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796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机单元,其使反转的转子与其他部件碰撞并将其校正为正转,减轻转子碰撞时发生的碰撞声。一种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作为驱动源的交流电动机;以及将所述交流电动机的反转校正为正转的防反转机构,所述防反转机构具有:卡合部,其是设置于所述交流电动机的转子的外表面的凹部或凸部;以及止动部件,在所述转子反转时,所述止动部件进入所述卡合部的旋转轨道并与所述卡合部碰撞,所述止动部件具有主体部和比该主体部更容易弹性变形的缓冲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缓冲部碰撞。

Motor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单元。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一种齿轮传动电动机(例如专利文献1),其具备将电动机的旋转传递给输出轴的齿轮系。专利文献1所示的齿轮传动电动机1使用交流同步电动机作为驱动源,并且具备将转子11的反转校正为正转的防反转机构(转子11的抵接面11h,扇形齿轮25的突起25c)。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5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单相交流同步电动机在起动时旋转的方向不确定,因此需要用于防止电动机的反转的机构。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使用使反转的转子11的抵接面11h与扇形齿轮25碰撞,通过其反作用力将转子11校正为正转的机构的情况下,存在当转子11与扇形齿轮25碰撞时发生的碰撞声大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使反转的转子与其他部件碰撞并将其校正为正转的电动机单元中,减轻转子碰撞时发生的碰撞声。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作为驱动源的交流电动机和将所述交流电动机的反转校正为正转的防反转机构,所述防反转机构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是设置于所述交流电动机的转子的外表面或与该转子一体旋转的部件的外表面的凹部或凸部;以及止动部件,在所述转子反转时,所述止动部件进入所述卡合部的旋转轨道并与所述卡合部碰撞,所述止动部件具有主体部和比该主体部更容易弹性变形的缓冲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缓冲部碰撞。通过在止动部件上设置比主体部更容易弹性变形的缓冲部,并且使反转的转子的卡合部与该缓冲部碰撞,可以减轻卡合部碰撞时发生的碰撞声。此时,理想的是,所述缓冲部是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悬臂式臂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臂部的自由端即前端部碰撞。通过将缓冲部设计为其基端固定于主体部、前端为自由端的悬臂结构,可以使缓冲部比缓冲部的两端固定于主体部的结构更容易变形。而且,通过使卡合部与缓冲部(臂部)中特别容易变形的自由端碰撞,能够减轻碰撞时发生的碰撞声。此时,理想的是,所述臂部的所述前端部是以点或线与所述卡合部接触的形状。通过缩小臂部的前端部和卡合部碰撞时的接触面积,可以将它们碰撞时的碰撞声抑制得更小。另外,理想的是,所述臂部从所述主体部以コ字型或U字型延伸。通过将臂部形成为コ字型或U字型,可以延长臂部从固定端到自由端的长度,臂部的前端(自由端)变得更容易变形。由此,可以减轻卡合部碰撞时发生的碰撞声。另外,理想的是,所述臂部以弯曲成抛物线形的方式从所述主体部延伸,所述臂部的自由端侧长于固定端侧,所述自由端侧是包含所述前端部的前端侧的部分,所述固定端侧是以所述臂部的抛物线形的顶部为边界的根部侧的部分。通过使臂部弯曲成抛物线形且将其自由端侧设定为比固定端侧长,可以使臂部的自由端侧更容易弯曲。由此,卡合部与臂部碰撞时的冲击通过臂部的自由端侧的变形而缓和,碰撞声减轻。另外,理想的是,所述臂部的所述固定端侧及所述自由端侧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致相同。通过不仅将臂部的自由端侧,而且还将固定端侧设计为与自由端侧同样地能变形的厚度,可以使臂部在其全长范围内弯曲以吸收碰撞时的冲击。由此,与仅自由端侧弯曲的结构相比,可以将碰撞声抑制到更小。另外,理想的是,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卡合部碰撞时,所述臂部的所述自由端侧以接近所述主体部的方式弹性变形,在所述自由端侧和所述主体部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比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卡合部碰撞时,所述自由端侧因变形而移动的平均移动宽度宽。当卡合部与臂部的前端部碰撞,由此变形的臂部进一步与主体部碰撞时,因时间差而会发生两次碰撞声。通过采用在臂部的自由端侧和主体部之间设置足够宽的间隙,使得在普通碰撞中臂部不会到达主体部的结构,可以减少碰撞声的发生源。另外,即使在臂部和卡合部偶然地剧烈碰撞,臂部变形到碰上主体部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臂部经过间隙被减速之后与主体部接触,因此与主体部的碰撞声也被抑制得很小。另外,理想的是,所述止动部件或所述转子具有变形限制部,该变形限制部通过碰触弹性变形的所述臂部而确定该臂部的能变形的极限位置。本专利技术的臂部的特征在于,比止动部件的主体部更容易弹性变形。由此,减轻卡合部碰撞时发生的碰撞声,另一方面,在卡合部剧烈地碰撞时或转子的转矩较大时,存在卡合部推开缓冲部继续反转的风险。在止动部件或转子上设置变形限制部,所述变形限制部通过撞击已变形预定量的缓冲部而阻止缓冲部的进一步变形,由此,能够预先防止此类动作异常的发生。