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额外油路双作用多级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454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额外油路双作用多级液压缸,属于多级液压缸技术领域,包括:缸底、第一缸筒、第二缸筒、第三缸筒、活塞杆、第一集成阀及第二集成阀;第二缸筒同轴套装在第一缸筒内;第三缸筒同轴套装在第二缸筒内;活塞杆套装在第三缸筒内;第一集成阀用于使液压油自由地从与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连接的管路中流入到活塞杆的内腔中;所述第二集成阀用于使液压油自由地从油管流入到第三缸筒的内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小安装尺寸、无外露电缆、无软管连接的水下工况,且通过在多级液压缸内布置额外油路为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提供液压动力。

A kind of double acting multi-stage hydraulic cylinder with built-in extra oil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额外油路双作用多级液压缸
本技术属于多级液压缸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额外油路双作用多级液压缸。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下作业平台,其伸缩驱动装置原采用单级液压缸,供油管路为外置软管,当液压缸与其被驱动平台联动伸缩时,以拖链辅助供油软管进行收放,该方案存在占用安装空间大的缺点,存在水压作用下软管被压扁、拖链缠绕等风险,严重影响装备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额外油路双作用多级液压缸,可应用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小安装尺寸、无外露电缆、无软管连接的水下工况,且通过在多级液压缸内布置额外油路为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提供液压动力。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置额外油路双作用多级液压缸,包括:缸底、第一缸筒、第二缸筒、第三缸筒、活塞杆、第一集成阀及第二集成阀;所述第一缸筒、第二缸筒及第三缸筒均为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第一缸筒的一端通过缸底将其开口端封闭,且缸底上设有与第一缸筒内腔相通的油口A;第一缸筒的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油口B;所述第二缸筒同轴套装在第一缸筒内;第二缸筒的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油口B,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油口B,第一油口B和第二油口B通过第二缸筒内设有的环形腔相通,且第一油口B通过第二缸筒和第一缸筒之间的间隙与油口B相通;第二缸筒可沿第一缸筒轴向反复运动,且第二缸筒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缸筒内的限位结构进行运动限位;所述第三缸筒同轴套装在第二缸筒内;第三缸筒的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三油口B,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四油口B,第三油口B和第四油口B通过第三缸筒内设有的环形腔相通,且第三油口B通过第三缸筒和第二缸筒之间的间隙与第二油口B相通;第三缸筒可沿第二缸筒轴向反复运动,且第三缸筒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缸筒内的限位结构进行运动限位;所述活塞杆为中空结构,其一端加工有一个与其内腔相通的轴向阶梯孔,另一端加工有两个与其内腔相通的连接孔,分别为油口C和油口D,且油口C和油口D分别通过管路与安装在活塞杆该端端部的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连接,用于给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供油和接收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的回油;与油口C连接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一集成阀;且油口D通过油管与所述轴向阶梯孔的一端连接,所述轴向阶梯孔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集成阀,将轴向阶梯孔封闭;所述活塞杆套装在第三缸筒内;活塞杆的第二集成阀所在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五油口B,且第五油口B通过活塞杆和第三缸筒之间的间隙与第四油口B相通;所述活塞杆可沿第三缸筒轴向反复运动,且活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缸筒内的限位结构进行运动限位;所述第一集成阀用于使液压油自由地从与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连接的管路中流入到油口C中,进而流入到活塞杆的内腔中;并使活塞杆的内腔中的液压油达到设定压力后,才可以经过油口C流到与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连接的管路中;所述第二集成阀用于使液压油自由地从油管流入到第三缸筒的内腔中;并使第三缸筒的内腔中的液压油达到设定压力后,才可以从第三缸筒的内腔流到油管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缸筒内的限位结构为:安装在第一缸筒内圆周面的第一导向套的端面和缸底的端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缸筒内的限位结构为:安装在第二缸筒内圆周面的第二导向套的端面和第二缸筒端部内圆周面的台阶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缸筒内的限位结构为:安装在第三缸筒内圆周面的第三导向套的端面和第三缸筒端部内圆周面的台阶面。