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防爆盖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49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防爆盖帽,包括顶盖、防爆片、密封圈及孔板,所述防爆片连接所述顶盖。所述密封圈收容所述顶盖与所述防爆片,所述密封圈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内侧并向内延伸形成于所述防爆片下方的第一限位块及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内侧并向内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下方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呈现相互平行且上下彼此交错;所述孔板,收容于所述密封圈中并连接所述防爆片,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中,藉此,所述电池防爆盖帽具有较佳防短路、结构优良且成本不变。

Battery explosion-proof c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防爆盖帽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防爆盖帽,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较佳防短路、结构优良且成本不变的电池防爆盖帽。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能高、标称电压高、使用寿命长、没有记忆效应、容量大,而且无毒、无污染,因此广泛应用于数位产品中。然,一般圆柱型锂离子电池都有锂离子电池防爆盖帽,锂离子电池防爆盖帽一般具有顶盖、防爆片、密封圈及孔板,锂离子电池防爆盖帽用以防止锂离子电池过充、过放或高温等原因造成锂离子电池内部气体压力过大,进而引发电池爆炸。但现有的锂离子电池防爆盖帽的密封圈结构简单,导致在防爆片爆破后,孔板脱离密封圈并与防爆片再次接触造成短路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佳防短路效果、结构优良且成本不变的电池防爆盖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电池防爆盖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电池防爆盖帽,包括一顶盖及一防爆片,所述防爆片连接所述顶盖;一密封圈,收容所述顶盖与所述防爆片,所述密封圈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内侧并向内延伸形成于所述防爆片下方的第一限位块,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内侧并向内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下方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位置呈现相互平行且上下彼此交错;及一孔板,收容于所述密封圈中并连接所述防爆片,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中。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顶盖设有一顶面、一弯折部、一第一圆环及数个排气孔,所述顶面外侧边缘斜下弯折后向斜下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底部向外侧延伸且连接所述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与所述顶面相互平行,所述弯折部上形成所述数个排气孔。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防爆片设有一第一本体部、一环型凹槽、一第二圆环及一弯折臂,所述第一本体部上设有所述环型凹槽,所述第一本体部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外侧边缘向上弯折延伸后再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弯折臂,所述弯折臂包覆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一圆环。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圆环内侧向内并向所述孔板方向弯折延伸以形成向孔板方向凸出呈弧形片状的所述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中央焊接于所述孔板,所述环型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部面对于所述孔板的表面,并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圆环连接处附近。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密封圈设有一外圈、一第三圆环、一内圈、数个所述第一限位块、数个所述第二限位块及一定位凸块,所述外圈的内侧与所述防爆片的所述弯折臂的外侧贴合,所述外圈底部向内弯折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圆环,所述第三圆环与所述防爆片的所述第二圆环抵持,所述第三圆环内侧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内圈,所述第三圆环的内侧顶部设有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孔板的上表面抵持,所述内圈的内侧底部设有所述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孔板的下表面抵持,所述外圈的内侧向内延伸形成所述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与所述防爆片的所述弯折臂抵持。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孔板设有一第二本体部、一盲孔及至少一銲点,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防爆片的所述第一本体部抵持,所述第二本体部上设有所述盲孔,所述盲孔上设有所述銲点,所述銲点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的中央与所述第二本体部。