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标识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29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用标识灯,在确保灯具透明感的基础上,在向上下左右之任一方向移动视点时,均可给观察者带来崭新的印象。反射镜的反射面划分为多个正交格子状的区段,并将反射元件布置在上述各区段而构成。沿上述正交格子的两个方向之任一方向,凹面状反射元件及凸面状反射元件均交替布置,作为双向波形面而形成反射面。在自前方观察反射面时,在上下左右移动视点时,随视点移动反射面的辉光图案动态变化,给观察者以强闪烁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标识灯,特别涉及其反射镜之反射面的结构。在近年来的车辆用标识灯中,大多采用下述结构,为了使灯具具有透明感,前面车灯玻璃由透明车灯玻璃构成,而反射镜的反射面由多个鱼眼透镜状反射元件构成,从而得到所需灯具配光性能。在这类灯具中,从前方观察时,透过透明车灯玻璃可看到散点状闪光的多个反射元件,但是,在自灯具正面观察的状态下,上下左右移动视点时,反射面的辉光图案几乎不发生变化,所以,不能带给观察者崭新的印象,外观上缺乏新颖性。与此相对,如图12所示,如果使反射镜2的反射面2a由竖条花纹状划分的多个反射元件2s构成,同时,将其水平断面形状设定成波形,则在自灯具正面观察状态下,左右移动视点时,可改变反射面2a的辉光图案。但是,即使在采用具有这种竖条花纹状波形反射面的灯具结构的情况下,在自灯具正面观察状态下,上下移动视点时,反射面2a的辉光图案也几乎不发生变化,故仍然不能充分提高外观上的新颖性。而且,在车辆用标识灯中,在其配光性能上,需要向灯具前方照射不仅向左右方向而且也要向上下方向漫射的光,所以在采用具有竖条花纹状波形反射面的灯具结构时,如图12所示,需要在前面车灯玻璃4的内面形成划分为横条花纹状的漫射透镜元件4s,由此会破坏灯具的透明感。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标识灯,在确保灯具透明感的基础上,无论向上下左右任何方向移动视点时,都可以给观察者以崭新的印象。本专利技术对反射镜的断面形状进行了改进,从而达到了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标识灯包括光源灯泡;反射镜,具有将来自该光源灯泡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面;及前面车灯玻璃,设于该反射镜的前方,另外,所述反射面通过将该反射面格子状划分为多个区段,并将反射元件布置于所述各区段而构成,并且,作为双向波形面而形成,所述双向波形面相对于沿上述格子的两个方向之任一方向均交替重复布置凹面状反射元件和凸面状反射元件。上述格子的图案无特别限定,可采用例如由正交的两条直线构成的正交格子,斜着交叉的斜格子,及由放射状配置的多条直线或呈同心状配置的多条曲线构成的环状格子等。上述双向波形面如果是相对于沿上述格子的各向相互连接的凹面状反射元件和凸面状反射元件无台阶差地连接的面,则也可是在两反射元件的连结部产生棱线的面。构成上述双向波形面的各凹面状反射元件和凸面状反射元件的曲率大小无特别限定。并且,上述双向波形面当然可将其应用于反射面的整个区域,也可仅将其应用于反射面的局部区域。如上述结构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标识灯,由于其反射镜的反射面通过将该反射面呈格子状划分为多个区段,并将反射元件分开配置于所述各区段而构成,并且,凹面状反射元件和凸面状反射元件作为相对于沿上述格子的两个方向之任一方向均交替重复的双向波形面而形成,所以可得到如下的作用效果。即,在自前方观察处于点灯状态的灯具的反射面的情况下,在将其视点上下或左右移动时,凸面状反射元件的辉光部(反射来自光源灯泡的光而闪亮可见的部分)向与视点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而凹面状反射元件的辉光部向与视点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随着视点移动反射面的辉光图案发生动态变化,灯具正视时的辉光图案和来自左向(或上方)的辉光图案及来自右向(或下方)的辉光图案均不相同。而且,随着这种视点移动反射面的辉光图案发生动态变化,因此可给予观察者强烈的闪烁感。另外,即使在非点亮状态下,由于由上述各反射元件反射自灯具外部入射的光时,该反射光构成的辉光图案随视点移动而变化,故也可给观察者带来闪烁感。而且,上述反射面作为双向波形面而形成,故可由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得到向上下及左右方向漫射的光。