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以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1119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以及压缩机,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入压缩机内的气流紊乱,对电机的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该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包括流通罩本体以及导流结构;其中,所述导流结构贯穿设置于所述流通罩本体的壁面上,在所述流通罩本体安装在压缩机内部时,所述导流结构能引导气体均匀流经电机的每个流通孔。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以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电机整体均匀冷却,降温效果较好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以及压缩机。

Exhaust flow hood and compressor for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以及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以及设置该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随着家用空调器以及除湿机的广泛使用,人们对空调机、除湿机系统的能效等要求越来越高。在压缩机内部,传统的输气都是从泵体排气口直接排到泵体与电机组成的腔体,如图6所示为电机切面结构示意图,在定子组件321和转子组件322之间的缝隙以及定子组件321与压缩机壳体31之间的缝隙中均设置有流通孔323和324,所述流通孔均布设置于电机的周向上用于排气和降温,但是由于气体流动杂乱无章,流经电机流通孔的气流也十分不均匀,导致气流对电机的冷却效果较差,电机降温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以及设置该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入压缩机内的气流紊乱,对电机的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包括流通罩本体以及导流结构;其中,所述导流结构贯穿设置于所述流通罩本体的壁面上,在所述流通罩本体安装在压缩机内部时,所述导流结构能引导气体均匀流经电机的每个流通孔。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贯穿设置在所述流通罩本体顶壁面上的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设置在所述流通罩本体顶部靠近侧壁面的位置,所述第二导流孔设置在所述流通罩本体顶壁面的中部区域。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孔和所述第二导流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均沿所述流通罩本体的周向均布。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流通罩本体周向外侧设置有弹性卡位部,所述弹性卡位部为所述流通罩本体边缘弯折形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以及本专利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其中,所述压缩机本体包括壳体、电机以及泵体,所述电机和所述泵体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第一流通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转子组件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第二流通孔;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贯穿设置在所述流通罩本体顶壁面上的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所述流通罩本体安装在所述电机与所述泵体之间,所述第一导流孔与所述第一流通孔的位置对应使流出所述第一导流孔的气流能直接进入所述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二导流孔与所述第二流通孔的位置对应使流出所述第二导流孔的气流能直接进入所述第二流通孔。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孔距所述流通罩本体轴线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流通孔距所述电机轴线的距离相等。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本体还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泵体与所述流通罩本体之间,所述消音器上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将所述泵体与所述流通罩本体相连通。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有所述第一导流孔和所述第二导流孔的总流通面积小于所述排气孔的流通面积。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流通罩本体周向外表面与所述壳体内表面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流通罩本体周向外侧设置有弹性卡位部,所述弹性卡位部抵接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将所述流通罩本体与所述壳体相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包括流通罩本体以及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贯穿设置在所述流通罩本体的壁面上,在所述流通罩本体安装在所述压缩机内部时,所述导流结构可以将进入压缩机的气体均匀引导至电机的每个流通孔,由于电机的中部的外部均设置有流通孔,气体可以在所述导流结构的引导下均匀流经电机的中部和外部,对电机整体进行降温,使电机整体均匀冷却,降温效果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第一种安装方式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第二种安装方式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电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流通罩本体;11、弹性卡位部;2、导流结构;21、第一导流孔;22、第二导流孔;3、压缩机本体;31、壳体;32、电机;321、定子组件;322、转子组件;323、第一流通孔;324、第二流通孔;33、泵体;34、消音器;341、排气孔;35、分液器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对电机整体均匀冷却,降温效果较好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以及压缩机。下面结合图1~图6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包括流通罩本体1以及导流结构2;其中,导流结构2贯穿设置于流通罩本体1的壁面上,在流通罩本体1安装在压缩机内部时,导流结构2能引导气体均匀流经电机的每个流通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包括流通罩本体1以及导流结构2,导流结构2贯穿设置在流通罩本体1的壁面上,在流通罩本体1安装在压缩机内部时,导流结构2可以将进入压缩机的气体均匀引导至电机的每个流通孔,由于电机的中部的外部均设置有流通孔,气体可以在导流结构2的引导下均匀流经电机的中部和外部,对电机整体进行降温,使电机整体均匀冷却,降温效果较好。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导流结构2包括贯穿设置在流通罩本体1顶壁面上的第一导流孔21和第二导流孔22,第一导流孔21设置在流通罩本体1顶部靠近侧壁面的位置,第二导流孔22设置在流通罩本体1顶壁面的中部区域。具体地,由于电机的中部和外侧均设置有流通孔,因此为了和电机的流通孔相对应,在流通罩本体1的顶壁面上设置与电机外侧流通孔对应的第一导流孔21,和与电机中部流通孔对应的第二导流孔22。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导流孔21和第二导流孔22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均沿流通罩本体1的周向均布。可以更好地与电机的每个流通孔相对应。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流通罩本体1周向外侧设置有弹性卡位部11,弹性卡位部11为流通罩本体1边缘弯折形成。由于弹性卡位部11自身的张力作用可以抵接在压缩机的壳体内,实现流通罩本体1与压缩机壳体之间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罩本体以及导流结构;其中,/n所述导流结构贯穿设置于所述流通罩本体的壁面上,在所述流通罩本体安装在压缩机内部时,所述导流结构能引导气体均匀流经电机的每个流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罩本体以及导流结构;其中,
所述导流结构贯穿设置于所述流通罩本体的壁面上,在所述流通罩本体安装在压缩机内部时,所述导流结构能引导气体均匀流经电机的每个流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贯穿设置在所述流通罩本体顶壁面上的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设置在所述流通罩本体顶部靠近侧壁面的位置,所述第二导流孔设置在所述流通罩本体顶壁面的中部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孔和所述第二导流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均沿所述流通罩本体的周向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罩本体周向外侧设置有弹性卡位部,所述弹性卡位部为所述流通罩本体边缘弯折形成。


5.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本体以及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压缩机用排气流通罩;其中,
所述压缩机本体包括壳体、电机以及泵体,所述电机和所述泵体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第一流通孔,所述定子组件和所述转子组件之间的空隙中设置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虹利徐玉格李旺宏梁泽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