述轴向输送管B尾端作为输出口,所述轴向输送管A周围还并列围绕有多个磁线圈,磁线圈接通电源。所述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还包括推送气缸,推送气缸与所述轴向输送管A并列安装,推送气缸活塞杆上安装有推板,推板对准所述输入口。设磁线圈长度为l毫米,磁线圈数量为n,所述推送气缸活塞杆动作频次为f秒每次,轴承套圈厚度为d毫米,则l、n、f、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所述磁线圈长度为200mm,所述磁线圈数量为2个。所述轴承套圈为轴承内圈或轴承外圈。所述轴向输送管A与轴向输送管B是一体化制造成型的。所述轴向输送管B的长度大于所述轴向输送管A的长度。所述轴向输送管A、轴向输送管B均为中空状圆筒形。所述轴向输送管A、轴向输送管B的材质均为聚碳酸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当将轴承套圈由输入口送入,再由输出口送出时,轴承套圈移动通过磁线圈内部,磁线圈接通电源以后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与轴承套圈的轴向方向相同,从而对轴承套圈轴向方向进行应力去除处理,轴承套圈可依次排队由输入口送入,再由输出口依次排队送出,为实现批量地对轴承套圈内应力进行去除处理奠定了基础,此外,本技术优选采用气缸作为执行元件,推送轴承套圈进入输入口,具有结构简单、无污染、噪音小、维护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轴向输送管A,2-轴向输送管B,3-磁线圈,4-推送气缸,5-推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依次头尾相连在一起的轴向输送管A1、轴向输送管B2,轴向输送管A1头端作为输入口,轴向输送管B2尾端作为输出口,轴向输送管A1周围还并列围绕有多个磁线圈3。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当将轴承套圈由输入口送入,再由输出口送出时,轴承套圈移动通过磁线圈内部,磁线圈接通电源以后产生磁场,该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与轴承套圈的轴向方向相同,从而对轴承套圈轴向方向进行应力去除处理,轴承套圈可依次排队由输入口送入,再由输出口依次排队送出,为实现批量地对轴承套圈内应力进行去除处理奠定了基础,此外,本技术优选采用气缸作为执行元件,推送轴承套圈进入输入口,具有结构简单、无污染、噪音小、维护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等优点。进一步地,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还包括推送气缸4,推送气缸4与轴向输送管A1并列安装,推送气缸4活塞杆上安装有推板5,推板5对准输入口。此外,优选设磁线圈3长度为l毫米,磁线圈3数量为n,推送气缸4活塞杆动作频次为f秒每次,轴承套圈厚度为d毫米,则l、n、f、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进一步地,磁线圈3长度为200mm,磁线圈3数量为2个。轴承套圈为轴承内圈或轴承外圈。进一步地,优选轴向输送管A1与轴向输送管B2是一体化制造成型的。轴向输送管B2的长度大于轴向输送管A1的长度。轴向输送管A1用于引导轴承套圈穿过磁线圈3,以消除轴承套圈的轴向内应力,轴向输送管B2则用于使刚消除内应力的轴承套圈中的残余应力进一步逐渐释放,以提升内应力消除效果。进一步地,轴向输送管A1、轴向输送管B2均为中空状圆筒形。轴向输送管A1、轴向输送管B2的材质均为聚碳酸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头尾相连在一起的轴向输送管A(1)、轴向输送管B(2),所述轴向输送管A(1)头端作为输入口,所述轴向输送管B(2)尾端作为输出口,所述轴向输送管A(1)周围还并列围绕有多个磁线圈(3),磁线圈(3)接通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头尾相连在一起的轴向输送管A(1)、轴向输送管B(2),所述轴向输送管A(1)头端作为输入口,所述轴向输送管B(2)尾端作为输出口,所述轴向输送管A(1)周围还并列围绕有多个磁线圈(3),磁线圈(3)接通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还包括推送气缸(4),推送气缸(4)与所述轴向输送管A(1)并列安装,推送气缸(4)活塞杆上安装有推板(5),推板(5)对准所述输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轴向内应力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磁线圈(3)长度为l毫米,磁线圈(3)数量为n,所述推送气缸(4)活塞杆动作频次为f秒每次,轴承套圈厚度为d毫米,则l、n、f、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沛秀程沛文赵玉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