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04376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属于冶金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所述保护与引导装置包括除鳞箱体,所述除鳞箱体上设有抛丸除鳞机,所述抛丸除鳞机与丸料流保护管道入口侧连接,所述丸料流保护管道出口侧后方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弹导向装置和第二反弹导向装置。所述保护与引导装置能有效实现对抛丸除鳞丸料流的引导与保护,避免外界丸料的撞击干扰,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有效提高除鳞系统能效和除鳞效率,降低系统生产成本,且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在钢铁生产线上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A device for protecting and guiding the material flow of acid free descaling pelle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生产设备
,特别是指一种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热轧后的带钢表面会形成致密脆性的氧化铁皮(俗称鳞层)。在冷轧、热镀锌或涂层等工艺之前,去除氧化铁皮是必不可缺的环节。对比传统的酸洗工艺,基于抛丸冲击的无酸除鳞技术具有绿色无污染、占地面积小、可控性强和可灵活串联组合生产等优点。目前,无酸除鳞技术应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吨钢除鳞成本高。经由抛丸机加速的丸料流,在除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除鳞箱体内其他丸料的撞击,改变部分丸料的冲击方向,导致除鳞不均匀,同时引起巨大的能量浪费。如图3所示,丸料流中某个弹丸P1沿着虚线方向高速射向带钢,同时已经完成除鳞作业的另一弹丸P2沿着虚线方向射向P点,结果弹丸P1与弹丸P2在P点发生撞击,P1偏离原有运动轨迹,随后,弹丸P1与弹丸P2都有可能继续与丸料流中其他弹丸再次发生碰撞。这些碰撞改变了大量弹丸的运动轨迹,这些弹丸无法按照原有运动模式冲击带钢表面鳞层,引起大量的能量浪费。由于除鳞是连续性作业,丸料源源不断从抛丸除鳞机中射出,这意味着丸料之间的碰撞是永久性存在的,即能量浪费现象持续性存在。另一方面,经由抛丸机加速的弹丸,在冲击带钢除鳞之后会高速反弹,即有相当的动能剩余,这部分能量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这也是系统能效低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无酸除鳞设备由于丸料互相撞击、除鳞后反弹弹丸动能无法得以充分利用,进而导致的能效低下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包括除鳞箱体,所述除鳞箱体上设有抛丸除鳞机,所述抛丸除鳞机与丸料流保护管道入口侧连接,所述丸料流保护管道出口侧后方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弹导向装置和第二反弹导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弹导向装置包括除鳞反弹板,所述除鳞反弹板通过支撑板与转轴相连,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除鳞箱体相连;所述转轴的端部设有角度控制杆,以调整所述第一反弹导向装置与带钢的夹角。优选的,所述角度控制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的端部,且所述角度控制杆与所述除鳞反弹板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反弹导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除鳞箱体上的角度调整表盘,所述角度控制杆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角度观察孔,以观测所述角度调整表盘上的角度调整数值。其中,所述角度调整表盘上的角度调整数值范围为0°~90°;所述角度调整表盘的0°刻度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角度调整表盘的90°度刻度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其中,所述丸料流保护管道为中空的管道,材质为复合板,内层为耐磨铸铁板,外层为锰钢板。其中,所述第二反弹导向装置的后方设有用于清理除鳞后带钢表面杂质的吹扫喷嘴。其中,所述除鳞箱体内部设有用于保护所述轴承的橡胶保护套。其中,所述第二反弹导向装置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反弹导向装置相同。