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混合冷却式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498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冷却式水泵,安装板的上表面设有两块支架,支架的上端设有圆柱形的外壳,外壳内设有泵体,泵体内设有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的左端置于外壳的左侧,转轴与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转轴的内端设有扇叶,三个第一链轮之间设有第一链条,冷却管为螺旋状,且置于泵体的外侧壁,冷却液输送筒和冷却液箱均置于安装板的上表面,冷却管的一端连接冷却液输送筒的出液口,冷却管另一端连接冷却液箱的进液口,冷却液箱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冷却液输送筒的进液口,冷却液输送筒上设有冷却液输送单元,可以采用混合冷却的方式将水泵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去,保证水泵的使用寿命。

A new type of mixed cooling wat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混合冷却式水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泵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混合冷却式水泵。
技术介绍
水泵由泵腔、叶轮、电机、进出口管道等部分组成,电机通电后转动,以此带动泵腔中的叶轮转动,管道液体通过水泵进口进入泵腔,再由转动的叶轮增加动力后从出口流出,因此水泵具有液体输送功能,用于满足管道流量要求;现有的申请号为CN201822188885.9公开的水泵,采用将水泵的连接电源的驱动组件和与水接触的从动组件相分离的方式,通过旋转磁场发生器通电后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带动位于水中的磁环旋转,从而带动叶轮旋转,在水泵罩内形成水流道,实现泵水功能,达到了水电分离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避免水泵漏电,安全性能好,结构简单容易维修且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泵由于无法实现水电分离所造成的水泵容易漏电、安全性差、水泵马达需要密封为维修带来不便且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但水泵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不将热量及时散去会因热量的堆积影响水泵的使用寿命,在现有的技术中,冷却的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将水泵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去,会影响水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混合冷却式水泵,可以采用混合冷却的方式将水泵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去,保证水泵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混合冷却式水泵,包括安装板、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设有两块支架,支架的上端设有圆柱形的外壳,外壳内设有泵体,泵体内设有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的左端置于外壳的左侧,动力输入轴的右端穿过泵体置于外壳的右侧,动力输入轴置于泵体内部的部分上设有齿轮,外壳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通孔,安装板的四角分别设有安装孔;第一冷却单元:所述第一冷却单元包括扇叶、转轴、连接板、第一链条和第一链轮,所述连接板为两块,且分别置于外壳右侧壁上的两个通孔内,连接板上设有转轴,转轴与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转轴的内端设有扇叶,第一链轮为三个,且分别置于两根转轴的外端和动力输入轴的右端,三个第一链轮之间设有第一链条;第二冷却单元:所述第二冷却单元包括冷却液输送筒、冷却管和冷却液箱,所述冷却管为螺旋状,且置于泵体的外侧壁,冷却液输送筒和冷却液箱均置于安装板的上表面,冷却管的一端连接冷却液输送筒的出液口,冷却管的另一端连接冷却液箱的进液口,冷却液箱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冷却液输送筒的进液口,冷却液输送筒上设有冷却液输送单元;在使用时,外界动力会带动动力输入轴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水从进液口移动至出液口,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会与泵体之间发生摩擦而产生热量,通过动力输入轴带动第一链轮进行转动,第一链轮会通过第一链条带动另外两个第一链轮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会带动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加快泵体处的空气流动,从而可以进行加速冷却,还可以通过冷却液输送单元从冷却液箱内抽取冷却液至冷却液输送筒,在冷却液输送单元的作用下,冷却液会沿冷却管循环后进入冷却液箱内,通过冷却液沿冷却管的循环可以加快进行冷却,通过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进行混合冷却可以将水泵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去,保证水泵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输送单元包括第二链轮、连接轴和第二链条,所述连接轴置于冷却液输送筒内,连接轴的一端与冷却液输送筒的右侧壁转动连接,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冷却液输送筒的左侧壁置于冷却液输送筒的左侧,第二链轮为两个,且分别置于连接轴的端部和动力输入轴上,两个第二链轮之间设有第二链条,连接轴置于冷却液输送筒内部的部分上等角度设有六块刮板,通过动力输入轴带动第二链轮进行转动,第二链轮会通过第二链条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转轴会带动刮板进行快速转动,从而可以减小冷却液输送筒内部的压强,从而可以从冷却液箱内抽取冷却液,从而可以用来输送冷却液。进一步的,还包括防虫网,所述防虫网为两块,且分别置于外壳左侧壁上的两个通孔内,可以用来防止有蚊虫进入外壳内。进一步的,还包括动力输入接头,所述动力输入接头为一个,且置于动力输入轴的左端,可以用来连接外界动力源。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水管和进水管接头,所述进水管置于泵体的侧壁,进水管的一端连通泵体,进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外壳设有进水管接头,可以用来方便水进入泵体。