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浩文专利>正文

电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796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变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一制动器与第二制动器;第一行星排为简单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第二行星排为双星内外啮合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第一太阳轮作为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与电动机连接,第一行星架与第二行星架固接并作为变速机构的输出端,第一齿圈与第二太阳轮固接;第一制动器用于制动第二齿圈,第二制动器用于制动第一齿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驱动装置,通过两个行星排的独特连接并配合两个制动器,可以实现两个传动比较大的挡位,因此可以不单独设置主减速器来实现所需的动力转换,满足结构更紧凑的电驱动装置的需求。

Electric dr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电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装置,通常包括减速机构或变速机构、主减速器与差速器,其中的减速机构或变速机构的传动比设置都较小,依靠较大的主减速器来实现最终的减速。在某些结构更紧凑的应用场合,例如同轴式电驱动装置中,主减速器的存在使得布置较困难,且由于占据了相应的空间,不利于实现结构更紧凑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电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变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一制动器与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一行星排为简单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排为双星内外啮合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作为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固接并作为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固接;所述第一制动器用于制动所述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制动器用于制动所述第一齿圈。优先地,所述第一制动器锁止时,所述变速机构实现低速档,传动比为1+k1k2;所述第二制动器锁止时,所述变速机构实现高速档,传动比为1+k1,其中k1和k2分别是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的结构特征参数。优先地,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相同;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齿圈相同。优先地,所述第一行星排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结构特征参数为3。r>优先地,还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与所述电动机及所述变速机构同轴配置,所述差速器具有两个输出端且所述差速器与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优先地,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固接。优先地,所述电动机还包括中空的转子轴,所述差速器的一个所述输出端通过安设于所述转子轴内腔里的贯穿所述电动机及所述变速机构的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所述电动机的一端。优先地,所述变速机构设置在所述电动机的内腔里。优先地,所述电动机及所述变速机构安设在车身上,所述第二行星架通过传动轴与所述车轮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装置,通过两个行星排的独特连接并配合两个制动器,可以实现两个传动比较大的挡位,因此可以不单独设置主减速器来实现所需的动力转换,满足结构更紧凑的电驱动装置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电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此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电驱动装置100,包括电动机1;变速机构2,包括第一行星排21、第二行星排22、第一制动器23与第二制动器24;第一行星排21为简单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211、第一行星架212和第一齿圈213;第二行星排22为双星内外啮合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221、第二行星架222和第二齿圈223,第一太阳轮211作为变速机构2的输入端与电动机1连接,第一行星架212与第二行星架222固接并作为变速机构2的输出端,第一齿圈213与第二太阳轮221固接;第一制动器23用于制动第二齿圈223,第二制动器24用于制动第一齿圈213。简单行星排是指最简单的只包括单行星轮的行星排,双星内外啮合行星排是指两个行星轮相互啮合,且两个行星轮分别与齿圈和太阳轮啮合的行星排,于此不再赘述。第一制动器23和第二制动器24,可以是干式或者湿式的各种类型的换档制动器,带同步器的接合套或者不带同步器的齿套也是可以的,其用于可选择性地将相关构件与机壳连接,并不以此为限制。根据第一行星排21和第二行星排22的运动学方程和连接关系,可以得到以下运动学公式(1)、(2)、(3)和(4):nt1+k1nq1=(1+k1)nj1(1)nt2+(k2-1)nj2=k2nq2(2)nq1=nt2(3)nj1=nj2(4)公式中:nt1、nq1、nj1、nt2、nq2、nj2、k1、k2分别是第一太阳轮211转速、第一齿圈213转速、第一行星架212转速、第二太阳轮221转速、第二齿圈223转速、第二行星架222转速、第一行星排21的结构特征参数和第二行星排22的结构特征参数。当第一制动器23锁止时,即nq2=0,则变速机构2可实现的速比为:1+k1k2(5)当第二制动器24锁止时,即nq1=0,则变速机构2可实现的速比为:1+k1(6)因此,优选地,第一制动器23锁止时,变速机构2实现低速档,传动比为1+k1k2;第二制动器24锁止时,变速机构2实现高速档,传动比为1+k1。优选地,第一太阳轮211与第二太阳轮221相同;第一齿圈213与第二齿圈223相同。出于减少不同零件数量的目的,第一行星排21和第二行星排22可以有尽可能多相同的零件,至少齿圈和太阳轮可以一样。优选地,第一行星排21与第二行星排22的结构特征参数均为3。因此,可实现的低速档和高速档的传动比分别为10和4。从(5)和(6)也易于看出,匹配其他传动比也是很灵活,并不以此为限制。如图2所示,电驱动装置100还包括差速器3,差速器3与电动机1及变速机构2同轴配置,差速器3具有两个输出端31和32且差速器3与变速机构2的输出端连接。即形成结构紧凑的同轴式电驱动装置。优选地,差速器3包括差速器壳体33,差速器壳体33与第二行星架222固接。差速器3可以是常规的锥齿轮差速器,也可以是行星差速器,并不以此为限制。优选地,电动机1还包括中空的转子轴11,差速器3的一个输出端31通过安设于转子轴11内腔里的贯穿电动机1及变速机构2的传动轴4将动力传递到电动机1的一端。同轴式电驱动装置的差速器3布置在电动机1的一端,其需要通过一贯穿转子轴11的传动轴4将一半的动力传递到电动机1的另一端,从而驱动车轮。优选地,变速机构2设置在电动机1的内腔里。当电动机1具有合适的直径时,其内部可以制出空腔,从而将变速机构2中的至少两个行星排,即第一行星排21和第二行星排22置于空腔内,第一制动器23和第二制动器24可以也置于空腔内或者接近空腔的部位,由此可以得到结构更紧凑的电驱动装置,但并不以此为限制。除了可添加差速器3形成同轴式电驱动装置,还可以不添加差速器来实现其他类型的电驱动装置。如图3所示,电动机1及变速机构2安设在车身上,第二行星架222通过传动轴4与车轮连接。即可以采用两套电驱动装置100,分别独立驱动两侧的车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电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变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一制动器与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一行星排为简单行星排,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n变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一制动器与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一行星排为简单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排为双星内外啮合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作为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固接并作为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固接;所述第一制动器用于制动所述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制动器用于制动所述第一齿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
变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一制动器与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一行星排为简单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排为双星内外啮合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作为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动机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固接并作为所述变速机构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固接;所述第一制动器用于制动所述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制动器用于制动所述第一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动器锁止时,所述变速机构实现低速档,传动比为1+k1k2;
所述第二制动器锁止时,所述变速机构实现高速档,传动比为1+k1,其中k1和k2分别是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的结构特征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相同;
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太齿圈相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浩文
申请(专利权)人:曾浩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