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跨基坑水渠在基坑施工中的改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43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横跨基坑水渠在基坑施工中的改迁结构。所述改迁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施工区内、且置于原始水渠一侧的第一地下连续墙和第二地下连续墙,在第一地下连续墙和第二地下连续墙之间施工宽度等于或大于原始水渠宽度的临时水渠,所述临时水渠是通过两排拉森钢板桩围设后,并将两排拉森钢板桩之间的土方挖开形成的水渠,每排拉森钢板桩底部插入临时水渠底面以下3~5m,并在两排森钢板桩之间设有多个钢支撑;所述临时水渠的两端分别向基坑施工区外部延伸,并与原始水渠置于基坑施工区以外的部分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改迁结构施工简单、并能保证水渠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正常流通,也不会对地铁车站的正常施工造成影响。

A kind of transformation structure across the ditch of foundation pi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跨基坑水渠在基坑施工中的改迁结构
本技术所述一种横跨基坑上方水渠在基坑施工中的改迁结构,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全国各城市地铁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地铁车站作为地铁建设的一个重要板块,其施工方法已经日趋成熟。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铁车站都采用先进行基坑开挖,然后再从底部施做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但对于一些地表水丰富,河道纵横交错的南方城市来说,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地铁车站局部位于水渠下方的情况。目前,对于上述情况,一般采用直接将水渠阻断,待车站完成之后再进行恢复的方法。但是,南方夏季雨水较多,这种方法往往会给该地区夏季防汛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而且阻断水渠,往往更当地民众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横跨基坑上方水渠在基坑施工中的改迁结构,该结构可以在基坑施工中对水渠进行改迁,保证水渠能够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正常流通,也不会对地铁车站的正常施工造成影响。为了实践上述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横跨基坑水渠在基坑施工中的改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迁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施工区内、且置于原始水渠一侧的第一地下连续墙和第二地下连续墙,在第一地下连续墙和第二地下连续墙之间施工宽度等于或大于原始水渠宽度的临时水渠,所述临时水渠是通过两排拉森钢板桩围设后,并将两排拉森钢板桩之间的土方挖开形成的水渠,每排拉森钢板桩底部插入临时水渠底面以下3~5m,并在两排森钢板桩之间设有多个钢支撑;所述临时水渠的两端分别向基坑施工区外部延伸,并与原始水渠置于基坑施工区以外的部分连通。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和第二地下连续墙之间的距离比原始水渠宽3~6m。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临时水渠两端与原始水渠连接部位采用沙袋和土方进行封堵。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钢支撑采用为直径为400mm的钢支撑,安装在临时水渠高度1/2的位置,并在该位置的两排拉森钢板桩内侧焊接缀板,并架设工字钢腰梁,多个钢支撑等距设置在的两排拉森钢板桩之间,两端分别架设在工字钢腰梁上,相邻两个钢支撑的间距为4~6m。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和第二地下连续墙的厚度为600mm,在地下连续墙上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宽度与地下连续墙相同,高度为800mm,并与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个整体。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临时水渠的拉森钢板桩,采用SP-U400*170*15.5的拉森钢板桩。本技术采用在水渠一侧施工连续墙和拉森钢板桩形成一个临时水渠,将原水渠的水引入临时水渠中,便于水渠下方的基坑施工,并在水渠下方基坑施工完成之后,恢复水渠的正常通道,施工水渠两侧的基坑;该施工结构形成的临时水渠采用连续墙和拉森钢板双层结构,避免在漏水等现象影响原水渠底部基坑施工,并在临时水渠之间设有多根钢支撑,可以确保临时水渠结构的稳定性,该改迁结构施工简单、并能保证水渠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正常流通,也不会对地铁车站的正常施工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纵向剖面图。