进一步的,还包括出水管和出水管接头,所述出水管置于泵体的侧壁,出水管的一端连通泵体,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外壳设有出水管接头,可以用来方便水排出泵体。进一步的,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为两个,且分别置于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可以用来保证水的单向流动。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为四个,且分别置于安装板上的安装孔内,可以用来安装安装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的混合冷却式水泵,具有以下好处:1、设置了第一冷却单元,通过动力输入轴带动第一链轮进行转动,第一链轮会通过第一链条带动另外两个第一链轮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转轴会带动扇叶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加快泵体处的空气流动,从而可以进行加速冷却;2、还设置了第二冷却单元,通过冷却液输送单元从冷却液箱内抽取冷却液至冷却液输送筒,在冷却液输送单元的作用下,冷却液会沿冷却管循环后进入冷却液箱内,通过冷却液沿冷却管的循环可以加快进行冷却,通过第一冷却单元和第二冷却单元进行混合冷却可以将水泵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去,保证水泵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背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冷却液输送筒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支架、3外壳、4第一冷却单元、41扇叶、42转轴、43连接板、44第一链条、45第一链轮、5第二冷却单元、51冷却液输送筒、52冷却管、53冷却液箱、6冷却液输送单元、61第二链轮、62连接轴、63第二链条、7防虫网、8动力输入接头、9动力输入轴、10单向阀、11进水管、12进水管接头、13出水管、14出水管接头、15泵体、16齿轮、17刮板、18安装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混合冷却式水泵,包括安装板1、第一冷却单元4和第二冷却单元5;安装板1:安装板1的上表面设有两块支架2,支架2的上端设有圆柱形的外壳3,外壳3内设有泵体15,泵体15内设有动力输入轴9,动力输入轴9的左端置于外壳3的左侧,动力输入轴9的右端穿过泵体15置于外壳3的右侧,动力输入轴9置于泵体15内部的部分上设有齿轮16,外壳3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通孔,安装板1的四角分别设有安装孔;...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混合冷却式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第一冷却单元(4)和第二冷却单元(5);/n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上表面设有两块支架(2),支架(2)的上端设有圆柱形的外壳(3),外壳(3)内设有泵体(15),泵体(15)内设有动力输入轴(9),动力输入轴(9)的左端置于外壳(3)的左侧,动力输入轴(9)的右端穿过泵体(15)置于外壳(3)的右侧,动力输入轴(9)置于泵体(15)内部的部分上设有齿轮(16),外壳(3)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通孔,安装板(1)的四角分别设有安装孔;/n第一冷却单元(4):所述第一冷却单元(4)包括扇叶(41)、转轴(42)、连接板(43)、第一链条(44)和第一链轮(45),所述连接板(43)为两块,且分别置于外壳(3)右侧壁上的两个通孔内,连接板(43)上设有转轴(42),转轴(42)与连接板(43)之间转动连接,转轴(42)的内端设有扇叶(41),第一链轮(45)为三个,且分别置于两根转轴(42)的外端和动力输入轴(9)的右端,三个第一链轮(45)之间设有第一链条(44);/n第二冷却单元(5):所述第二冷却单元(5)包括冷却液输送筒(51)、冷却管(52)和冷却液箱(53),所述冷却管(52)为螺旋状,且置于泵体(15)的外侧壁,冷却液输送筒(51)和冷却液箱(53)均置于安装板(1)的上表面,冷却管(52)的一端连接冷却液输送筒(51)的出液口,冷却管(52)的另一端连接冷却液箱(53)的进液口,冷却液箱(53)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冷却液输送筒(51)的进液口,冷却液输送筒(51)上设有冷却液输送单元(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混合冷却式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第一冷却单元(4)和第二冷却单元(5);
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上表面设有两块支架(2),支架(2)的上端设有圆柱形的外壳(3),外壳(3)内设有泵体(15),泵体(15)内设有动力输入轴(9),动力输入轴(9)的左端置于外壳(3)的左侧,动力输入轴(9)的右端穿过泵体(15)置于外壳(3)的右侧,动力输入轴(9)置于泵体(15)内部的部分上设有齿轮(16),外壳(3)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通孔,安装板(1)的四角分别设有安装孔;
第一冷却单元(4):所述第一冷却单元(4)包括扇叶(41)、转轴(42)、连接板(43)、第一链条(44)和第一链轮(45),所述连接板(43)为两块,且分别置于外壳(3)右侧壁上的两个通孔内,连接板(43)上设有转轴(42),转轴(42)与连接板(43)之间转动连接,转轴(42)的内端设有扇叶(41),第一链轮(45)为三个,且分别置于两根转轴(42)的外端和动力输入轴(9)的右端,三个第一链轮(45)之间设有第一链条(44);
第二冷却单元(5):所述第二冷却单元(5)包括冷却液输送筒(51)、冷却管(52)和冷却液箱(53),所述冷却管(52)为螺旋状,且置于泵体(15)的外侧壁,冷却液输送筒(51)和冷却液箱(53)均置于安装板(1)的上表面,冷却管(52)的一端连接冷却液输送筒(51)的出液口,冷却管(52)的另一端连接冷却液箱(53)的进液口,冷却液箱(53)的出液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冷却液输送筒(51)的进液口,冷却液输送筒(51)上设有冷却液输送单元(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混合冷却式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输送单元(6)包括第二链轮(61)、连接轴(62)和第二链条(63),所述连接轴(62)置于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小青袁丹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大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