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43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一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端子组设有两电源端子、两接地端子与数个讯号端子,数个所述讯号端子设置于两所述电源端子之间。两所述电源端子设置于两所述接地端子之间,两所述电源端子与两所述接地端子均设有一第一固定部、两第一接触部及两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倒角,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一弹性臂及一接触面,所述弹性臂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接触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的内侧面,所述接触面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倒角。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插头连接器能够降低对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的磨耗,从而提高插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头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磨的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各式电子产品所经常使用的连接器型式中,以通用序列总线(USB)规格的连接器应用最多,随着科技的进步,通用序列总线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USB 2.0、USB 3.0、微型通用序列总线(Micro USB)、迷你通用序列总线(Mini USB)或者USB TYPE

C,其中USB TYPE

C连接器已被普遍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上。
[0003]插头连接器具有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拔的过程中,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会产生一定的磨损,若插拔过程中不够顺畅,则会加重磨损程度,降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耐磨的插头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一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端子组设有两电源端子、两接地端子与数个讯号端子,数个所述讯号端子设置于两所述电源端子之间,两所述电源端子设置于两所述接地端子之间,两所述电源端子与两所述接地端子均设有一第一固定部、两第一接触部及两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前端的上、下两端分别往前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后端的上、下两端分别往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倒角,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一弹性臂及一接触面,所述弹性臂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接触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的内侧面,所述接触面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倒角,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弹性臂具有一第一厚度以及一宽度,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面具有一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宽度,所述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厚度为0.3毫米,所述宽度为0.286毫米,所述第二厚度为0.25毫米。
[000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两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朝内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凸出部,两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外侧面分别设有朝外延伸形成的一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内侧面的后端,两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向内凹陷形成的一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前端,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后方。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讯号端子设有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二接触部及两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前端的下端往前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后端的上、下端往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二焊接部,两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朝内延
伸形成的一第三凸出部,两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外侧面分别设有朝外延伸形成的一第四凸出部,所述第四凸出部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内侧面的后端,两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向内凹陷形成的一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设置于所述第四凸出部的前端,所述第四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三凸出部的后方。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凸出部与所述第三凸出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左右方向上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四凸出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左右方向上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一凹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左右方向上在同一直线上。
[0011]如上所述,本技术插头连接器通过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第一厚度、所述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厚度的设计,使本技术插头连接器能承载较大功率,以符合USB充电规范。同时,使本技术插头连接器在与对接连接器(图中未示)插拔时不会发生磨耗。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的立体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讯号端子的立体图。
[0016]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7]插头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0018]端子组 2 电源端子 21
[0019]第一固定部 211 第一接触部 212
[0020]第一焊接部 213 倒角 214
[0021]弹性臂 215 接触面 216
[0022]第一凸出部 217 第二凸出部 218
[0023]第一凹部 219 第一凸条 220
[0024]接地端子 22 讯号端子 23
[0025]第二固定部 231 第二接触部 232
[0026]第二焊接部 233 第三凸出部 234
[0027]第四凸出部 235 第二凹部 236
[0028]第二凸条 237 固持部 3
[0029]外壳 4 第一厚度 T1
[0030]第二厚度 T2 宽度 W。
实施方式
[0031]为详细说明本技术插头连接器100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
[0032]请参阅图1与图2,本技术插头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一端子组2、一固持部3及一外壳4。所述端子组2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固持部3位于所述端子组2中
间,并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中,所述绝缘本体1包覆所述固持部3与所述端子组2,所述绝缘本体1固设于所述外壳4内。
[0033]请参阅图2与图3,所述端子组2设有两电源端子21、两接地端子22与数个讯号端子23。数个所述讯号端子23设置于两所述电源端子21之间。两所述电源端子21设置于两所述接地端子22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端子21与所述接地端子22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电源端子21与所述接地端子22均设有一第一固定部211、两第一接触部212及两第一焊接部213。所述第一固定部211的前端的上、下两端分别往前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部212。所述第一固定部211的后端的上、下两端分别往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部213。所述第一固定部211左、右两侧设有向外突伸的数个第一凸条220。所述第一凸条220用于与所述绝缘本体1干涉。
[0034]所述第一接触部212的前端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倒角214,所述倒角214用于削减所述第一接触部212的前端的内侧面的面积,使所述第一接触部212在与对接连接器(图中未示)插拔时不会发生磨耗。所述第一接触部212设有一弹性臂215及一接触面216。所述弹性臂215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211,所述接触面216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12的前端的内侧面,所述接触面216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倒角214。两所述接触面216彼此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端子21与所述接地端子22的所述弹性臂215的一第一厚度T1大于所述弹性臂215的一宽度W,所述弹性臂215的所述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及一端子组,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端子组设有两电源端子、两接地端子与数个讯号端子,数个所述讯号端子设置于两所述电源端子之间,两所述电源端子设置于两所述接地端子之间,两所述电源端子与两所述接地端子均设有一第一固定部、两第一接触部及两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前端的上、下两端分别往前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后端的上、下两端分别往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倒角,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一弹性臂及一接触面,所述弹性臂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接触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端的内侧面,所述接触面左、右两侧连接所述倒角,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弹性臂具有一第一厚度以及一宽度,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电源端子的所述接触面具有一第二厚度,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宽度,所述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为0.3毫米,所述宽度为0.286毫米,所述第二厚度为0.25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朝内延伸形成的一第一凸出部,两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裕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