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19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包括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底座部分;用于装配扭杆的受力部分,受力部分上设有翻转轴安装部和两个扭杆安装部;以及用于连接底座部分和受力部分的连接部分;在翻转轴安装部和扭杆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减重槽,相邻的第一减重槽之间形成连接翻转轴安装部和扭杆安装部的第一加强筋;在受力部分的扭杆安装部的下侧设有多个第二减重槽,且第二减重槽位于所述受力部分上朝向所述扭杆延伸方向的第一侧面,第二减重槽基本为三角形,使得相邻的第二减重槽之间形成倾斜的第二加强筋。该种翻转支座重量更轻且强度高。

A light weight aluminum alloy double torsion bar overturning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翻转支座,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发动机维修、保养等的需要,大多数商用卡车的驾驶室通过翻转机构与车架进行连接。对于双扭杆翻转机构而言,扭杆需要将驾驶室翻转的扭力预加载在翻转支座上,并用锁止机构锁紧。当需要对驾驶室翻转时,打开锁紧机构,扭力从翻转支座上释放,传递至驾驶室。因此翻转支座不仅起到将驾驶室与车架相连的作用,同时还要为驾驶室翻转提供扭转力,是一个关键的安全结构件。目前市场上商用车翻转支座普遍为铸钢件或钣金焊接件,铸钢件重量较重,钣金焊接件因焊接成型导致结构受限。例如公开号为CN207157320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双扭杆卡车驾驶室翻转机构》即公开了一种铸钢的翻转支座结构。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开展,需要一种重量更轻且强度高的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重量更轻且强度高的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包括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底座部分;用于装配扭杆的受力部分,所述受力部分上设有翻转轴安装部和两个扭杆安装部;以及用于连接底座部分和受力部分的连接部分;在所述翻转轴安装部和扭杆安装部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减重槽,相邻的第一减重槽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翻转轴安装部和扭杆安装部的第一加强筋,在所述受力部分的扭杆安装部的下侧设有多个第二减重槽,且所述第二减重槽位于所述受力部分上朝向所述扭杆延伸方向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减重槽基本为三角形,使得相邻的所述第二减重槽之间形成倾斜的第二加强筋。为了进一步加强受力部分和底座部分之间的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分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设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端向所述受力部分延伸从而与所述扭杆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三加强筋的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部分的前端延伸。由于工作状态下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受力部分和连接部分的过渡位置处,所述第三加强筋在所述受力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的过渡位置处厚度最大,朝两端厚度逐渐减小。该种结构可以在强化应力集中处的同时减重。为了进一步强化扭杆安装部防止其出现压溃、变形等问题,所述第三加强筋间隔设有两条,且分别连接一个所述扭杆安装部。为了缩小第三加强筋和安装台之间的高度差而减少应力集中,在所述连接部分上设有两个凸起的用于装配固定件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侧。该安装台还方便机加工。为了减小与车架的接触面积而减少震动,在所述连接部分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车架装配的两个接触台,所述接触台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固定件穿过对应的所述接触台与所述车架装配。由于工作状态下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受力部分和连接部分的过渡位置处,所述连接部分自靠近所述受力部分的一侧向靠近所述底座部分的一侧厚度逐渐减小。为了减重的同时能更好增加强度,所述第二减重槽横向间隔设有五个,从而形成四条所述第二加强筋,两侧的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筋构成倒V形而分别支撑对应的一个所述扭杆安装部。该种第二加强筋的设置可以强化扭杆安装部防止其产生变形、压溃等问题。为了具有更好的强化效果,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延长线通过所述翻转轴安装部的圆心。为了进一步减重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强度,所述第一减重槽横向间隔分布有三个。为了进一步减重,在所述受力部分上的相对所述扭杆的一侧和相背所述扭杆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减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铝合金代替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铸钢,并且设有第一减重槽、第二减重槽进一步减小重量,另外第一加强筋连接了翻转轴安装部和扭杆安装部强化了受扭矩较大的位置,防止翻转轴安装部和扭杆安装部压溃、变形等问题的产生;第二减重槽为三角形,形成倾斜的第二加强筋,该种加强筋可以同时对横向和纵向都进行加强,从而在减重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强化效果;该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相对于铸钢件,在增加强度的同时,较铸钢件可减重50%。