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料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979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料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斗,还包括正方形的循环导轨,所述循环导轨上设置有首尾依次相接的滑槽,所述循环导轨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滑槽上设置有多个回收斗,其中一个所述滑槽上预留一个回收斗的空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回收斗在滑槽上循环运动,所述滑槽上设置有入料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连续对磨料进行回收。

An abrasive recove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料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回收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磨料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对工件进行表面处理时,一次喷砂往往使用大量的磨料,因此,磨料的回收利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专利公开号为CN10795327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分类回收的石英砂式喷砂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喷砂室,所述喷砂室的内部顶端设有储砂筒,所述储砂筒的下端设有喷枪,所述喷砂室的下端设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内竖直设有多块吸铁石板,多块所述吸铁石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连接杆与所述回收槽的两侧壁连接,多块所述吸铁石板沿所述回收槽横向排列铺设,多块所述吸铁石板平行且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回收槽的槽底均匀开设有若干网状格栅孔,所述回收槽的下端与所述喷砂室之间竖直连接有多根压缩弹簧,所述回收槽的一侧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回收斗,所述回收斗与底座为拆卸式连接,便于拆卸后将回收斗内的石英砂回收。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回收装置回收石英砂时,需要先将回收斗拆卸下来,然后通过倾斜回收斗,从而回收石英砂,无法实现磨料的连续性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料回收装置,该磨料回收装置可连续对磨料进行回收。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磨料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斗,还包括正方形的循环导轨,所述循环导轨上设置有首尾依次相接的滑槽,所述循环导轨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滑槽上设置有多个回收斗,其中一个所述滑槽上预留一个回收斗的空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回收斗在滑槽上循环运动,所述滑槽上设置有入料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槽上预留一个回收斗的空位,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循环导轨上的回收斗在滑槽内循环运动,当回收斗到达入料区时,第二驱动装置停止驱动,由于入料区的回收斗与喷砂机的出料口相对应,故从喷砂机中喷出来的磨料可进入回收斗内,待回收斗入料结束后,第一驱动装置再次驱动下一回收斗进入入料区;该法不需要反复拆卸回收斗,方便快捷。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所述气缸分别位于相邻滑槽的相接处,所有所述气缸配合驱动对应的回收斗在滑槽内循环运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行程与回收斗的运动行程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分别位于相邻滑槽的相接处,并驱动回收斗在滑槽内循环运动,气缸可推动回收斗在滑槽内循环运动。优选地,所述气缸采用PLC控制器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LC控制器可定时控制气缸的伸缩。优选地,所述滑槽上还设置有卸料区,所述卸料区位于入料区的对角处,所述滑槽中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铰接设置有回收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槽上设置卸料区,滑块与回收斗铰接设置,可手动翻转回收斗将回收斗中的磨料倒出来。优选地,所述滑槽于滑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槽,所述滑块于底部的四个角处设置有与弧形槽相对应的球形槽,所述球形槽与弧形槽之间设置有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滑块在滑槽中运动。优选地,所述滑块与回收斗的铰接轴与滑块所处的滑槽平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对回收斗进行卸料。优选地,所述滑槽于其底部设置有滑道,所述滑块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穿过滑道的吊架,所述吊架内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回收斗铰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回收斗卸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槽底部设置滑道,在滑块中部设置通孔,并在滑块的底部固定设置穿过滑道的吊架,在吊架中设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与回收斗铰接,从而通过启动第二驱动装置倾斜回收斗进行卸料。