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热管理系统、车用热管理方法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801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45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车用热管理方法及车辆。该车用热管理系统包括:流路切换阀;压缩机;舱内热管理流路,其包括流体连通舱内换热器、第一风机与第一节流元件;舱外热管理流路,其包括舱外换热器、第二风机与第二节流元件;以及至少一条电池模组热管理流路,其包括电芯换热器与第三节流元件;其中,流路切换阀用于切换压缩机吸气口、压缩机排气口、舱内热管理流路、舱外热管理流路及电池模组热管理流路的通断与流向。该车用热管理系统能效高、可靠性高且轻量化。

Vehicle heat management system, vehicle heat management method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热管理系统、车用热管理方法及车辆
本申请涉及车辆热管理领域,更具体而言,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及热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发展的日趋成熟,目前行业趋势已开始从多个研发方向来对车辆做出优化,以期进一步的提高性能、舒适性或者环境友好度。此类研发方向之一即为电动汽车。对于电动汽车而言,作为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唯一的动力提供源,其性能、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电动车辆的整体性能。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动力系统能满足为电动汽车提供足够高的续航里程。在此,所提及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动力系统是指具有较小体积和重量且能提供较高能量的动力系统。目前普遍采用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较高,但是对工作温度有严苛的范围要求,同时其热失控温度也较低,这对车辆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有效控制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温度范围,保证整个动力系统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需提供具有更高效换热能力且轻量化的电池动力热管理系统。现有内燃机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动力散热单元、交换单元、冷暖空调单元和整车控制单元,以上子单元在整车控制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流路切换阀;/n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及排气口分别连接至所述流路切换阀;/n舱内热管理流路,其包括流体连通舱内换热器,关联至所述舱内换热器的第一风机,与连接至所述舱内换热器的第一节流元件;所述舱内热管理流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流路切换阀;/n舱外热管理流路,其包括舱外换热器,关联至所述舱外换热器的第二风机,与连接至所述舱外换热器的第二节流元件;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流路切换阀;且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舱内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以及/n至少一条电池模组热管理流路,其包括关联至电池模组的至少一个电芯的电芯换热器,与连接至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路切换阀;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及排气口分别连接至所述流路切换阀;
舱内热管理流路,其包括流体连通舱内换热器,关联至所述舱内换热器的第一风机,与连接至所述舱内换热器的第一节流元件;所述舱内热管理流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流路切换阀;
舱外热管理流路,其包括舱外换热器,关联至所述舱外换热器的第二风机,与连接至所述舱外换热器的第二节流元件;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流路切换阀;且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舱内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以及
至少一条电池模组热管理流路,其包括关联至电池模组的至少一个电芯的电芯换热器,与连接至所述电芯换热器的第三节流元件;所述电池模组热管理流路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流路切换阀;且所述电池模组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舱内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及所述流路切换阀;
其中,所述流路切换阀用于切换所述压缩机吸气口、压缩机排气口、舱内热管理流路、舱外热管理流路及所述电池模组热管理流路的通断与流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热管理流路上还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受控地导通或断开所述舱内热管理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热管理流路还包括串联至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第二电磁阀,以及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及所述第二电磁阀并联地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沿所述舱内热管理流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热管理流路还具有位于所述舱内换热器两端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第二温度传感器来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和/或所述第一风机的转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还包括串联至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第二单向阀,以及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及所述第二单向阀并联地第一单向干燥器;其中,所述第一单向干燥器沿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导通,且所述第二单向阀沿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至第一端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还包括:靠近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并联设置的第三单向阀及第二单向干燥器;其中,所述第三单向阀沿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导通,且所述第二单向干燥器沿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至第一端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舱外换热器出液端及所述压缩机吸气口的旁通支路;其上设置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受控地导通或断开所述旁通支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还具有位于所述舱外换热器两端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及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基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或第四温度传感器来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和/或所述第二风机的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热管理流路上还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所述第四电磁阀受控地导通或断开所述电池模组热管理流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具有连接至所述舱内热管理流路的第二端及所述舱外热管理流路的第一支路;及连接至所述流路切换阀的第二支路;其中,所述第一支路上还包括串联至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第四单向阀,以及与所述第三节流元件及所述第四单向阀并联的第五单向阀,以及受控地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五电磁阀;所述第二支路上还包括受控地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支路的第六电磁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热管理流路还具有位于所述电芯换热器两端的第五温度传感器及第六温度传感器;所述车用热管理系统基于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和/或第六温度传感器来控制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靠近所述电芯换热器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电芯换热器集成为一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电芯换热器布置在车用电池下方。


15.一种车用热管理方法,其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野王峰肖遥张洁颖王彦博顾专耀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