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世平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隐形双翼的飞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609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38
一种具有隐形双翼的飞机,包括一飞机本体及一对隐形双翼,该飞机本体两侧各具有一主翼,该主翼上方表面设有一容置空间;该隐形双翼供设置于上述主翼的容置空间中,包括一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一连杆、第一机翼与第二机翼,其中该连杆两端连接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该第一转轴一端连接该第一机翼,该第二转轴另一端连接该第二机翼;该第一机翼封闭盖合于该主翼的容置空间的上方时,该第二机翼可受到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带动而容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中间,而当第一机翼向上离开该容置空间转成为垂直尾翼功能并形成任一角度,该第二机翼可受到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带动而封闭盖合于该主翼的容置空间的上方,形成主翼一部分,保持翼面完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隐形双翼的飞机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可提升雷达隐形、快速平稳变换飞行姿态操控与提高飞行安全的具有隐形双翼的飞机,特别适用在隐形战斗机(Stealthfighter)、隐形轰炸机(StealthBomber)、隐形侦察机(StealthReconnaissance)、隐形无人机(StealthUnmannedAerialVehicle(UAV))、隐形加油机(StealthTanker)、隐形攻击机(StealthAttacker)等军机。
技术介绍
现今进行研发中的下一代未来军用飞机,最重要功能需求是雷达隐形,是通过许多方式降低雷达截面积(Radarcrosssection(RCS))与雷达回波,来达到中、远端雷达隐形的效果。隐形军机除了在机身涂上能吸收雷达波的特殊隐形涂料外,军机外型设计可改采用飞行翼设计或机翼机身结合设计,整体外观最重要是取消传统飞行器的垂直尾翼与水平尾翼。因目前飞行翼军机取消垂直尾翼设计,独特造型所导致有不稳定飞行姿态的缺点,虽然现代军用飞行电脑已能自动修正先进军机造型的不稳定飞行缺点,以电脑辅助是可弥补战斗机外型设计上问题,不过由于下一代雷达匿迹需求而取消垂直尾翼,实质所引发的飞行缺点就是不容易进行快速平稳变换姿态操控、影响超高速变换飞行器的运动、不利与敌军作战或是进行反制。然而,目前这一类飞行翼与无尾翼飞机设计,如NorthropGrummanB-2Spirit轰炸机、LockheedMartinRQ-170Sentinel侦察机、NorthropGrummanX-47B无人机,必须在天候良好环境下,才能平稳与安全飞行,这势必影响隐形军机任务的执行与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安全性、如军机渗入敌境攻击或侦察以及航空母舰上的军机在海上执行起降作业。但由于隐形军机任务与作战需求,都有可能面临天气转变,需在恶劣天候下必须升空起飞执行防卫任务,或是平日在巡航后因油料将尽,却遇到气候不佳影响而须强行降落,或是作战任务中突然遭遇到敌方军机群的空中拦截,遭遇各式防空飞弹突然攻击,甚至受到地面防空机炮击中损坏。因为目前设计中的第六代隐形战机少了垂直尾翼设计,在飞行操作上为必须依靠推力矢量(Thrustvectoring)引擎喷嘴转向(thrustvectornozzles),并加上机翼上方两片扰流板升起进行调整上下左右方向,而这两种改变飞行方向的方式,飞行操控反应不似传统设计第五代隐形战机灵活,且机翼上扰流板偏向操作并不适合在高速中使用,这会使得第六代隐形战机,在真正的作战中,因无尾翼设计导致飞行运动性受限而不敏捷,甚至造成容易被击落或是产生飞行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的改善上述缺陷,以进一步的提高隐形飞机的飞行安全,一直为本专利技术人研究的方向。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提升雷达隐形、快速平稳变换姿态操控与提高飞行安全的具有隐形双翼的飞机。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的一种具有隐形双翼的飞机,包括一飞机本体及一对隐形双翼,该飞机本体两侧各具有一主翼,该主翼上方表面设有一容置空间;该隐形双翼(stealthdoublewings)供设置于上述主翼的容置空间中,其包括一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一连杆、第一机翼(垂直尾翼与部分主翼面功能)与第二机翼(部分主翼面功能),其中该连杆两端连接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而该第一转轴一端则连接该第一机翼,该第二转轴另一端则连接该第二机翼。借此,该第一机翼封闭盖合于该主翼的容置空间的上方时,该第二机翼可受到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带动而容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中间,而当第一机翼向上离开该容置空间转成为垂直尾翼功能并形成任一角度时,该第二机翼可受到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带动而封闭盖合于该主翼的容置空间的上方。其目的是第一机翼上升为垂直尾翼是增加隐形飞机的操控性与稳定安全性,在空中做出许多特定动作,第二机翼升起或第一机翼降下时,具有保持主翼面完整,维持原有的升浮力与流体力学。