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边框和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542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边框和蓄电池,电池边框贯穿地设置有通孔,电池边框在通孔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设置有定位槽,第二端面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在靠近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定位凸起在远离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定位槽、定位凸起、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沿通孔的外周延伸。利用可叠堆的电池边框设计,实现不同规格电量的简便组合调整,提高蓄电池的装配灵活性,也同时也解决了铅酸液体的密封问题,提高蓄电池的稳定性。

Battery frame and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边框和蓄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边框和蓄电池。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现有的蓄电池基本上都按照预设电量大小进行制造,面对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产品用电量需求和体积需求,只能够重新对结构重新设计,尤其是铅酸的密封结构设计,无法灵活地对蓄电池结构进行改变以适用不同的产品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叠层电池结构布置的电池边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池边框的蓄电池。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边框,电池边框贯穿地设置有通孔,电池边框在通孔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设置有定位槽,第二端面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在靠近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定位凸起在远离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定位槽、定位凸起、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沿通孔的外周延伸。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位于通孔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凸起和定位槽,使得电池边框可以叠堆设置,即使位于上方的电池边框的定位凸起与位于下方的电池边框的定位槽配合,且利用电池隔板盖合在通孔的轴向两端处,继而使得通孔的腔体是相对密闭的空间,其用于存储铅酸,并配合内外侧的密封槽进行密封,利用可叠堆的电池边框设计,实现不同规格电量的简便组合调整,提高蓄电池的装配灵活性,也同时也解决了铅酸液体的密封问题,提高蓄电池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定位槽靠近通孔的一侧设置有承载端面,第一端面位于定位槽远离通孔的一侧,承载端面沿通孔的外周延伸;基于通孔的轴向,承载端面位于第一端面的下方。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密封槽具有第一槽底面,第二密封槽具有第二槽底面;基于通孔的轴向,第一槽底面位于第二槽底面的下方。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定位槽具有第三槽底面,定位凸起具有定位顶面;基于通孔的轴向,第三槽底面位于承载端面的下方,第二槽底面位于第三槽底面的下方,第二端面位于第一槽底面的下方,定位顶面位于第二端面的下方。由上可见,通过承载端面以及各个底面的高低设置,而承载端面用于承载如硅板等电池隔板,优化叠层结构装配合理性,提高装配紧密程度,也提高密闭性能。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池边框在通孔的径向外侧具有外端面,外端面设置有电极接口,电池边框沿通孔的径向贯穿设置有通槽,通槽连通在电极接口和通孔之间。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通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第一槽段的横截面大于第二槽段的横截面。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池边框在第一槽段的外周设置有限位凸起;电池边框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设置第一限位开口,第二限位槽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口,第一限位开口和第二限位开口朝相反方向布置。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限位凸起、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均位于电池边框的同一侧上;限位凸起位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或者,第二限位槽位于第一限位槽和限位凸起之间。由上可见,通过电极接口连接电机接头,以及实现电极连接,且利用较大的第一槽段易于安装接头,而较小的第二槽段易于安装插入电极板,并配合限位凸起和限位槽,继而实现叠层电机边框的紧密装配。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包括如上述方案的电池边框。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蓄电池包括至少两个电池边框、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硅板;硅板盖合通孔,硅板设置在定位槽靠近通孔的一侧端面上;一个电池边框的定位凸起位于另一个电池边框的定位槽中,第一密封圈过盈配合地设置在第一密封槽和硅板之间,第二密封圈过盈配合地设置在第二密封槽和第一端面之间。由上可见,通过位于通孔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凸起和定位槽,使得电池边框可以叠堆设置,即使位于上方的电池边框的定位凸起与位于下方的电池边框的定位槽配合,且利用硅板盖合在通孔的轴向两端处,继而两端硅板和电池边框围成密闭腔体,其用于存储铅酸,并配合内外侧的密封圈进行密封,利用可叠堆的电池边框设计,实现不同规格电量的简便组合调整,提高蓄电池的装配灵活性,也同时也解决了铅酸液体的密封问题,提高蓄电池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蓄电池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蓄电池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蓄电池实施例中端板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蓄电池实施例中第一电池边框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蓄电池实施例中第一电池边框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蓄电池实施例中第一电池边框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蓄电池实施例中第二电池边框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蓄电池实施例中第二电池边框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蓄电池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A处的放大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蓄电池1采用叠层结构布置方式进行堆叠,蓄电池1包括端板11、两个电池边框12、两个电池边框13、两个电池边框14、端板15、多个硅板21、多个密封圈22和多个密封圈23。参照图3,端板11在朝内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凸起111,定位凸起111在靠内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槽113,定位凸起111在靠外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槽112,端板11的边缘位置设置有限位凸起115和限位槽114,限位凸起115和限位槽114位于同一侧上,且端板11的外周边缘贯穿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16,多个定位孔116沿外周均匀布置。参照图4至图6,并结合图9和图10,电池边框12呈矩形布置,电池边框12在中部贯穿地设置有通孔120,通孔120也呈矩形布置,电池边框12在通孔120的轴向Z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面122和第二端面,轴向Z也是电池边框12的厚度方向,第一端面122设置有定位槽121,定位槽121靠近通孔120的一侧设置有承载端面123,第一端面122位于定位槽121远离通孔120的一侧,承载端面123沿通孔120的外周延伸。第二端面设置有定位凸起125,定位凸起125在靠近通孔1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127,定位凸起125在远离通孔1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126,定位槽121、定位凸起125、第一密封槽127和第二密封槽126分别沿通孔120的外周延伸。基于通孔120的轴向Z,承载端面123位于第一端面122的下方,第一密封槽127具有第一槽底面,第二密封槽126具有第二槽底面,第一槽底面位于第二槽底面的下方,定位槽121具有第三槽底面,定位凸起125具有定位顶面,第三槽底面位于承载端面123的下方,第二槽底面位于第三槽底面的下方,第二端面位于第一槽底面的下方,定位顶面位于第二端面的下方。电池边框12在通孔120的径向外侧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池边框,其特征在于:/n所述电池边框贯穿地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池边框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在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定位凸起在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凸起、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沿所述通孔的外周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边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边框贯穿地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池边框在所述通孔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二端面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在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定位凸起在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定位槽、所述定位凸起、第一密封槽和第二密封槽分别沿所述通孔的外周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边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槽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设置有承载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位于所述定位槽远离所述通孔的一侧,所述承载端面沿所述通孔的外周延伸;
基于所述通孔的轴向,所述承载端面位于所述第一端面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边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槽具有第一槽底面,所述第二密封槽具有第二槽底面;
基于所述通孔的轴向,所述第一槽底面位于所述第二槽底面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边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槽具有第三槽底面,所述定位凸起具有定位顶面;
基于所述通孔的轴向,所述第三槽底面位于所述承载端面的下方,所述第二槽底面位于所述第三槽底面的下方,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第一槽底面的下方,所述定位顶面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边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边框在所述通孔的径向外侧具有外端面,所述外端面设置有电极接口,所述电池边框沿所述通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能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百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