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具有活塞杆的一端远离回收斗和滑块的铰接端铰接设置于回收斗上、另一端铰接设置于吊架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具有活塞杆的一端铰接设置于回收斗上、另一端铰接设置于吊架底部,当活塞杆伸长推动回收斗倾斜卸料时,液压缸可跟随着倾斜,卸料完成后,活塞杆收缩,回收斗回到原始位置。优选地,所述液压缸采用PLC控制器控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PLC控制器可定时控制液压缸的伸缩。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滑槽上预留一个回收斗的空位,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循环导轨上的回收斗在滑槽内循环运动,当回收斗到达入料区时,第二驱动装置停止驱动,由于入料区的回收斗与喷砂机的出料口相对应,故从喷砂机中喷出来的磨料可进入回收斗内,待回收斗入料结束后,第一驱动装置再次驱动下一回收斗进入入料区;该法不需要反复拆卸回收斗,方便快捷;2、滑槽上还设置有卸料区,在卸料区中液压缸透过滑道与回收斗铰接,液压缸具有活塞杆的一端远离回收斗和滑块的铰接端铰接设置于回收斗上、另一端铰接设置于吊架底部,当活塞杆伸长推动回收斗倾斜卸料时,液压缸可跟随着倾斜,卸料完成后,活塞杆收缩,回收斗回到原始位置;3、滑槽于滑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槽,滑块于底部的四个角处设置有与弧形槽相对应的球形槽,球形槽与弧形槽之间设置有滚珠,有利于气缸推动滑块在滑槽内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循环导轨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滑槽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气缸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卸料区的爆炸图;图中,1、底座;2、循环导轨;21、第一导轨;22、第二导轨;23、第三导轨;24、第四导轨;25、第二通孔;3、滑槽;31、第一滑槽;32、第二滑槽;33、第三滑槽;34、第四滑槽;35、入料区;36、卸料区;37、弧形槽;4、滑块;41、第一通孔;42、滑道;43、球形槽;5、回收斗;6、气缸;61、第一气缸;62、第二气缸;63、第三气缸;64、第四气缸;7、吊架;8、液压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磨料回收装置,其包括底座1、循环导轨2和回收斗5;其中,底座1顶部设置有循环导轨2,循环导轨2上设置有回收斗5;另外,循环导轨2于对角处分别设置有入料区35和卸料区36,本实施例中,入料区35位于第一导轨21与第二导轨22相交的一端,卸料区36位于第三导轨23与第四导轨24相交的一端。参照图2和图3,循环导轨2呈正方形状,其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22、第三导轨23和第四导轨24,参照图2和图4,第一导轨21、第二导轨22、第三导轨23和第四导轨24上分别设置有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滑槽31、第二滑槽32、第三滑槽33和第四滑槽34且第一滑槽31、第二滑槽32、第三滑槽33和第四滑槽34的槽底分别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循环导轨2底部的滑道42,其中,第一滑槽31、第二滑槽32、第三滑槽33、第四滑槽34围成滑槽3。参照图2和图4,循环导轨2外侧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料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斗(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方形的循环导轨(2),所述循环导轨(2)上设置有首尾依次相接的滑槽(3),所述循环导轨(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滑槽(3)上设置有多个回收斗(5),其中一个所述滑槽(3)上预留一个回收斗(5)的空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回收斗(5)在滑槽(3)上循环运动,所述滑槽(3)上设置有入料区(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料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斗(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方形的循环导轨(2),所述循环导轨(2)上设置有首尾依次相接的滑槽(3),所述循环导轨(2)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滑槽(3)上设置有多个回收斗(5),其中一个所述滑槽(3)上预留一个回收斗(5)的空位,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回收斗(5)在滑槽(3)上循环运动,所述滑槽(3)上设置有入料区(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气缸(6),所述气缸(6)分别位于相邻滑槽(3)的相接处,所有所述气缸(6)配合驱动对应的回收斗(5)在滑槽(3)内循环运动,所述气缸(6)的活塞杆的运动行程与回收斗(5)的运动行程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磨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6)采用PLC控制器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磨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上还设置有卸料区(36),所述卸料区(36)位于入料区(35)的对角处,所述滑槽(3)中设置有滑块(4),所述滑块(4)的顶部铰接设置有回收斗(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普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朱美拉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