实施时,该隐形双翼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通过一控制系统的控制,而可带动该第一机翼与第二机翼的位移。实施时,该主翼于该容置空间的内壁面设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可与该第一机翼的端面贴合。实施时,该第二机翼的一端端面,设有一可与该主翼内壁面的突出部相契合的凹陷部,使得该第二机翼向上位移至该主翼表面后,可受到该突出部的阻挡,使得该第二机翼平整盖合于该主翼的容置空间的上。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举较佳的实施例,配合说明书附图、图号,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图1E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隐形双翼用于隐形战斗机0°、37°、70°、90°各种角度升起的示意图。图2A为一种无垂直尾翼的隐形战斗机左侧视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收折侧视图。图2C为战斗机隐形双翼0°收折时的正向示意图。图2D为图2C的正向剖面图。图2E为图2D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图3A为隐形双翼37°升起的正向示意图。图3B为隐形双翼37°升起的左侧视图。图3C为隐形双翼37°升起左正向剖面图。图3D为图3C中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图4A为隐形双翼70°升起的正向示意图。图4B为隐形双翼70°升起的左侧视图。图4C为隐形双翼70°升起的左正向剖面图。图4D为图4C中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图5A为隐形双翼90°升起的正向示意图。图5B为隐形双翼90°升起的左侧视图。图5C为隐形双翼90°升起的左正向剖面图。图5D为图5C中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图6A为斜度机翼的隐形双翼升起的左正向示意图。图6B为斜度机翼的隐形双翼的左正向剖面图。图7A为Stealth:FlyingInvisible隐形双翼0°收折的隐形战斗机正向视图。图7B为图7A的战斗机左侧视图。图7C为Stealth:Fight隐形双翼37°升起战斗机正向视图。图7D为图7C的战斗机左侧视图。图8A为Stealth:FightTakeOff/Landing隐形双翼70°升起战斗机正向视图。图8B为图8A的战斗机左侧视图。图8C为Emergency隐形双翼90°收折战斗机正向视图。图8D为图8C的战斗机左侧视图。图9A为一战斗机正向示意图。图9B为图9A第一机翼4种角度示意图。图9C为一战斗机左侧示意图。图9D为图9C第一机翼4种角度示意图。图10A为气流通过隐形战斗机的俯视图。图10B为收折隐形双翼后,机翼通过气流剖面示意图。图11A为气流通过一隐形三角翼无人机的俯视图。图11B为收折隐形双翼后,机翼通过气流剖面示意图。图12A~图12D为隐形战斗机升起隐形双翼飞行时的各种战斗飞行示意图。图13为装置隐形双翼的第六代隐形战斗机的示意图。图14A~图14C为装置隐形双翼的第六代隐形战斗机的左侧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隐形双翼的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飞机本体,其两侧各具有一主翼,该主翼表面设有一容置空间;以及/n一对隐形双翼,设置于上述主翼上方的容置空间中,其包括一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一连杆、第一机翼与第二机翼,其中该连杆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而该第一转轴一端则连接该第一机翼,该第二转轴另端则连接该第二机翼,以轨道辅助连动;/n借此,该第一机翼封闭盖合于该主翼的容置空间的上时,该第二机翼可受到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带动而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而当第一机翼向上离开该容置空间转成为垂直尾翼功能并形成任一角度时,该第二机翼能够受到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带动而封闭盖合于该主翼的容置空间的上方,让主翼面保持完整,以便维持原有的升浮力和流体力学效果。/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4 US 16/043,4481.一种具有隐形双翼的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飞机本体,其两侧各具有一主翼,该主翼表面设有一容置空间;以及
一对隐形双翼,设置于上述主翼上方的容置空间中,其包括一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一连杆、第一机翼与第二机翼,其中该连杆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而该第一转轴一端则连接该第一机翼,该第二转轴另端则连接该第二机翼,以轨道辅助连动;
借此,该第一机翼封闭盖合于该主翼的容置空间的上时,该第二机翼可受到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带动而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而当第一机翼向上离开该容置空间转成为垂直尾翼功能并形成任一角度时,该第二机翼能够受到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带动而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世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