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双扭杆翻转支座与扭杆的配合结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双扭杆翻转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双扭杆翻转支座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3所示,该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包括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底座部分1;用于装配扭杆2的受力部分2,受力部分2上设有翻转轴安装部21和两个扭杆安装部22;以及用于连接底座部分1和受力部分2的连接部分3,在翻转轴安装部21和扭杆安装部22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减重槽23,相邻的第一减重槽23之间形成连接翻转轴安装部21和扭杆安装部22的第一加强筋24。为了具有更好的强化效果,第一加强筋24的延长线通过翻转轴安装部21的圆心。为了减重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强度,第一减重槽23横向间隔分布有三个。为了进一步减重,在所述受力部分2上的相对所述扭杆2的一侧和相背所述扭杆2的一侧均设有所述第一减重槽23。在受力部分2的扭杆安装部22的下侧设有多个第二减重槽25,且第二减重槽25位于受力部分2上朝向所述扭杆4延伸方向的第一侧面,第二减重槽25基本为三角形,使得相邻的第二减重槽25之间形成倾斜的第二加强筋26。为了减重的同时能更好增加强度,第二减重槽25横向间隔设有五个,从而形成四条第二加强筋26,两侧的相邻的第二加强筋26构成倒V形而分别支撑对应的一个扭杆安装部22。该种第二加强筋26的设置可以强化扭杆安装部22防止其产生变形、压溃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受力部分和底座部分之间的连接,在连接部分3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设有第三加强筋31,第三加强筋31的一端向受力部分2延伸从而与扭杆安装部22连接,第三加强筋31的另一端向底座部分1的前端延伸。由于工作状态下的应力主要集中在受力部分2和连接部分3的过渡位置处,连接部分3自靠近受力部分2的一侧向靠近底座部分1的一侧厚度逐渐减小。为了进一步强化过渡位置,第三加强筋31在受力部分2和连接部分3的过渡位置处厚度最大,朝两端厚度逐渐减小。上述结构可以在强化应力集中处的同时减重。为了进一步强化扭杆安装部22防止其出现压溃、变形等问题,第三加强筋31间隔设有两条,且分别连接一个扭杆安装部22。为了缩小第三加强筋和安装台33之间的高度差而减少应力集中,在连接部分3上设有两个凸起的用于装配固定件的安装台33,安装台33分别位于第三加强筋31的一侧。该安装台33的设置还便于机加工,以及提高连接强度。为了减小与车架的接触面积而减少震动,在连接部分3的另一侧设有用于与车架装配的两个接触台32,接触台32之间间隔设置,固定件穿过对应的接触台32与车架装配。该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相对于铸钢件,在增加强度的同时,较铸钢件可减重50%。本专利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包括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底座部分(1);用于装配扭杆的受力部分(2),所述受力部分(2)上设有翻转轴安装部(21)和两个扭杆安装部(22);以及用于连接底座部分(1)和受力部分(2)的连接部分(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转轴安装部(21)和扭杆安装部(22)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减重槽(23),相邻的第一减重槽(23)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翻转轴安装部(21)和扭杆安装部(22)的第一加强筋(24);/n在所述受力部分(2)的扭杆安装部(22)的下侧设有多个第二减重槽(25),且所述第二减重槽(25)位于所述受力部分(2)上朝向所述扭杆(4)延伸方向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减重槽(25)基本为三角形,使得相邻的所述第二减重槽(25)之间形成倾斜的第二加强筋(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包括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底座部分(1);用于装配扭杆的受力部分(2),所述受力部分(2)上设有翻转轴安装部(21)和两个扭杆安装部(22);以及用于连接底座部分(1)和受力部分(2)的连接部分(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转轴安装部(21)和扭杆安装部(22)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减重槽(23),相邻的第一减重槽(23)之间形成连接所述翻转轴安装部(21)和扭杆安装部(22)的第一加强筋(24);
在所述受力部分(2)的扭杆安装部(22)的下侧设有多个第二减重槽(25),且所述第二减重槽(25)位于所述受力部分(2)上朝向所述扭杆(4)延伸方向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减重槽(25)基本为三角形,使得相邻的所述第二减重槽(25)之间形成倾斜的第二加强筋(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分(3)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设有第三加强筋(31),所述第三加强筋(31)的一端向所述受力部分(2)延伸从而与所述扭杆安装部(22)连接,所述第三加强筋(31)的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部分(1)的前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筋(31)在所述受力部分(2)和所述连接部分(3)的过渡位置处厚度最大,朝两端厚度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量化铝合金双扭杆翻转支座,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花蕊张虎
申请(专利权)人:诸城航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