如上所述,本技术电池防爆盖帽凭借创新的结构设计,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孔板的上表面抵持以实现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孔板定位固持,在所述环型凹槽断开后,避免所述孔板与所述防爆片二者接触,造成所述电池防爆盖帽产生短路现象;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孔板的下表面抵持以实现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孔板定位固持,在所述环型凹槽断开后,避免所述孔板从所述密封圈内脱落,凭借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结构设计,不用额外增加成本去增加绝缘片(图示没有)就可以将所述孔板固定于所述密封圈中,因此所述电池防爆盖帽的防短路效果具有较佳的提升且有较佳的结构设计,且成本不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池防爆盖帽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电池防爆盖帽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电池防爆盖帽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池防爆盖帽沿着第三图中Ⅳ-Ⅳ线的剖面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电池防爆盖帽100顶盖1顶面11弯折部12第一圆环13排气孔14防爆片2第一本体部21环形凹槽22第二圆环23弯折臂24密封圈3外圈31第三圆环32内圈33第一限位块34第二限位块35定位凸块36孔板4第二本体部41盲孔42銲点43。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电池防爆盖帽100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电池防爆盖帽100包括一顶盖1、一防爆片2、一密封圈3及一孔板4。所述顶盖1、所述防爆片2及所述孔板4由上而下依序收容于所述密封圈3中。所述顶盖1设有一顶面11、一弯折部12、一第一圆环13及数个排气孔14,所述顶面11为水平板状,所述顶面11外侧边缘斜下弯折后向斜下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12,所述弯折部12底部向外侧延伸且连接所述第一圆环13,所述第一圆环13为圆环型结构且与所述顶面11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圆环13包覆在所述防爆片2的对应机构内以实现所述顶盖1与所述防爆片2定位固持,所述弯折部12上形成所述数个排气孔14。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面11、所述弯折部12及所述第一圆环13为一体冲压成型。所述防爆片2设有一第一本体部21、一环型凹槽22、一第二圆环23及一弯折臂24,所述第一本体部21为一弧度的板状,所述第一本体部21与所述孔板4的对应机构抵持以实现所述防爆片2与所述孔板4定位固持,所述第一本体部21上设有所述环型凹槽22,所述环型凹槽22用于当电池内部气体压力过大时,使所述环型凹槽22断开,使气体从所述顶盖1的所述排气孔14排出,以保证电池不会爆炸。所述第一本体部21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圆环23,所述第二圆环23为圆环型结构,所述第二圆环23用于与所述密封圈3的对应机构抵持以实现所述防爆片2与所述密封圈3定位固持,所述第二圆环23外侧边缘向上弯折延伸后再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弯折臂24,所述弯折臂24包覆所述顶盖1的所述第一圆环13以实现所述防爆片2与所述顶盖1定位固持,所述弯折臂24的外侧与所述密封圈3的对应机构贴合以实现所述防爆片2与所述密封圈3定位固持,所述弯折臂24的上表面与所述密封圈3的对应机构抵持以实现所述防爆片2与所述密封圈3定位固持。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环23内侧向内并向所述孔板4方向弯折延伸以形成向所述孔板4方向凸出呈弧形片状的所述第一本体部21。所述第一本体部21的中央形成一焊接平面,所述焊接平面焊接于所述孔板4。所述环型凹槽22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部21面对于所述孔板4的表面,并形成于所述第一本体部21与所述第二圆环23连接处附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防爆盖帽,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顶盖;一防爆片,连接所述顶盖;一密封圈,收容所述顶盖与所述防爆片,所述密封圈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内侧并向内延伸形成于所述防爆片下方的第一限位块,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内侧并向内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下方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位置呈现相互平行且上下彼此交错;及一孔板,收容于所述密封圈中并连接所述防爆片,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防爆盖帽,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顶盖;一防爆片,连接所述顶盖;一密封圈,收容所述顶盖与所述防爆片,所述密封圈包括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内侧并向内延伸形成于所述防爆片下方的第一限位块,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密封圈内侧并向内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下方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位置呈现相互平行且上下彼此交错;及一孔板,收容于所述密封圈中并连接所述防爆片,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防爆盖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设有一顶面、一弯折部、一第一圆环及数个排气孔,所述顶面外侧边缘斜下弯折后向斜下延伸形成所述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底部向外侧延伸且连接所述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与所述顶面相互平行,所述弯折部上形成所述数个排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防爆盖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片设有一第一本体部、一环型凹槽、一第二圆环及一弯折臂,所述第一本体部上设有所述环型凹槽,所述第一本体部外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外侧边缘向上弯折延伸后再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弯折臂,所述弯折臂包覆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一圆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防爆盖帽,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芷娴游胜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