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调压阀和第二调压阀;所述第一调压阀安装在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与油口D连接的管路上;第二调压阀安装在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与油口C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第一调压阀和第二调压阀均用于调节进入到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内的液压油压力。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由第三活塞杆及同轴固连在其端部的缸套组成。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多级液压缸可以液控伸出,液控缩回,同时在该多级液压缸内设置额外油路,即油管通过油口C与被驱动平台连接的管路和第三活塞杆通过油口D与被驱动平台连接的管路,当液压缸的活塞杆(即第二缸筒、第三缸筒和第三活塞杆)全部伸出时或全部缩回时,内置的额外油路能够为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提供动力。(2)本技术的额外油路设置在多级液压缸内部,可较大程度减小液压缸的结构尺寸,为水下工况节约宝贵安装空间,且避免水下机构软管连接及电缆布置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3)本技术的活塞杆(即第二缸筒、第三缸筒和第三活塞杆)全部伸出时,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与额外油路的液压油供用,活塞杆(即第二缸筒、第三缸筒和第三活塞杆)全部缩回时,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与额外油路的液压油供用,同时通过两个集成阀,保证了多级液压缸的伸缩与通过额外油路给被驱动平台上的液压设备提供动力互不干涉,同时保证了多级液压缸的各级伸缩过程油路的连续畅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组成图;其中,1-油口A,2-缸底,3-第一缸筒,4-油口B,5-第一油口B,6-第一导向套,7-第二油口B,8-第三油口B,9-第二缸筒,10-第二导向套,11-第四油口B,12-第五油口B,13-第三缸筒,14-第三导向套,15-第一调压阀,16-被驱动平台,17-第二调压阀,18-第一集成阀,19-油口C,20-第三活塞杆,21-油管,22-第二集成阀,23-缸套,24-油口D。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额外油路双作用多级液压缸,参见附图1,包括:缸底2、第一缸筒3、第一导向套6、第二缸筒9、第二导向套10、第三缸筒13、第三导向套14、第三活塞杆20、缸套23、第一调压阀15、第二调压阀17、第一集成阀18及第二集成阀22;所述第二缸筒9同时为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三缸筒13同时为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缸筒3、第二缸筒9及第三缸筒13均为两端开口的筒体;所述第一缸筒3的一端通过缸底2将其开口端封闭,且缸底2上设有与第一缸筒3内腔相通的油口A1;第一缸筒3另一端的内圆周面套装有第一导向套6,且第一缸筒3的该端还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油口B4;所述第二缸筒9同轴套装在第一缸筒3内;第二缸筒9的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油口B5,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油口B7,第一油口B5和第二油口B7通过第二缸筒9内设有的环形腔相通,且第一油口B5通过第二缸筒9和第一缸筒3之间的间隙与油口B4相通;第二缸筒9的第二油口B7所在端的内圆周面套装有第二导向套10;第二缸筒9可沿第一缸筒3轴向反复运动,且第二缸筒9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导向套6的端面及缸底2的端面进行运动限位,即当第二缸筒9外圆周面设有的台阶面与第一导向套6的端面相抵触时,第二缸筒9向左运动到位,即第二缸筒9完全伸出;当第二缸筒9右端面与缸底2的端面相抵触时,第二缸筒9向右运动到位,即第二缸筒9完全缩回;所述第三缸筒13同轴套装在第二缸筒9内;第三缸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额外油路双作用多级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底(2)、第一缸筒(3)、第二缸筒(9)、第三缸筒(13)、活塞杆、第一集成阀(18)及第二集成阀(22);/n所述第一缸筒(3)、第二缸筒(9)及第三缸筒(13)均为两端开口的筒体;/n所述第一缸筒(3)的一端通过缸底(2)将其开口端封闭,且缸底(2)上设有与第一缸筒(3)内腔相通的油口A(1);第一缸筒(3)的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油口B(4);/n所述第二缸筒(9)同轴套装在第一缸筒(3)内;第二缸筒(9)的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油口B(5),