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外板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18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顶盖外板容器,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四个支撑柱,其中两个支撑柱位于零件一个长边的外侧,另两个支撑柱位于零件另一个长边的外侧,每个支撑柱沿高度方向上均设有若干层托板,托板的前部均指向零件,零件压在四个支撑柱上同一层的托板上,支撑柱均沿零件的长边方向倾斜与底板形成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顶盖外板容器,根据零件形状设计支撑柱的倾斜角度,避开零件相互干涉区域,在有效的高度上最大限度存放零件,实现顶盖容器装箱效率的提升,并满足顶盖零件的自动装箱及自动取件功能。

Top cover outer plate cont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盖外板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盖外板容器。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造领域,冲压车间加工完成的顶盖零件通常需要通过容器装箱后运输至焊装车间,然后取出进行焊接加工。现有传统的顶盖装箱容器中,零件的存储通常是以零件正上方堆垛的方式实现,既容易实现零件装箱,又避免了零件装箱和运输过程中的磕碰,防止品质问题的出现,确保了零件的顺利运输。但由于顶盖产品自身特性,其顶盖尾部与车身拼接处具有“乁”型造型,导致顶盖零件具有较高的高度差和一定的弯曲弧度,普通堆叠及运输容易出现零件触碰并导致品质问题产生,为此容器设计厂家通常通过增大容器层与层之间的间距,以避开零件干涉,达成装箱目的,而高的层间距必然带来了容器装箱效率的降低以及运输成本的增加。一方面,出于对容器成本削减以及装箱效率提升的考虑,通过缩小容器层与层间距来增大容器装箱数量,进而提升装箱及运输效率,但是缩小容器的层间距又容易导致零件在存放时容易发生干涉。为此,在充分考虑顶盖零件尾端形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支撑立柱配合支撑托板倾斜的形式,实现零件倾斜堆放,解决零件干涉问题,达成缩小容器层间距进而增大装箱效率的目的。但另一方面,车间自动化改造实现了顶盖零件自动装箱和自动取件,而由于顶盖零件堆叠状态的变化,需要一套连锁的支撑托板满足倾斜顶盖零件的自动取放件功能,实现下一层的放件可以连锁带出上一层的托板,以满足上一层继续放件的功能,而同样上一层零件的取走必须保证其托板也收缩到下层取件无干涉的区域,便于下层零件取件顺利进行。同时,由于容器层间距的缩小,导致连锁支撑托板的活动量更小,托板在放件与不放件下的状态变化更小,要满足顶盖零件的自动取放件对零件容器及其支撑零件的托板设计精度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顶盖外板容器,根据零件形状设计支撑柱的倾斜角度,避开零件相互干涉区域,在有效的高度上最大限度存放零件,实现顶盖容器装箱效率的提升,并满足顶盖零件的自动装箱及自动取件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顶盖外板容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四个支撑柱,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柱位于零件一个长边的外侧,另两个所述支撑柱位于零件另一个长边的外侧,每个所述支撑柱沿高度方向上均设有若干层托板,所述托板的前部均指向所述零件,所述零件压在四个所述支撑柱上同一层的所述托板上,所述支撑柱均沿所述零件的长边方向倾斜与所述底板形成夹角。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为中空且一侧面开口的柱体,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零件,所述托板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托板长度方向垂直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柱体的两个侧面上,所述柱体内设有当所述托板前部下压时抵住所述托板限制所述托板转动角度的限位销,所述托板上的旋转轴安装点位位于所述托板重心靠前部位置,在未存放零件的状态下,所述托板的后部在重力作用下下压,最下层所述托板后端的下方设有抵住所述托板使该所述托板在自然状态下与竖直方向形成30~60度夹角的限位块,所述托板上的旋转轴安装点位距离所述托板后部端部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旋转轴之间的距离,使上一层所述托板的后端与下一层所述托板的后部发生干涉。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为中空且一侧面开口的柱体,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零件,所述托板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托板长度方向垂直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柱体的两个侧面上,所述柱体内设有当所述托板前部下压时抵住所述托板限制所述托板转动角度的限位销,所述托板上的旋转轴安装点位位于所述托板重心靠前部位置,在未存放零件的状态下,所述托板的后部在重力作用下下压,最下层所述托板后端的下方设有抵住所述托板使该所述托板在自然状态下与竖直方向形成45~60度夹角的限位块,所述托板上的旋转轴安装点位距离所述托板后部端部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旋转轴之间的距离,使上一层所述托板的后端与下一层所述托板的后部发生干涉,当下层所述托板与竖直方向形成45~60度夹角时,上层所述托板在下层所述托板的干涉下与竖直方向形成5~20度夹角,且当下层所述托板呈水平状态时,上层所述托板在下层所述托板的干涉下与竖直方向形成45~60度夹角,便于放入零件,在该角度范围内,在防止上层托板后端被下层托板抵住的情况下,两层所述托板的前端之间的水平距离尽可能大。