图中:1—基坑施工区,2—原始水渠,3—第一地下连续墙,4—第二地下连续墙,5—临时水渠,6—钢支撑,7—工字钢腰梁,8—基坑连续墙,9—拉森钢板桩,10—临时水渠底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附图1和图2所示,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横跨基坑水渠在基坑施工中的改迁结构,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基坑施工区1内、且置于原始水渠2一侧的第一地下连续墙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4,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4之间的距离比原始水渠2宽3~6m,厚度为600mm,在地下连续墙上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冠梁,冠梁宽度与地下连续墙相同,高度为800mm,并与地下连续墙连为一个整体。在第一地下连续墙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4之间施工宽度等于或大于原始水渠2宽度的临时水渠5,所述临时水渠5是通过两排拉森钢板桩9围设后,并将两排拉森钢板桩9之间的土方挖开形成的水渠,所述拉森钢板桩9采用SP-U400*170*15.5的拉森钢板桩,每排拉森钢板桩9底部插入临时水渠5底面以下3~5m,在土方挖设1/2高度时,在该位置的两排拉森钢板桩9内侧焊接缀板,并架设工字钢腰梁7,并在两排森钢板桩9之间设有多个直径为400mm的钢支撑6,多个钢支撑6等距设置在的两排拉森钢板桩之间,两端分别架设在工字钢腰梁7上,相邻两个钢支撑6的间距为4~6m。所述临时水渠5的两端分别向基坑施工区1外部延伸,并与原始水渠2置于基坑施工区1以外的部分连通,其连接部位采用沙袋和土方进行封堵。本技术的具体施工过程如下:(1)在基坑施工区1内原始水渠2一侧的第一地下连续墙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4,采用成槽机配合冲桩机施工完成,底部在基坑开挖底部5.5-6.5m以下,然后用C30混凝土浇筑,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地连墙的成槽质量,现场测量地连墙的槽深、垂直度和平面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下钢筋笼之前,要完成刷壁和清底工作,保证槽底沉渣深度在10cm以内。在地连墙顶部浇筑混凝土冠梁,冠梁高度为800mm,宽为600mm,冠梁的钢筋采用现场绑扎,要保证地连墙主筋伸入冠梁内部的长度达到34d,然后在侧面立模,用C30混凝土浇筑,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并注意后期养护。冠梁要保证与基坑围护结构顶部的冠梁连接成整体,保证横向地连墙的稳定。(2)在临时水渠5开挖区两侧施工两排拉森钢板桩9,两排拉森钢板桩的两端分别向基坑施工区1外部延伸,并与原始水渠2置于基坑施工区1以外的部分对接,采用型号为SP-U400*170*15.5的钢板桩,钢板桩深度要保证在水渠开挖深度以下3-5米,为保证施工效率,尽量采用屏风式打法沉桩。为避免出现桩体倾斜的问题,在一根桩打入后,可把它与前一根桩焊接牢固,这样既能防止倾斜,又能避免被后打的桩带入土中。对于部分难以打入的砂土、砂砾地层,可以采用跳桩法施工。(3)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完成之后,开挖拉森钢板桩之间的土方,在临时水渠开挖至设计深度1/2时,要及时架设钢支撑,钢支撑直径为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跨基坑水渠在基坑施工中的改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迁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施工区(1)内、且置于原始水渠(2)一侧的第一地下连续墙(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4),在第一地下连续墙(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4)之间施工宽度等于或大于原始水渠(2)宽度的临时水渠(5),所述临时水渠(5)是通过两排拉森钢板桩(9)围设后,并将两排拉森钢板桩之间的土方挖开形成的水渠,每排拉森钢板桩(9)底部插入临时水渠(5)底面以下3~5m,并在两排森钢板桩(9)之间设有多个钢支撑(6);所述临时水渠(5)的两端分别向基坑施工区(1)外部延伸,并与原始水渠(2)置于基坑施工区(1)以外的部分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跨基坑水渠在基坑施工中的改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迁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施工区(1)内、且置于原始水渠(2)一侧的第一地下连续墙(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4),在第一地下连续墙(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4)之间施工宽度等于或大于原始水渠(2)宽度的临时水渠(5),所述临时水渠(5)是通过两排拉森钢板桩(9)围设后,并将两排拉森钢板桩之间的土方挖开形成的水渠,每排拉森钢板桩(9)底部插入临时水渠(5)底面以下3~5m,并在两排森钢板桩(9)之间设有多个钢支撑(6);所述临时水渠(5)的两端分别向基坑施工区(1)外部延伸,并与原始水渠(2)置于基坑施工区(1)以外的部分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跨基坑水渠在基坑施工中的改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下连续墙(3)和第二地下连续墙(4)之间的距离比原始水渠(2)宽3~6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跨基坑水渠在基坑施工中的改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水渠(5)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紫东张桥刘晓杰龙华东刘新建李永刚岳远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