此时,理想的是,所述变形限制部设置于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主体部,所述臂部及所述变形限制部中的任一方的与另一方的接触部是以点或线与该另一方接触的形状。通过减小臂部和变形限制部碰撞时的接触面积,可以将它们碰撞时的碰撞声抑制得更小。另外,理想的是,所述变形限制部设置于所述止动部件的所述主体部,所述臂部的比所述前端部靠根部侧的部分与所述变形限制部接触。当臂部通过与卡合部碰撞而弹性变形时,其前端部以最高速度移动。通过使比前端部更靠根部侧的部分而非臂部的前端部与主体部的变形限制部接触,可以减轻臂部与主体部碰撞时的力。另外,理想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单元中,所述交流电动机是单相交流同步电动机,所述卡合部配置为在避开所述转子的死点的位置与所述缓冲部碰撞。通过采用结构简单的单相交流同步电动机作为驱动源,可以抑制零件成本。另一方面,在反转被止动部件阻止时的转子的配置角度与转子的死点(所谓的死锁点)重合的情况下,存在转子无法起动的风险。通过使卡止部在避开转子的死点的位置与止动部件碰撞,可以防止此类动作异常的发生。(专利技术效果)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单元,能够减轻使反转的转子与其他部件碰撞时发生的碰撞声。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排水阀驱动装置的展开剖视图。图3是表示电动机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图4是表示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图5是表示电动机反转时的过滤机构的动作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电动机正转时的过滤机构的动作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驱动排水阀时的离合机构的动作状态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驱动排水阀时的离合机构的动作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维持排水阀的打开状态时的离合机构的动作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维持排水阀的打开状态时的离合机构的动作状态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扇形齿轮的结构的俯视图及立体图。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扇形齿轮的结构的俯视图及立体图。图13是表示臂部因与转子磁铁的卡合部的碰撞而弹性变形的样子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4是表示臂部的其他变形例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900:排水阀驱动装置(电动机单元),P1:第一路径(动力传递路径),S:防反转机构,V:排水阀(外部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n作为驱动源的交流电动机;以及/n将所述交流电动机的反转校正为正转的防反转机构,/n所述防反转机构具有:/n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是设置于所述交流电动机的转子的外表面或与该转子一体旋转的部件的外表面的凹部或凸部;以及/n止动部件,在所述转子反转时,所述止动部件进入所述卡合部的旋转轨道并与所述卡合部碰撞,/n所述止动部件具有主体部和比该主体部更容易弹性变形的缓冲部,/n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缓冲部碰撞。/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7 JP 2018-141776;20190425 JP 2019-0838341.一种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作为驱动源的交流电动机;以及
将所述交流电动机的反转校正为正转的防反转机构,
所述防反转机构具有:
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是设置于所述交流电动机的转子的外表面或与该转子一体旋转的部件的外表面的凹部或凸部;以及
止动部件,在所述转子反转时,所述止动部件进入所述卡合部的旋转轨道并与所述卡合部碰撞,
所述止动部件具有主体部和比该主体部更容易弹性变形的缓冲部,
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缓冲部碰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是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悬臂式臂部,
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臂部的自由端即前端部碰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的所述前端部是以点或线与所述卡合部接触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从所述主体部以コ字型或U字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机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以弯曲成抛物线形的方式从所述主体部延伸,
所述臂部的自由端侧长于固定端侧,所述自由端侧是包含所述前端部的前端侧的部分,所述固定端侧是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俊有贺久刚赤羽徳行宮下敏臣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