优选地,所述托板前部的厚度小于后部的厚度,且所述托板后部的宽度大于所述托板前部的宽度,尽可能减少所述托板前部的尺寸,防止放入零件时零件与上层托板发生干涉。优选地,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支撑柱倾斜方向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向所述支撑柱倾斜方向倾斜,且倾斜角度相同,所述挡板抵住所述零件。优选地,所述夹角由所述零件的形状确定。优选地,所述夹角为70~80度。优选地,所述柱体的底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环绕所述柱体设有若干个腰孔,便于所述柱体安装时,对所述柱体安装位的微调。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四个角各设有一个车轮,便于移动。优选地,所述限位销位于所述托板后部上方。优选地,所述限位销位于所述托板前部下方。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根据零件形状设计支撑柱的倾斜角度,避开零件相互干涉区域,在有效的高度上最大限度降低层与层间距,增加零件存放层数,解决了零件干涉的难题,达成缩小容器层间距进而增大装箱效率的目的,提高了容器的利用率;2、托板通过自身重力转动及互相之间的干涉,实现了托板之间的连锁支撑功能,实现了下一层的放件可以连锁带出上一层的托板,以满足上一层继续放件的功能,而同样上一层零件的取走也使其托板收缩到下层取件无干涉的区域,便于下层零件取件顺利进行,使零件取放时,避免了托板对零件的阻挡,取放方便,满足了零件的自动取放件功能;3、由于容器层间距的缩小,在托板的活动量更小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置托板的可转动角度,使托板在放件与不放件下的状态变化更小,满足了顶盖零件自动取放件对零件容器及其支撑零件的托板更高设计精度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顶盖外板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多个托板叠加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托板的侧视示意图;图9为图5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放置零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中零件位于托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底板1、支撑柱2、零件3、托板4、柱体5、旋转轴6、限位销7、挡板8、车轮9、限位块10、底座11、腰孔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顶盖外板容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四个角各设有一个车轮9,便于移动,底板1上设置有四个支撑柱2,其中两个支撑柱2位于零件3一个长边的外侧,另两个支撑柱2位于零件3另一个长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盖外板容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四个支撑柱(2),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柱(2)位于零件(3)一个长边的外侧,另两个所述支撑柱(2)位于所述零件(3)另一个长边的外侧,每个所述支撑柱(2)沿高度方向上均设有若干层托板(4),所述托板(4)的前部均指向所述零件(3),所述零件(3)压在四个所述支撑柱(2)上同一层的所述托板(4)上,所述支撑柱(2)均沿所述零件(3)的长边方向倾斜与所述底板(1)形成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盖外板容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四个支撑柱(2),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柱(2)位于零件(3)一个长边的外侧,另两个所述支撑柱(2)位于所述零件(3)另一个长边的外侧,每个所述支撑柱(2)沿高度方向上均设有若干层托板(4),所述托板(4)的前部均指向所述零件(3),所述零件(3)压在四个所述支撑柱(2)上同一层的所述托板(4)上,所述支撑柱(2)均沿所述零件(3)的长边方向倾斜与所述底板(1)形成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顶盖外板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为中空且一侧面开口的柱体(5),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零件,所述托板(4)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托板(4)长度方向垂直的旋转轴(6),所述旋转轴(6)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柱体(5)的两个侧面上,所述柱体(5)内设有当所述托板(4)前部下压时抵住所述托板(4)限制所述托板(4)转动角度的限位销(7),所述托板(4)上的旋转轴(6)安装点位位于所述托板(4)重心靠前部位置,最下层所述托板(4)后端的下方设有抵住所述托板(4)使该所述托板(4)在自然状态下与竖直方向形成45~60度夹角的限位块(10),所述托板(4)上的旋转轴(6)安装点位距离所述托板(4)后部端部的距离大于相邻两个旋转轴(6)之间的距离,当下层所述托板(4)与竖直方向形成45~60度夹角时,上层所述托板(4)在下层所述托板(4)的干涉下与竖直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雄锋叶禁武曾幼明姚贤威王结红王纪刚吴文胜陈欢崔观正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