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晓初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58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包括依次连通的上游渠道、输水建筑物、下游渠道,下游渠道包括渠道壳体,渠道壳体内设有层板,层板将渠道壳体分为输水腔和下降腔,层板的一端设有隔板,渠道壳体上设有风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在原输水建筑物所有结构不变,保持原址不动的情况下增加输水建筑物的过流能力,只需控制下流渠道内隔板的开闭实现下流渠道渠底的降低,下降腔的L型结构实现渠道的拓宽,从而增大进口水位与出口水位之间的水面比,进入实现过流能力的增强,投入成本低,不需要再次动工,利于推广使用;风轮的设计减缓水下落的冲击力;通孔的设计降低输水腔与下降腔之间的压力差。

A new type of water conveyanc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是指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
技术介绍
输水建筑物是指连接上下游引输水设置的水工建筑物的总称。水建筑物可以按结构型式分为开敞式和封闭式两类,也可按水流形态分为无压输水和有压输水两种。最常用的开敞式输水建筑物是渠道,自然它只能是无压明流。封闭式输水建筑物有隧洞及各种管道(埋于坝内的或者露天的),既可以是有压的,也可以是无压的。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各部门特别是环境、生活等用水量需求大幅度增加。原已建的输水建筑物过流能力不满足功能需求,需整治改建,由于这些建筑物穿越公路铁路、山丘,横跨江河溪谷,拆除重建投资大,弃渣难于处理,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方便调节过流能力的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包括依次连通的上游渠道、输水建筑物、下游渠道,所述下游渠道包括渠道壳体,所述渠道壳体内设有层板,所述层板将渠道壳体分为上下排布的输水腔和下降腔,所述下降腔为L型结构,所述层板上靠近输水建筑物的一端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隔板开闭连通输水腔与下降腔,所述渠道壳体上设有缓冲导流的风轮,所述风轮设置在隔板上方。作为改进,所述输水腔的侧壁与下降腔之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堵盖。作为改进,所述下游渠道采用一体成型的不锈钢材质。作为改进,所述下游渠道的外侧依次设有防渗薄膜层和砖石层。作为改进,所述下游渠道的底部设有承重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在原输水建筑物所有结构不变,保持原址不动的情况下增加输水建筑物的过流能力,只需控制下流渠道内隔板的开闭实现下流渠道渠底的降低,下降腔的L型结构实现渠道的拓宽,从而增大进口水位与出口水位之间的水面比,进入实现过流能力的增强,投入成本低,不需要再次动工,利于推广使用;风轮的设计减缓水下落的冲击力;通孔的设计降低输水腔与下降腔之间的压力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上游渠道,2、输水建筑物,3、下游渠道,3.1、防渗薄膜层,3.2、砖石层,3.3、承重件,4、渠道壳体,5、层板,6、输水腔,7、下降腔,8、隔板,9、电磁阀,10、风轮,1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包括依次连通的上游渠道1、输水建筑物2、下游渠道3,下游渠道3包括渠道壳体4,下游渠道3采用一体成型的不锈钢材质,下游渠道3的外侧依次设有防渗薄膜层3.1和砖石层3.2,下游渠道3的底部设有承重件3.3,渠道壳体4内设有层板5,层板5将渠道壳体4分为上下排布的输水腔6和下降腔7,下降腔7为L型结构,层板5上靠近输水建筑物2的一端设有隔板8,隔板8上设有电磁阀9,电磁阀9控制隔板8开闭连通输水腔6与下降腔7,渠道壳体4上设有缓冲导流的风轮10,风轮10设置在隔板8上方,输水腔6的侧壁与下降腔7之间设有通孔11,通孔11上设有堵盖。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水依次沿上游渠道、输水建筑物、下游渠道流通,途径输水建筑物与下游渠道之间时,风轮被水的带动下转动,减缓水直冲而下对下游渠道造成的冲击力,延长使用寿命,水沿着上层的输水腔进行流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各部门特别是环境、生活等用水量需求大幅度增加,原已建的输水建筑物过流能力不满足功能需求,在原输水建筑物所有结构不变,保持原址不动的情况下,电磁阀控制层板上的隔板打开,实现输水腔与下降腔之间的连通,从而实现了渠道渠底的下降,进而增大了进口水位与出口水位之间的水面比,最终实现增加输水建筑物的过流能力,下降腔的L型结构实现渠道的拓宽,封堵拆卸将通孔暴露出来,连通输水腔与下降腔,降低他们之间的压力差,减少渠道壳体所受的压力;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不需要再次动工,利于推广使用;这种结构特别适用整治上下游渠道,方便适用于已建的渡槽、隧洞、暗渠、桥涵、倒虹管所有输水建筑物。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包括依次连通的上游渠道(1)、输水建筑物(2)、下游渠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渠道(3)包括渠道壳体(4),所述渠道壳体(4)内设有层板(5),所述层板(5)将渠道壳体(4)分为上下排布的输水腔(6)和下降腔(7),所述下降腔(7)为L型结构,所述层板(5)上靠近输水建筑物(2)的一端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上设有电磁阀(9),所述电磁阀(9)控制隔板(8)开闭连通输水腔(6)与下降腔(7),所述渠道壳体(4)上设有缓冲导流的风轮(10),所述风轮(10)设置在隔板(8)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输水建筑物,包括依次连通的上游渠道(1)、输水建筑物(2)、下游渠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渠道(3)包括渠道壳体(4),所述渠道壳体(4)内设有层板(5),所述层板(5)将渠道壳体(4)分为上下排布的输水腔(6)和下降腔(7),所述下降腔(7)为L型结构,所述层板(5)上靠近输水建筑物(2)的一端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上设有电磁阀(9),所述电磁阀(9)控制隔板(8)开闭连通输水腔(6)与下降腔(7),所述渠道壳体(4)上设有缓冲导流的风轮(10),所述风轮(10)设置在隔板(8)上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初
申请(专利权)人:何晓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