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油口B(7),第一油口B(5)和第二油口B(7)通过第二缸筒(9)内设有的环形腔相通,且第一油口B(5)通过第二缸筒(9)和第一缸筒(3)之间的间隙与油口B(4)相通;第二缸筒(9)可沿第一缸筒(3)轴向反复运动,且第二缸筒(9)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缸筒(3)内的限位结构进行运动限位;/n所述第三缸筒(13)同轴套装在第二缸筒(9)内;第三缸筒(13)的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三油口B(8),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四油口B(11),第三油口B(8)和第四油口B(11)通过第三缸筒(13)内设有的环形腔相通,且第三油口B(8)通过第三缸筒(13)和第二缸筒(9)之间的间隙与第二油口B(7)相通;第三缸筒(13)可沿第二缸筒(9)轴向反复运动,且第三缸筒(1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缸筒(9)内的限位结构进行运动限位;/n所述活塞杆为中空结构,其一端加工有一个与其内腔相通的轴向阶梯孔,另一端加工有两个与其内腔相通的连接孔,分别为油口C(19)和油口D(24),且油口C(19)和油口D(24)分别通过管路与安装在活塞杆该端端部的被驱动平台(16)上的液压设备连接,用于给被驱动平台(16)上的液压设备供油和接收被驱动平台(16)上的液压设备的回油;与油口C(19)连接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一集成阀(18);且油口D(24)通过油管(21)与所述轴向阶梯孔的一端连接,所述轴向阶梯孔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集成阀(22),将轴向阶梯孔封闭;/n所述活塞杆套装在第三缸筒(13)内;活塞杆的第二集成阀(22)所在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五油口B(12),且第五油口B(12)通过活塞杆和第三缸筒(13)之间的间隙与第四油口B(11)相通;所述活塞杆可沿第三缸筒(13)轴向反复运动,且活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缸筒(13)内的限位结构进行运动限位;/n所述第一集成阀(18)用于使液压油自由地从与被驱动平台(16)上的液压设备连接的管路中流入到油口C(19)中,进而流入到活塞杆的内腔中;并使活塞杆的内腔中的液压油达到设定压力后,才可以经过油口C(19)流到与被驱动平台(16)上的液压设备连接的管路中;/n所述第二集成阀(22)用于使液压油自由地从油管(21)流入到第三缸筒(13)的内腔中;并使第三缸筒(13)的内腔中的液压油达到设定压力后,才可以从第三缸筒(13)的内腔流到油管(2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额外油路双作用多级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底(2)、第一缸筒(3)、第二缸筒(9)、第三缸筒(13)、活塞杆、第一集成阀(18)及第二集成阀(22);
所述第一缸筒(3)、第二缸筒(9)及第三缸筒(13)均为两端开口的筒体;
所述第一缸筒(3)的一端通过缸底(2)将其开口端封闭,且缸底(2)上设有与第一缸筒(3)内腔相通的油口A(1);第一缸筒(3)的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油口B(4);
所述第二缸筒(9)同轴套装在第一缸筒(3)内;第二缸筒(9)的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油口B(5),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二油口B(7),第一油口B(5)和第二油口B(7)通过第二缸筒(9)内设有的环形腔相通,且第一油口B(5)通过第二缸筒(9)和第一缸筒(3)之间的间隙与油口B(4)相通;第二缸筒(9)可沿第一缸筒(3)轴向反复运动,且第二缸筒(9)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缸筒(3)内的限位结构进行运动限位;
所述第三缸筒(13)同轴套装在第二缸筒(9)内;第三缸筒(13)的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三油口B(8),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的第四油口B(11),第三油口B(8)和第四油口B(11)通过第三缸筒(13)内设有的环形腔相通,且第三油口B(8)通过第三缸筒(13)和第二缸筒(9)之间的间隙与第二油口B(7)相通;第三缸筒(13)可沿第二缸筒(9)轴向反复运动,且第三缸筒(1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缸筒(9)内的限位结构进行运动限位;
所述活塞杆为中空结构,其一端加工有一个与其内腔相通的轴向阶梯孔,另一端加工有两个与其内腔相通的连接孔,分别为油口C(19)和油口D(24),且油口C(19)和油口D(24)分别通过管路与安装在活塞杆该端端部的被驱动平台(16)上的液压设备连接,用于给被驱动平台(16)上的液压设备供油和接收被驱动平台(16)上的液压设备的回油;与油口C(19)连接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一集成阀(18);且油口D(24)通过油管(21)与所述轴向阶梯孔的一端连接,所述轴向阶梯孔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集成阀(22),将轴向阶梯孔封闭;
所述活塞杆套装在第三缸筒(13)内;活塞杆的第二集成阀(22)所在端设有与其内腔相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杜浩斌张昌华唐瑞陈洁陈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