其中,所述除鳞反弹板材质为锰钢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所述保护与引导装置利用丸料流保护管道、第一反弹导向装置和第二反弹导向装置对抛丸除鳞丸料流进行引导与保护,避免外界丸料的撞击干扰,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有效提高除鳞系统能效和除鳞效率,降低系统生产成本,且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在钢铁生产线上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丸料流保护管道的示意图;图3为丸料间碰撞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丸料流保护管道的保护作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反弹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从图5中A1-A2方向观测的剖面图;图7为从图5中B1-B2方向观测第一反弹导向装置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角度控制杆位置调整说明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角度控制杆角度局部观测图。[附图标记]1、抛丸除鳞机;2、丸料流保护管道;2A、丸料流保护管道入口侧;2B、丸料流保护管道出口侧;3、第一反弹导向装置;3A、除鳞反弹板;3B、支撑板;3C、转轴;3D、轴承;3E、角度控制杆;3F、橡胶保护套;3G、角度调整表盘;4、第二反弹导向装置;5、除鳞箱体;6、丸料流;7、带钢;8、吹扫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包括除鳞箱体5,所述除鳞箱体5上设有抛丸除鳞机1,所述抛丸除鳞机1与丸料流保护管道入口侧2A连接,所述丸料流保护管道出口侧2B后方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弹导向装置3和第二反弹导向装置4。带钢7在夹送辊夹送作用下,自左侧进入所述除鳞箱体5,所述抛丸除鳞机1产生高速运动的丸料流6,所述丸料流6从如图2所示的丸料流保护管道入口侧2A进入所述丸料流保护管道2,从丸料流保护管道出口侧2B射出后冲击所述带钢7,进行第一次除鳞作业。随后,反弹的丸料流6冲击所述第一反弹导向装置3并反弹,反弹后的丸料流6继续冲击所述带钢7,进行第二次除鳞作业。这样,一方面有效利用了第一次除鳞作业后丸料的动能再次除鳞,另一方面控制了丸料的轨迹,减小丸料间互相撞击的概率。随后,反弹的丸料流6冲击所述第二反弹导向装置4并反弹,反弹后的丸料流6第三次冲击所述带钢7,进行第三次除鳞作业。完成三次除鳞作业后,所述丸料流6的动能几乎耗尽,能量得以高效利用。对比图3、图4,所述丸料流保护管道2对其内部的丸料起到了保护作用,弹丸P2在运动过程中若撞击到所述丸料流保护管道2会反弹,这样便无法影响到所述丸料流保护管道2内的弹丸的运行轨迹,同时有效避免了碰撞引起的能量浪费。如图5~图7所示的,所述第一反弹导向装置3包括除鳞反弹板3A,所述丸料流6第一次冲击除鳞作业结束后,发生反弹并射向所述除鳞反弹板3A,经由所述除鳞反弹板3A反弹后,再次以一定角度冲向所述带钢7表面,实现第二次除鳞作业。所述除鳞反弹板3A通过支撑板3B与转轴3C相连,所述转轴3C通过轴承3D与所述除鳞箱体5相连;所述转轴3C的端部设有角度控制杆3E,以调整所述第一反弹导向装置3与所述带钢7的夹角。如图7所示的,曲线Q1Q2上方为实际观测到的转轴3C、轴承3D、角度控制杆3E与角度调整表盘3G,曲线Q1Q2下方为除鳞箱体5内部的剖视图。所述角度控制杆3E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3C的端部,且所述角度控制杆3E始终与所述除鳞反弹板3A保持平行。所述角度控制杆3E转动的同时,所述转轴3C与所述除鳞反弹板3A同步转动,进而使碰撞所述除鳞反弹板3A反弹后的丸料流6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如图8和图9所示的,所述第一反弹导向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包括除鳞箱体,所述除鳞箱体上设有抛丸除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除鳞机与丸料流保护管道入口侧连接,所述丸料流保护管道出口侧后方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弹导向装置和第二反弹导向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包括除鳞箱体,所述除鳞箱体上设有抛丸除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除鳞机与丸料流保护管道入口侧连接,所述丸料流保护管道出口侧后方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弹导向装置和第二反弹导向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弹导向装置包括除鳞反弹板,所述除鳞反弹板通过支撑板与转轴相连,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除鳞箱体相连;所述转轴的端部设有角度控制杆,以调整所述第一反弹导向装置与带钢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控制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的端部,且所述角度控制杆与所述除鳞反弹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酸除鳞丸料流的保护与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弹导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除鳞箱体上的角度调整表盘,所述角度控制杆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角度观察孔,以观测所述角度调整表盘上的角度调整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酸除鳞丸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尚郝瑞参刘华刚冯志新杨荃王晓晨孙友昭蒋三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