因此,前面车灯玻璃可采用透明车灯玻璃或与其相近的车灯玻璃,这样,可确保灯具的透明感。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确保灯具透明感的基础上,上下左右任一方向移动视点时,均可给予观察者崭新的印象,由此可提高灯具的外观感觉。上述区段可设定为一定节距,也可设定为变化节距。此时,如果将区段的节距设定为随着远离反射镜光轴而渐渐增大,则随着远离反射镜的光轴辉光部的间隔逐渐变宽,故可给予观察者具有远近感的灯具外观印象。在上述结构中,只要以把反射镜的光轴作为中心轴的旋转抛物面为基准面形成上述双向波形面,来自反射镜的反射光就可以以光轴为中心向上下左右方向漫射,故可容易地得到所需的灯具配光性能。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车辆用标识灯的正面图;图2是实施例1的车辆用标识灯的正剖面图;图3是实施例1的车辆用标识灯的侧剖面图;图4是实施例1的反射镜的立体图;图5A是实施例1的反射镜的主要部分的正剖面图,图5B是实施例1的反射镜的主要部分的侧剖面图;图6是实施例1中光源灯泡点亮时自灯具正面看反射面时的状况;图7是实施例1中光源灯泡点亮时自灯具左上方看反射面时的状况;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车辆用标识灯的正面图;图9是实施例2的车辆用标识灯的正剖面图;图10是图9的X-X线剖面图;图11是实施例2中光源灯泡点亮时自灯具正面看反射面时的状况;图12是显示现有例的与图2相同的图。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的实施例。首先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图1是本实施例的车辆用标识灯的正面图,图2及图3是其正剖面图及侧剖面图。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用标识灯10是设在机动车车体后端部的尾灯,包括光源灯泡12,具有上下方向延伸的灯丝12a;反射镜14,支承该光源灯泡12,同时,具有将来自该光源灯泡12的光向前方(灯具的前方,即车辆的后方,下同)漫射反射的反射面14a;透明的前面车灯玻璃16,配置在该反射镜14的前方且安装在该反射镜14上,该尾灯具有左右长的矩形外形形状。图4是显示反射镜14的立体图,图5A是反射镜14的主要部分的正剖面图,图5B是反射镜14的主要部分的侧剖面图。如这些图所示,反射镜14的反射面14a的整个区域被划分为纵横正交的格子状的多个区段S,同时,在所述各区段S,在上下左右任一方向均交替布置凹面状反射元件14s1和凸面状反射元件14s2而构成双向波形面。该双向波形面以旋转抛物面P为基准面而形成,该旋转抛物面P以反射镜14的光轴Ax为中心轴,且以光轴Ax上的灯丝12a的位置为焦点。即,凹面状反射元件14s1相对于旋转抛物面P形成凹面状,凸面状反射元件14s2相对于旋转抛物面P形成凹面状。而且,相邻的凹面状反射元件14s1和凸面状反射元件14s2无台阶差地连接。上述区段S的上下方向节距Pv及左右方向节距Ph设定为随着自反射镜14的光轴Ax向上下及左右方向离开而分别逐渐增大。如图5A、图5B所示,各凹面状反射元件14s1和各凸面状反射元件14s2具有上下漫射功能及左右漫射功能,故自灯具外部观察反射面14a时,反射面14a如下所述闪烁发光而可见。图6及图7是光源灯泡12点亮时反射面14a的可见状态,图6是自灯具正面方向、图7是自灯具左上方看时的图。如图6所示,自灯具正面看时,各凹面状反射元件14s1和各凸面状反射元件14s2通过来自该反射元件14s1、14s2的反射光,在各区段S的大致中央作为点状辉光部Br1、Br2发光可见。这样,作为反射面14a整体则散点状闪光可见,该散点状闪光呈正交格子状配置,即,多个辉光部Br1、Br2随着自光轴Ax向上下及左右方向离开而逐渐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标识灯,包括:光源灯泡;反射镜,具有将来自该光源灯泡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面;及前面车灯玻璃,设于该反射镜的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通过将该反射面格子状划分为多个区段,并将反射元件布置于所述各区段而构成,并且,作为双向波形面而形成,所述双向波形面相对于沿上述格子的两个方向之任一方向均交替地重复布置凹面状反射元件和凸面状反射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目和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