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63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包括余热收集箱,所述余热收集箱的左端固定有循环管,所述余热收集箱的右端固定有吹风机,所述下收集盒的下端穿过余热收集箱固定有吸风机,所述上收集盒和下收集盒之间固定有纵向导热管,所述纵向导热管之间固定有横向导热管,所述上收集盒的上端穿过余热收集箱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头。该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充分利用了装置的内部空间,以及导热管采用螺旋设计,增大了导热管与烟气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烟气中的热量可充分被导出,同时可对烟气中的烟尘进行过滤,避免烟尘吸附在导热管的内壁导致导热效果的下降,以及采用双层设计,可缩短过滤网的清理周期。

Waste heat recyc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热再利用
,具体为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余热是指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可被利用的热能,主要有高温废气等,余热再利用可以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做机械功或者发电,也可以用来供暖或者生产热水。然而,现有的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的导热管排布较少,进而不能将烟气中的热量尽可能导出,同时烟气进口处没有过滤处理,进而容易导致烟尘吸附在导热管上,进而降低了导热管的导热效果,并且导热拆卸困难,进而导致导热管的清理很困难,使得装置实用性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的导热管排布较少,进而不能将烟气中的热量尽可能导出,同时烟气进口处没有过滤处理,进而容易导致烟尘吸附在导热管上,进而降低了导热管的导热效果,并且导热拆卸困难,进而导致导热管的清理很困难,使得装置实用性大大降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包括机械前臂,包括余热收集箱,所述余热收集箱的左端固定有循环管,所述余热收集箱的右端固定有吹风机,所述余热收集箱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收集盒和下收集盒,所述下收集盒的下端穿过余热收集箱固定有吸风机,所述上收集盒和下收集盒之间固定有纵向导热管,所述纵向导热管之间固定有横向导热管,所述上收集盒的上端穿过余热收集箱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头。优选的,所述余热收集箱包括钢板,所述钢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温板。优选的,所述纵向导热管呈环形分布在上收集盒与下收集盒之间,且纵向导热管与上收集盒、下收集盒相互接通,所述纵向导热管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横向导热管,且纵向导热管与横向导热管相互接通,并且纵向导热管与横向导热管均为螺旋设计的铝管。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上卡块和下卡块,所述上卡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上过滤网,所述下卡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下过滤网,所述上过滤网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下过滤网的上端开设有卡孔,所述卡柱卡合在卡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上过滤网的孔径大于下过滤网的孔径,且上过滤网与下过滤网的边侧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上卡块与下卡块,并且上过滤网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卡柱。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连接头螺纹式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装置内部的纵向导热管与横向导热管,充分利用了装置的内部空间,以及导热管采用螺旋设计,增大了导热管与烟气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烟气中的热量可充分被导出,同时通过上过滤网和下过滤网的配合使用,可对烟气中的烟尘进行过滤,避免烟尘吸附在导热管的内壁导致导热效果的下降,以及采用双层设计,可缩短过滤网的清理周期,整个装置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导热效果,确保烟气中的热量充分导出,同时可避免烟尘吸附在导热管上导致导热效果的下降,并且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余热收集箱;2、循环管;3、吹风机;4、上收集盒;5、下收集盒;6、吸风机;7、纵向导热管;8、横向导热管;9、连接管;10、连接头;11、钢板;12、保温板;91、卡槽;92、上卡块;93、下卡块;94、上过滤网;95、下过滤网;96、卡柱;97、卡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员工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包括余热收集箱1,余热收集箱1的左端固定有循环管2,余热收集箱1的右端固定有吹风机3,余热收集箱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收集盒4和下收集盒5,下收集盒5的下端穿过余热收集箱1固定有吸风机6,上收集盒4和下收集盒5之间固定有纵向导热管7,纵向导热管7之间固定有横向导热管8,上收集盒4的上端穿过余热收集箱1固定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头10;进一步的,余热收集箱1包括钢板11,钢板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温板12,确保装置的保温效果,避免导出的热量流失;进一步的,纵向导热管7呈环形分布在上收集盒4与下收集盒5之间,且纵向导热管7与上收集盒4、下收集盒5相互接通,纵向导热管7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横向导热管8,且纵向导热管7与横向导热管8相互接通,并且纵向导热管7与横向导热管8均为螺旋设计的铝管,提高装置的导热效果,进而确保烟气中的热量可被充分导出;进一步的,连接管9的内部开设有卡槽91,卡槽91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安装有上卡块92和下卡块93,上卡块92之间固定连接有上过滤网94,下卡块93之间固定连接有下过滤网95,上过滤网9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卡柱96,下过滤网95的上端开设有卡孔97,卡柱96卡合在卡孔97的内部,便于上过滤网94与下过滤网95的拆装,进而便于对过滤处的烟尘进行清理;进一步的,上过滤网94的孔径大于下过滤网95的孔径,且上过滤网94与下过滤网95的边侧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上卡块92与下卡块93,并且上过滤网94的下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卡柱96,确保对烟气中的烟尘进行充分过滤,缩短了清理周期;进一步的,连接管9与连接头10螺纹式连接,便于连接头10的拆装,进而便于对连接管9内部进行清理。工作原理:首先将连接头10与加工装置上的烟气出口固定连接,把循环管2与加工装置上的循环口相接通,接通装置的外接电源,吹风机3与吸风机6工作,烟气从连接头10进入连接管9,连接管9内上过滤网94和下过滤网95对烟气中的烟尘进行过滤,过滤后烟气从连接管9流入上收集盒4,然后由上收集盒4分入纵向导热管7,接着由纵向导热管7分入横向导热管8,纵向导热管7与横向导热管8将烟气中的热量导出,吹风机3将余热收集箱1内的热量吹入循环管2,最后由循环管2导入加工装置的内部,在对连接管9内部进行清理时,将连接头10旋下,将上过滤网94和下过滤网95拉出,拉动上过滤网94和下过滤网95,将上过滤网94和下过滤网95分开,将上过滤网94和下过滤网95上的烟尘倒出,清理结束后,将上过滤网94和下过滤网95装回原位,最后将连接管9与连接头10旋紧即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员工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包括余热收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收集箱(1)的左端固定有循环管(2),所述余热收集箱(1)的右端固定有吹风机(3),所述余热收集箱(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收集盒(4)和下收集盒(5),所述下收集盒(5)的下端穿过余热收集箱(1)固定有吸风机(6),所述上收集盒(4)和下收集盒(5)之间固定有纵向导热管(7),所述纵向导热管(7)之间固定有横向导热管(8),所述上收集盒(4)的上端穿过余热收集箱(1)固定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头(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包括余热收集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收集箱(1)的左端固定有循环管(2),所述余热收集箱(1)的右端固定有吹风机(3),所述余热收集箱(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收集盒(4)和下收集盒(5),所述下收集盒(5)的下端穿过余热收集箱(1)固定有吸风机(6),所述上收集盒(4)和下收集盒(5)之间固定有纵向导热管(7),所述纵向导热管(7)之间固定有横向导热管(8),所述上收集盒(4)的上端穿过余热收集箱(1)固定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收集箱(1)包括钢板(11),所述钢板(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温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再利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热管(7)呈环形分布在上收集盒(4)与下收集盒(5)之间,且纵向导热管(7)与上收集盒(4)、下收集盒(5)相互接通,所述纵向导热管(7)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横向导热管(8),且纵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恒山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科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